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娛樂圈各種比美,拼帥的時候,一位久久沒有露面的知名演員,被美國電影學院導演系錄取了。
要知道,這可是美國乃至世界最著名的電影學教育機構之一,也是很多電影人的夢想所在。
要想被錄取,必須要付出得比別人更多才行。
而這位演員做到了,她就是張靜初。
01
提起張靜初這個名字,你一定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為她參演過很多優秀的電影。
陌生是因為感覺好久沒有在熒幕上見過她了。
其實這些年張靜初還在拍戲,不過戲份都不重。
看到這里,一定有人唏噓感慨:
想當年,她也是風光無限啊。
金雞、金馬、金像獎多次提名,還是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可以說是電影圈里的“香餑餑”。
那么這位國際影后,究竟遭遇了什么,淪落成這般模樣?
張靜初的家庭條件不好,從小在山區長大。
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她很喜歡畫畫。
為了去大城市看看,她對家里撒謊考上了電影學院美術系,獨自一人來到北京。
沒想到美術系沒上成,卻陰差陽錯的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大專班。
畢業后的張靜初,原本打算考研的,可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出演了尹力導演的電視劇《你的生命如此多情》。
這也是她銀幕的處女作。
恬靜的長相加上身上獨特的清冷氣質,讓很多導演都注意到了她。
于是,片約不斷。
次年,她就和俞飛鴻合作出演《三少年的劍》,在劇中飾演朱芊芊一角。
劇中,張靜初的戲份雖然不多,但一身古裝扮相,清純絕美,明麗動人,讓人記憶深刻。
甚至還被人稱為“小章子怡”。
一年后,她就遇到了顧長衛。
當時,顧長衛正在為電影《孔雀》選女主,一眼就看中了不施粉黛,素凈純潔的張靜初。
張靜初也沒讓顧長衛失望,將“姐姐”的破碎感演繹得淋漓盡致。
她也憑此片獲得了第6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女主角獎,成了新一代的“文藝女神”。
02
但,人紅是非多。
網上開始出現一些聲音:
“她一個新人,憑什么能直接出演顧長衛的電影?中間一定有什么潛規則?!?/p>
于是大家開始揣測她和顧長衛有不正當的關系。
看著那鋪天蓋地的謠言,張靜初一邊覺得可笑,一邊覺得時間會擺平一切。
但令她沒想到的是,大家根本不在乎真相,只在乎“熱鬧夠不夠大”。
于是,不解釋成了做賊心虛,不維權成了“確有其事”。
心灰意冷的她,決定換個地方發展。
她去了香港,遇到了導演章家瑞,主演了電影《花腰新娘》。
隨著電影的爆火,她再次陷入到了緋聞漩渦中。
在拍攝電影時,張靜初差點因為劇組失誤墜崖,章家瑞就開玩笑地說了一句:
“我差點要養張靜初一輩子。”
沒想到這句話又把張靜初推上風口浪尖。
很多媒體不顧真相,對這句話“添油加醋”,最后竟成了“張靜初被包養”的證據。
她也成了大家嘴里的“蕩婦”。
因此2009年,當顧長衛被拍到疑似車震視頻時,張靜初就成為了首要懷疑對象。
盡管當時根本沒有實際證據,但她還是被輿論的唾沫釘在了恥辱柱上。
這次,她決定站出來。
可她小覷了謠言的力量。
每次的自證清白,都被視為“狡辯”,甚至有好幾次發聲都被吞沒。
那種無力感,就像是深陷沼澤,越掙扎越無法呼吸。
她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被貼上“桃色女星”的標簽。
不僅如此,大家把她多年的努力也都給否認掉了:
“能靠男人演戲,就不能靠男人拿獎么!”
“那些獎估計也是睡出來的吧!”
“她有什么演技啊……”
不說別的,作為演員,張靜初是合格的。
還記得電影《門徒》中,張靜初為了讓丈夫戒毒,親自試毒。
最后,她死得慘不忍睹。
片中,她不僅把毒癮的痛苦和興奮詮釋的相當逼真,還忍受著十幾只老鼠爬在身上的折磨。
可造謠者卻對這些努力視而不見,依舊把她形容成了一個被大佬包養的“花瓶”。
這也讓她在抑郁邊緣徘徊了三年之久。
03
為了治療,張靜初選擇遠離娛樂圈。
起初,她也是百般不適應,可日子久了,她發現簡單、平凡的生活才最真實。
雖然失去了華服和閃光燈,但她也不用面對猜忌和辱罵。
她開始慢慢與自己和解。
“我們應該撕開生活外層的布,去欣賞一朵花的盛開,一束陽光的傾瀉,一湖秋水的靜謐。”
她買了一棟帶庭院的小別墅。
別墅遠離鬧市,清凈宜人。
張靜初在庭院里種滿了花:
小木屋上的爬藤月季,院落里的小雛菊……
院子雖然不大,卻能感知四季的變化: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當和煦溫暖的陽光慢慢光臨生機勃勃的花園,競相開放的花朵用各色艷麗描繪出了一幅田園油畫。
看著那繽紛的色彩,心情也會瞬間好起來。
張靜初還在院子里栽了兩三棵果樹。
等到果子成熟了,把它們制成果醬,配上自己烤的面包,一頓豐盛的餐點就誕生了。
墻上有花,院里有樹,連瓜果蔬菜,張靜初都自己種植。
院子里的辣椒長出來了,她就去摘辣椒,品嘗純天然的綠色食物。
她吃的都是應季農產品,圓潤可愛的番茄成熟了,就吃番茄。
蒜苗長大了,就摘些蒜苗當配菜。
黃瓜、秋葵還有各種綠葉蔬菜…
她的院子就像是哆啦A夢的口袋,什么都有。
難怪大家都說,想去她家做客。
誰不想呆在這個小小的庭院里??!
閑暇時就澆澆花,給瓜果蔬菜施施肥。
然后招貓逗狗,泡一壺清新的花茶,貪婪地享受陽光帶來的溫暖。
有人說,這是逃避。
可在張靜初心里,這是新生活的開始。
就像她在參加一檔節目時,主持人問她:
“回顧過去,在你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你英勇退役,你后悔嗎?”
張靜初笑著回答:
“我不后悔,因為人不可能一直走在上坡路上,適當的挫折有利于自我反省和重新開始,這些都是我人生的財富,我很感謝我現在擁有的一切。”
重新開始的她,不再沉迷于鮮花和掌聲里,而是徹底讓自己沉淀下來。
健身、練字、學習…….
她知道,只有自己變得更強大了,才能重新擁有和世界對抗的勇氣。
所以這次,她不回避了,而是選擇反擊。
2021年6月份,當網上再次出現關于她的誹謗視頻時,她直接把這名網絡黑子告上了法庭。
盡管“勞民傷財”,也沒得到一句道歉,但她勝訴了!
她可以有理有據的告訴所有人:我沒有做過!
與此同時,她還在第一時間呼吁所有人:
要用法律的武器保護好自己!
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因為錯的不是我們!
張靜初是幸運的。
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花了3年的時間走出了陰霾。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和她一樣幸運啊。
有多少人因為被造黃謠,被誹謗,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甚至付出了生命。
▼張靜初戴上假發,為被網暴女孩發聲
反觀那些造謠者呢?
依舊躲在鍵盤后面安穩度日,可能還在想著怎么造謠下一個人。
所以只有讓作惡的人付出相應的代價,才能杜絕類似的事情發生。
維權之路雖然不易,但行則將至。
如果每一個人都發出自己的聲音,它或許很微弱,但聲音多了,就有可能被聽見。
如果它能夠被聽見,就有可能帶來改變,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