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生不息·寶島季》收視率再次問鼎同時段第一!
說起這兩年關注度最高的音樂綜藝,很多人會立刻想到創造出無數神級現場的《聲生不息》,當無數觀眾耳熟能詳的頂級歌唱家以及新生代歌手齊聚一堂,將那些沉在觀眾回憶里的港臺歌曲重新創作展示,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懷舊狂潮。
不論是去年為了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而和TVB聯袂打造的《聲生不息·港樂季》,還是今年反復憑借實力和熱度沖上熱搜的《聲生不息·寶島季》,都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尤其是豆瓣開分7.1的《聲生不息·寶島季》,更是被不少音樂人稱為“2023年的音樂狂歡”。
那么我們今天就來一起聊一聊,為什么這檔音樂綜藝能讓觀眾無限回味:
不得不說,芒果臺是懂綜藝,也是懂情懷的。
《聲生不息·寶島季》從官宣加盟歌手的那一刻起,就掀起了討論的熱浪,實力強勁如張信哲、那英、張韶涵、楊宗緯、胡德夫,風格獨特如張杰、華晨宇、魏如萱、陳粒、艾怡良,生機勃勃如夏日入侵企畫、馬嘉祺、陳卓璇、陳立農等等,這些帶著鮮明特質的音樂人聚集在一起,從自己的理解出發,去詮釋臺灣流行音樂最黃金璀璨的三十年。
第一期里成立將近30年的“動力火車”樂隊一首《娜魯灣情歌》直接把觀眾拉回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緊接著曾經響徹大街小巷音像店的經典歌曲一首接一首的登場,那英的《白天不懂夜的黑》一出來,真正意義上觸及到了觀眾心中那份和青春有關的情懷。
誰的青春沒聽過張信哲充滿撕扯與自我拷問的《過火》,誰的青春里沒有校園廣播反復播放羅大佑的《童年》,又是誰的青春沒有放著周杰倫刷題。
包括2000年之后因為臺灣偶像劇大爆特爆而經典頻出的情歌OST,也在歌手們的演繹下再次掀起了追憶臺偶的狂潮。
是音樂盛宴,也是體面的廝殺和薪火相傳。
“音樂綜藝”的本質仍然是競技,翻唱經典老歌這件事就像是走鋼索,要么融合了各人特質之后煥發異彩,要么做了不恰當的改變后背上“毀經典”的帽子,所以除了每期來“客串”的音樂人能保持輕松之外,所有常駐嘉賓不論是成名已久的天王歌后,還是剛剛嶄露頭角的新生代音樂人,都繃緊了神經,在一次又一次的對陣中露出獨屬于自己的獠牙。
就像是每期逼著自己要有新突破的張杰,哪怕早已是場場演唱會爆滿的成名歌手,也會不斷嘗試新的風格,比如第一期和已故歌手張雨生的隔空對唱,又或是以飽滿的戲腔拿下二公最佳金曲的《身騎白馬》,都能讓觀眾感受到他的真摯和認真。
張信哲和那英這兩位歌壇大哥和大姐大則格外放松,比起“競技”本身,他們和年輕歌手的互動以及合作更像是在帶徒弟。但是這兩位的舞臺表演和行事風格卻南轅北轍,就像是“老好人”張信哲永遠讓其他歌手先選歌,挑剩下的留給自己;而那英在選歌時則風風火火一馬當先,把喜歡的歌全都扒拉到懷里,然后再根據個人特色進行分配。
在新生代歌手里,被那英收入氅下的馬嘉祺表現亮眼,幾乎每次PK都能獲勝,雖然唱功和技法還比較青澀,而但是因為嗓音出眾被不少觀眾盛贊為“音色流氓”,而艾怡良的表現更是讓人驚喜,每期表演都穩扎穩打中帶著新花樣。
臺灣和內陸只隔著一道窄窄的海峽,兩岸人民有著共同的文化基底和歷史傳承,主會場在長沙,而分會場則沿著臺灣的輪廓線游走,臺灣街頭的同胞會在采訪時自然開朗的表示自己最愛看的影視劇是《瑯琊榜》和《人世間》,內陸會場的觀眾也會在鏡頭轉向日月潭的一瞬間忍不住流淚。
情感上的共鳴才是這檔《聲生不息·寶島季》獲得極高稱贊的根本原因,因為節目不只有我們的青春回憶,更有課本上難以述說詳盡的親切感。
這檔綜藝就像是一張能夠通往海峽兩岸的船票,承載了遠超出音樂之外的復雜情感,我想這才是導演策劃節目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