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城市交通的日益擁堵,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電瓶車作為日常短途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據有關數據統計,目前全國電瓶車保有量已突破4億輛,也就是每4人中,就有1人騎電瓶車。
然而,不少人在使用電瓶車時存在疏忽之處,為圖充電方便、省錢,將電瓶車推進電梯(上樓入戶),給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正因為抱有僥幸心理,才會面臨慘痛的代價。僅2022年,全國就發生各類電瓶車火災1.8萬起,并造成了人員傷亡。無獨有偶,2022年2月,北京市昌平區某村因電瓶車上樓充電,發生自燃事故,造成5人死亡、1人受傷,僅直接財產損失就達22萬元。
為避免發生電瓶車爆燃事故,《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規定,禁止在高層民用建筑公共門廳、疏散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停放電動自行車或者為電動自行車充電,拒不改正的,由消防救援機構責令改正,對經營性單位和個人處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對非經營性單位和個人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此外,電瓶車進入電梯也可能引發火災甚至爆炸。電瓶車燃燒會釋放有毒氣體和有害物質及煙塵,引起火勢迅速蔓延,且在電梯狹窄空間內很難及時疏散,極易對乘梯人員造成重大生命安全威脅。
解決電瓶車進梯上樓、入戶充電的隱患無法一蹴而就,采用科技手段防止電瓶車進入電梯,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解決方案。
現在,全國各地很多小區已安裝梯智眼電梯專用電瓶車阻車系統,防止電瓶車進入電梯,避免了電瓶車進入電梯或上樓充電引起火災。
基于視覺AI技術,梯智眼電瓶車阻車系統搭載了電瓶車識別算法和防遮擋算法,可以準確識別新舊國標及不同型號的電瓶車,其識別率已超過99%,同時還支持聲光告警、自動拍攝圖像和視頻,并且聯動控制電梯不關門。電瓶車退出電梯后,系統會自動解控(取消電梯門打開狀態),電梯恢復正常運行。
梯智眼電瓶車阻車系統還可以搭配微信小程序使用,方便管理者在手機端一鍵遠程解控或發起語音對講,在阻止電瓶車進梯上樓的同時,不影響居民朋友正常乘梯。
總之,要杜絕電瓶車進梯上樓現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一是加強宣傳。社區、物業及居委會應積極宣傳,強化居民安全意識,并嚴格執行禁止電瓶車進入電梯的相關規定,保障居民切身利益。
二是加強檢修和維護。電瓶車使用一段時間后,易出現電池老化、電線老化等問題。為避免因維護不當引起火災,建議車主朋友們及時對電瓶車進行檢修和維護(切不可私自加裝和改造電池、電機),保障車輛安全使用。
三是提前預防,并設立應急預案。一方面小區需增設電瓶車專用充電樁車棚,既滿足居民對電瓶車的充電和停車需求,又方便統一性管理。另一方面小區可利用電瓶車阻車系統、智能AI攝像頭等科技手段,強制拒絕電瓶車進入電梯,以預防電瓶車上樓入戶引發火災。
珍愛生命,文明出行,拒絕電瓶車進入電梯從身邊做起,讓我們一起共同維護良好的安全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