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電商報(ID:kandianshang),作者:電商君,授權轉載發布。
李鬼還是李逵,傻傻分不清楚
你有沒有想過,你在“正版”旗艦店網購的東西,有可能是假的?
這并不是聳人聽聞。
比如電商君的朋友今天才發現,她在“無印良品旗艦店”購買的枕頭,其實跟日本的無印良品一點關系都沒有。
所謂的“無印良品旗艦店”,其實由一家北京公司運營,粉絲超過100萬。而日本正版的無印良品,店鋪名應該為“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
我的朋友恍然大悟道:“難怪‘山寨’店鋪的產品看起來色彩繽紛,絲毫沒有日式冷淡風的感覺。”
除此之外,電商平臺上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
像我們都熟知的安耐曬,因為被中國的商家搶注了商標,所以只能更名為“安熱沙”。
而山寨的“安耐曬品牌店”仍然有1.8萬的粉絲量,產品標注著“小金甁”字樣。
評價里用戶是怎么說的呢——不愧是家喻戶曉的產品,用起來體驗非常好!
還有每個女孩都認識的韓國化妝品牌愛麗小屋,被迫改名為“伊蒂之屋”。
這是因為“愛麗小屋”的名號早已被他人占用。“愛麗小屋官方店鋪”甚至擁有30.5萬的粉絲。
店內的眉筆銷量高達5000+,堂而皇之寫著“李佳琦推薦”,無論是設計還是色號都跟正品一模一樣。
而其中,最叫苦不迭的應該是美國知名美妝品牌Colourpop。
Colourpop在官微聲稱自己只在小紅書上開了店,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網店。
然而當你在電商平臺上搜索“Colourpop”字樣,會發現明晃晃的“Colourpop旗艦店”就呈現在你的眼前。
通過查詢我們會發現,該旗艦店主要由一家東莞的公司運營,反正跟美國的那家正版公司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
東莞的“Colourpop”有多么耀武揚威呢?它開了中文官網,無論是logo還是產品都跟正版相差無幾。初次接觸這個品牌的小白,一不小心就被騙了。
東莞“Colourpop”
美國“Colourpop”
在Colourpop官微下方,就有女孩驚訝不已地感嘆道:“哇那個官方旗艦店是假的啊!”
山寨店為什么肆無忌憚?
面對這些“山寨”網店,很多人的第一感受就是憤怒:敢情我就從來沒用過正版?
這些“山寨品”雖然在外觀上看上去和正品相差無幾,但無論在質量還是細節上都不是原裝,保不準有什么問題。
最重要的是,這種被商家愚弄和欺騙的感覺,并不好受。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電商平臺上會出現這么多讓人分不清的“山寨網店”?
首先,申請企業店鋪的流程其實比較簡單,這就讓某些蹭熱度的人鉆了空子。
我查詢了申請企業店鋪的流程,發現用戶只需要進行企業認證,并完成店鋪責任認證,就可以創建店鋪。也就是說只要有營業執照,基本上可以注冊成功。
而如果是申請旗艦店,只要由商標持有人提供由國家商標總局頒發的商標注冊證或商標注冊申請受理通知書,具備品牌資質和企業資質即可。
點擊查看大圖
東莞的“Colourpop”正是因為早早就搶注了商標,所以大搖大擺地開通了旗艦店。
就算平臺知道它是山寨品牌,但人家擁有商標呀,合情合理又正規,所以自然只能審核通過了。
而又因為有規定“一個品牌只能有一家官方旗艦店”,正版的“Colourpop”反而陷入了窘境。
其次,很多人會在國際品牌入駐中國前搶先注冊商標,通過《商標法》盈利。
商標搶注的成本太低了:專業的代理公司代注冊一個商標的花費在1000塊錢左右。個人自己來操作,甚至只需要交270元。
而根據《商標法》,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商標注冊申請人,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申請注冊的,初步審定并公告申請在先的商標。
也就是說,誰先注冊商標誰就享受使用權,可謂是占盡優勢。
安耐曬被搶注
而一旦商標侵權了,商家受到的懲罰是很嚴厲的:
侵權方會被勒令停止侵權,被沒收、銷毀侵權商品。
違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處違法經營額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萬元的,可以處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比如日本的無印良品,就因為北京那家公司搶先注冊了商標,導致被法院判決賠償中國無印良品經濟損失50萬元。
而且它以后也不能使用“無印良品”這個稱號,只能在“無印良品”前苦兮兮地加上“MUJI”字樣。
正是因為商標的規定,無數人前仆后繼地搶注國際知名品牌的商標,肆無忌憚地開著山寨公司,坐收漁翁之利。他們清楚地意識到——反正正版品牌也不能拿他們怎么樣。
正版快被山寨整哭了
諸如此類的山寨現象帶來的后果是什么呢?
一方面,山寨仿牌賺得盆滿缽滿。
比如“中國喬丹”公司,2008至2010年的營業收入就分別達到了11.58億元、23.16億元和29.27億元,甚至躋身中國一流體育運動品牌。
又比如仿照韓國品牌3CE的“3Concept Eyes”,在中國已經擁有了幾百個柜臺,期間銷量估計非常可觀。
然而另一方面,正版品牌卻走投無路。
大家應該都知道鮑師傅吧?鮑師傅的正版門店僅37家,山寨店卻足足有1000多家。
這幾年,為了維權,鮑師傅花了大力氣。打假過程中,鮑師傅的創始人遭到惡意舉報、還被人進行死亡威脅。這讓他一個大男人從此不再敢接陌生電話,也不敢只身出行。
甚至連山寨店雇黃牛排隊的丑聞,也被算在了他們頭上。
而鹿角巷就更慘了,它的正版門店只有100多家,山寨店卻已經到了上千家。
電商君就曾點過幾次鹿角巷的奶茶,無一例外都只有一個感受——這所謂的招牌黑糖鹿丸鮮奶,也沒有傳說中這么好喝。
事后,我才知道這是山寨店。
可見,山寨店在產品質量上的良莠不齊,已經嚴重影響到正版的口碑。現如今的奶茶市場,已經很少出現鹿角巷的名字了。
實際上,如果放縱山寨品牌大行其道,不僅是對消費者和正版品牌的不公平,更是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況:
如果所有人通過模仿和抄襲就可以獲得成功,那還有必要去進行原創和創新嗎?
而這最終影響的是整個中國市場:當人人都沉迷于投機,崇尚“拿來主義”,市場的環境就會變得愈發糟糕,企業家們失去原創品牌的動力,失去成就百年品牌的決心。
只有當這個社會讓原創得到保護,讓創新得到回報,整個大環境才會走向良性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