華語樂壇早期是生產唱片開始的,由聶耳,冼星海等人,開啟生產唱片的序幕,打破殖民地色彩,隨著時代發展和變遷逐漸接納新的民族風格唱片,再往后,才有了流行樂的產生和興起。
近期,歌手華晨宇在演唱會上的幾句話,引起了網友的爭議。華晨宇粉絲稱,華晨宇是華語樂壇永遠的神,華晨宇回應,不然呢,引起現場四萬多粉絲沸騰吶喊。華晨宇一句兩句反問,承認了自己是華語樂壇的神這句話,比起前輩的那些貢獻,華晨宇真的可以擔當得起,華語樂壇的神這個稱呼嗎?
本身粉絲對偶像的追捧,就是一種盲目的追捧,在粉絲眼中,偶像就和天空中的星星那樣永好話。散發光芒,永遠閃耀,但我們都忘了,星星的光,都是借的太陽反射的光。華語樂壇沒有神,創造出音樂價值的我們,比神更有力量。
總的來說,華晨宇的演唱會標新立異,與很多普通演唱會相比,看上去是花了心思的, 演唱會的舞臺是以宇宙為主題,就連造型也是和宇宙相關,在舞臺效果的開銷上耗資巨大,夜晚場景很震撼。
但花錢多效果也不一定都是好的,光是白色皮帶綁在頭上的造型,就遭到了不少網友的吐槽,白色的皮帶和鐵環編織成甲蟲一樣的外觀,像頭盔一樣綁在華晨宇的頭頂上,身上也有相對應的裝飾,從黑暗中現身的華晨宇,像是一個異世界來自外太空的將軍,搖晃著唱著歌,剛出場時臺風還是很帥氣的。
只是造型太超前了,而且還遮擋視線,再加上一身皮條在舞臺上蹦過來蹦過去熱氣氛,就差手上拿著一個拐杖,就成了做法跳大神的古代祭祀了,不少網友吐槽像是做法事,根本聽不清楚唱的是什么,也有說像木乃伊的,總之并沒有起到好效果。
演唱會不僅要舞臺氣氛,最重要的還是聽歌,歌曲好聽到位,舞蹈和舞臺效果才能增光添彩,如果都像癌一樣,歌曲都聽不出是什么,只有意境沉浸在自己世界里,歌詞空洞沒有營養,那即便是掛在天邊的神,也顯得乏味空洞徒有其表。像毛不易,即便只有一把吉他,也能用歌聲描繪出豐富的故事和畫面意境。
再一個備受歌迷吐槽的點,是華晨宇演唱會收費不低,體驗卻不盡如人意,內場票價高達1280元,也就是上千元,內場在白馬湖公園,連個板凳都沒有,不過本人稱就是為了讓粉絲們能和他一起嗨,蹦迪不需要板凳,還花大價錢專門鋪了草坪,讓粉絲可以舒服的踏青蹦迪。
但當天下起大雨,原本的浪漫共舞,成了踩泥巴踹泥地,現場仿佛成了豬場養殖地,青草陷進泥巴里,到處都是粉絲不小心踩進泥坑的腳印,條件好一點的可以踩在箱板上,但一個打滑就可能連人帶包滾進泥地里,是花錢買罪受?你踩泥巴的樣子很嗨,但刷鞋的樣子真的很狼狽。
昂貴的票價支撐起了華晨宇的帥氣和排面,卻無法給予粉絲好的體驗舒適的享受,連現場的飲品和零食價格也非常昂貴,一杯飲料35元,果然資本不騙窮人。神該是普度眾生,而不是在眾生上索取,有的人自己花錢請粉絲免費聽歌,怎么就沒有“華神”尊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