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界M9不會對標500萬以內最好的SUV,而是1000萬以內最好的豪華車型!”在上海車展前的發布會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U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再一次語出驚人。
圖片來源:AITO問界
在此之前,車企掌門人吹過最大的牛,恐怕是李想關于理想L9是“500萬內最好”的表述。
圖片來源:理想直播間截屏
在2022年理想L9新車發布會上,理想汽車CEO李想宣稱L9是“500萬以內最好的家用旗艦SUV”,對標對象是寶馬X7和奔馳GLS,哪怕是和(勞斯萊斯)庫里南相比,也完全不怕。
不知李想在看過余承東的言論后,會不會“拍大腿”感慨自己當初“過于低調”。
“吹牛誰不會,他們的造車水平真不能和傳統車企比。”對于造車新秀掌門人一次又一次出圈的言論,一位合資車企負責人在上海車展期間頗為不服地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華為不造車,余承東照樣“自信”滿滿
即便華為剛剛又強調了不親自造車,也一點沒影響老余的自信。
前不久,華為創始人、董事長任正非署名發出汽車業務決策公告,再次強調“華為不造車”,“有效期5年”。
彼時的余承東幾乎成了汽車圈最“委屈”的人。2023年3月31日晚間,余承東在華為心聲社區“華為不造車”的帖子下實名回復稱:“這個時代變了,這只會讓我們更加艱難!若干年后,大家都會看明白的!留給時間去檢驗吧!”
不過,關于華為造不造車的討論似乎很快就平息了。余承東對產品的信心,倒是一點沒有受到影響。
此番余承東口中“1000萬以內最好的豪華車型”問界M9,預售價格48-60萬元,按照計劃將于2023年第四季度正式發布。
根據官方資料:作為全尺寸旗艦SUV,問界M9擁有媲美MPV級的舒適乘坐空間,并提供3-6座的百變乘坐空間,全新打造的D級豪華SUV平臺。屆時,普通消費者將有機會擁有一臺“1000萬以內最好的豪華車型”。
問界產品從“百萬豪車”跨越到“千萬豪車”,在余承東口中,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
在2022年6月,余承東在介紹問界M7時稱“問界M7將完全超越豐田阿爾法、雷克薩斯LM等百萬豪車”。
彼時余承東的一席話甚至震驚了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直言:“聽老余講問界M7超越百萬豪車,我想扔個鞋子上來,等老余講第三款車的時候看他能用什么形容詞。”
何小鵬大概都沒想到“千萬豪車”來的這么快。只是不知道在“千萬豪車”之后,余承東計劃未來如何介紹問界的下一款產品。
圖片來源:AITO問界
此次發布會上,余承東還介紹了問界 M5 系列智駕版。稱在“鴻蒙座艙天花板”的基礎上,新增“智能駕駛天花板”,問界 M5 智駕版成為“雙智天花板”。
余承東表示,首次上車的華為 ADS 2.0 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帶來無限接近于 L3 的高階智能駕駛體驗,將智能化提升至行業新高度。
談及智能駕駛,余承東還趁機回懟了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故意打擊行業或者不懂行”。
3月底,王傳福在比亞迪 2022 年報交流會上曾表示,“無人駕駛都是扯淡,弄個虛頭巴腦的東西,那都是忽悠,它就是一場皇帝的新裝。”在王傳福看來,無人駕駛被資本裹挾,花了幾千億美金,只是一個3000元到5000元輔助駕駛的高級配置。
在余承東看來,智能汽車的競爭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自動化。而2025 年,將是智能汽車時代的一個分水嶺。
關于智能駕駛,何小鵬同余承東觀點類似。他認為,用戶對智能的需求已成剛需,“無人駕駛‘絕非扯淡’”。何小鵬預計,2027 年新一代智能汽車滲透率會超過 35%。
吹牛太“滿”,傳統車企看不下去了
或許因為生于市場競爭足夠激烈的時代,不同于傳統汽車掌門人的“謹言慎行”,“敢說”幾乎成了造車新秀掌門人的“標配”。
此前,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曾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自己對電動汽車行業的看法,稱相信當電動汽車行業成熟時,世界前五大品牌將占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換句話說,我們成功的唯一途徑是成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貨超過1000萬輛。競爭將是殘酷的。”
也就是說,盡管小米汽車尚未量產,但雷軍已經將年銷量目標鎖定在了1000萬輛的級別。
造車新勢力動輒夸張的宣傳,終于讓傳統汽車制造企業坐不住了。
今年4月13日魏牌藍山新車發布會上,魏牌直言“比500萬以內最好的SUV更好”。還表示:“練了7年的武功叫入門,練了32年的武功叫大師,武功深淺是造車派與資本派的最大區別”。
在上海車展前的沃爾沃汽車“VOLVO TECH DAY暨EX90中國首秀”上,沃爾沃直接放出“狠話”:“新勢力會的,我們三年就學會了,我們會的,新勢力十年都學不會。”
起亞中國首席運營官楊洪海在上海車展期間表達了對沃爾沃“狠話”的共鳴。
楊洪海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起亞深厚的造車實力和技術底蘊,是新勢力品牌需要花數十年時間來沉淀的。”
“如果說過去五年是中國電動車高速發展的新五年,新勢力推動起來,不斷發力,那么接下來第三階段應該是合資品牌。”北京現代常務副總經理吳周濤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市場競爭是公平的,只要自己做好了一定可以的。”
伴隨新能源汽車產品愈發豐富,僅有“狠話”顯然已經不足以贏得消費者信任。市場競爭是公平的,最終只有足夠優秀的企業才能勝出。倘若產品最終沒達到宣傳的實力,前期夸大的宣傳也會讓消費者更加失望,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對品牌帶來消耗。
當前,能否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實現盈利仍是大多數企業面臨的難題。在市場淘汰賽中,活下去,才有資格繼續“吹牛”。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