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智能光伏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工信部聯電子〔2021〕226號),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能源局五個部門聯合發布了第三批智能光伏試點示范名單,全國共有43家企業、54個項目入選。其中,由星邏馭光參與部署的陜煤定邊新能源創新示范基地馮灣300MW光伏平價上網項目成功入選,星邏馭光在光伏產業的應用得到了高度認可。這進一步推動了城鄉光伏新能源發展的腳步,促進了光伏與智慧科技的融合,也讓星邏馭光無人機光伏巡檢系統的應用得到正向反饋,激勵星邏繼續投身于無人機在光伏場站中的垂直應用。
在此項目中,星邏馭光為實現對光伏場站的全面覆蓋,高效完成對光伏面板狀態的監測,采用無人機+機庫+光伏場站運維管理中心+星邏馭光光伏巡檢管理平臺四者結合的方式,打造出一記“空、地、云”協同運作的組合拳。
發電效率亟待提升
以往的光伏運維場景不論是在人力管理還是運維質效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弊端。在人力管理方面,光伏運維對巡檢人員的專業性要求高,且工作強度大、管理成本高,同時光伏場站面積廣闊、地形地貌復雜、嚴寒風沙不斷,面對極端天氣,單靠人力完成全部巡檢并不現實,在實際場景中遠未達到巡檢頻次及閉環管理的效果。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運維質效方面,光伏面板出現的各種缺陷影響整體的運行效率,嚴重的甚至燒毀組件,運維人員難以及時發現并到現場處置,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此外光伏場景與數字化的結合沒有找到合理有效的切入口,數據整理困難,維修維護的效率較低,對光伏場站的大數據狀況不能進行宏觀把控,實現光伏場站的運維轉型迫在眉睫。
光伏面板精細化解決方案
首先,星邏智能利用已建的電力、網絡等基礎設施部署建成充換電一體無人機機庫,結合射頻、移動信號實際覆蓋,作業區間需求等綜合因素確定戶外安置點位。涉及項目總裝機規模為300MW,占地面積約7108畝,提升了無人機的續航利用率,借助空中優勢實現了區域巡檢的無縫銜接,有效降低了人力巡檢的成本。
同時,即使在黃土高原這樣復雜的戶外工作場景,機庫也能輕松完成快速充電、自動換電、恒溫恒濕、數據交互、導航指引等一系列服務。機庫所有的IP54級防雨防塵標準,能幫助其應對嚴寒酷暑、風沙雨雪的侵襲,高強度的不銹鋼和鎂鋁合金框架設計,是無人機機庫在極端天氣下穩定運作的堅實保障。
其次,星邏利用遠程控制系統實現無人機的自動執飛,通過在云端規劃好巡飛路線,對目標區域進行日常巡檢和信息采集,實現遠程全自動化的靶向巡邏和空中監控,實時傳輸、存儲、推送無人機狀態信息,云臺實時圖像,無人機與機庫操控信令以及原始媒體數據的自動化流轉,并對全部數據實現結構化存儲。
在巡檢過程中,光伏面板缺陷識別是無人機巡檢的重中之重。借助星邏自主研發的星邏馭光光伏AI巡檢系統,通過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軟件算法可對光伏面板故障進行排查定位、識別、分析。
通過搭載的可見光和熱成像相機,不僅能觀察到多元復雜的圖像信息,還可以檢測到光伏組件內部發生溫度異常的熱斑效應,污穢、遮擋、破損、二極管故障、組串缺陷等問題盡收眼底,面板局部遮擋或表面累積的灰塵量超限也會自動上傳預警信息給運維人員。
目前,星邏馭光已經在海內外多城市落地,陜西光伏場站成功入選第三批,為馭光在光伏場景中的應用又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也促使星邏智能繼續追隨“雙碳”戰略,持續推進無人機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深耕,為實現生態與經濟的協同發展構建智慧化、自動化、精細化的巡檢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