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易生活
在已經成為主流內容表現形式的視頻內容中,有一個已經普遍存在的現象,那就是大部分的中短視頻受眾并不太在意內容是由個人創作者進行創作(UGC,即 User-generated content)或是由專業機構進行創作(PGC,即 Professional-generated content),抑或介于兩者之間的專業人士創作(PUGC)。對于用戶而言,只要能夠滿足娛樂、獵奇、求知等需求,自然無需分辨所觀看內容間究竟有何區別。
然而對于那些憑借 UGC 內容起家的視頻平臺來說,可不僅僅只是為用戶提供內容、聚集內容創作者那么簡單。
日前,外媒發布的一篇題為《難怪 YouTube 想要加入視頻流媒體賽道》的內容中提及,"YouTube 正在展現對專業視頻內容的興趣 ",或計劃加大對 PGC 內容的投入力度,并進一步推廣平臺主導的自制內容,或是直接購買版權內容。
事實上,此前也曾有相關媒體報道稱,YouTube 方面正在與相關公司談判,計劃推出專業的視頻內容,也就是類似 Netflix、Disney+ 的內容訂閱模式。
與此同時,YouTube 籌備了至少 18 個月的 " 頻道商店 " 最早可能會在今年秋季上線,將允許用戶通過 YouTube 應用收看相應的視頻內容。簡單來說,就像 YouTube TV 的訂閱用戶目前可以觀看 HBO Max 的內容一樣," 頻道商店 " 將為專業視頻制作機構提供又一分發渠道,而用戶則將有望看到更多的版權內容。
但如果這一消息屬實,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就已偏離了 YouTube 曾經的最大使命,即 " 給予每個人發聲的機會 …… 我們希望創造一個包容和相互尊重的環境,讓創作者有機會成功并且舒適地表達自己 "。那么,從 UGC 起步的 YouTube 為何進行這樣的改變呢。
一方面,根據其母公司 Alphabet 發布的 2022 年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 YouTube 的廣告收入為 73.4 億美元、同比增長 4.8%,成為了自 2020 年以來增幅最小的季度。
雖然面臨著廣告主預算下調的壓力,但 Pew 研究中心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22 年 YouTube 仍是 13-17 歲美國青少年使用比例最高的平臺、占比甚至達到了 95%。并且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 YouTube 的月活躍用戶數量已突破 20 億,遠超 Netflix、Disney+、Apple TV+ 等流媒體平臺的總和。因此用更多的版權內容、質量更高的專業內容來吸引用戶,并拓展付費訂閱模式,也是幾乎所有視頻網站都在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在這篇文章中也指出,UGC 讓平臺在審核方面遇到了更多的困難,如果對相關內容放任不管,難免會出現更多爭議性內容甚至負面內容,但如果加以干涉則又可能會影響到創作者的積極性。此外,平臺也會受到來自算法推薦方面的指控,比如將不好的內容推送給用戶等。從這個角度出發,無論海外市場、還是國內的各大視頻網站,顯然都很難平衡因內容審核所產生的矛盾。
與其將自己推向一個更為艱難的處境,顯然不如借助現有優勢來主導相關內容的生產,而這或許將成為 YouTube 將要選擇的一條道路。至少從 Netflix、Disney+ 等視頻網站的發展不難看出,優質且穩定的內容產出,永遠都是吸引用戶為之付費的核心所在。
其實,B 站、抖音、快手等平臺如今同樣也面臨著類似的處境。以 B 站為例,當下其與 YouTube 相似的地方在于,由于過去一直以優質的 PUGV 內容見長,并憑借著早期 " 自由、多樣化、個性 " 的底色,聚攏了大量的用戶和創作者。
即便是在愛優騰等視頻網站用戶增長放緩的近年,B 站的月活、日活用戶,以及用戶使用時長,仍保持著不錯的增長速度。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從 2018 年一季度到 2022 年一季度,連續 17 個季度 B 站的月活和會員數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目前其 MAU 已接近 3 億(截至 2022 年第一季度)。
為了擴大付費用戶數量,目前 B 站除了采買諸如動漫內容資源外,也先于 YouTube 開始了自制內容的探索。此前在 2020 年三季度,B 站的自制綜藝《說唱新世代》與自制劇集《風犬少年的天空》雙雙出圈,付費用戶數量也在該季度環比增長 16.28%、達到 1500 萬。而就在不久前,B 站也已開始低調測試面向 UP 主的付費視頻模式。
但與絕大部分收入依賴于廣告的 YouTube 不同,事實上在 2019 年第四季度之前,B 站的游戲業務還占據著其超過 50% 的收入,當時即使是沒有廣告收入,也依舊能為用戶提供豐富且免費的相關內容。
然而隨著游戲收入占比的不斷下降,用戶增值服務收入和廣告收入逐漸成為 B 站的營收主力后,UGC 或許難以為其帶來更多收入。畢竟隨著用戶對內容需求的增多,以及內容創作者數量的不斷增加,在內容從二次元、鬼畜,拓展到更多類型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 " 泥沙俱下 " 的情況,而平臺想要保持內容整體的優質顯然要遠比想象中更難。
而通過諸如與 MCN 機構合作,扶持官方號、明星工作室,以及鼓勵更多 PUGC、PGC 內容的創作,對于平臺來說無疑將會是更為求穩之舉。
事實上,優質內容往往就意味著產出時間更長、頻率更低,往往個人創作者并不具備這樣的高質量持續產出能力。而為了擴大內容生產的規模、在確保內容質量的同時還能提高效率,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平臺助推 PGC,以及個人創作者簽約 MCN 機構、或是組建專業團隊的現象。
哪怕創作者選擇 " 單干 ",如果不是出于 " 為愛發電 " 這樣的理由,隨著觀眾數量的增多,難點也不遠只有 " 創作靈感 " 以及確保穩定的更新頻率等方面。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豐富的 UGC 內容才是 YouTube、B 站等平臺,有別于其他視頻網站的特色,比起專業、精致的批量產出內容,更具創意的 UGC 內容往往也會更加吸引,還迎合了用戶更為碎片化的內容消費習慣。就如同快手的 slogan 一樣," 擁抱每一種生活 " 與 " 給予每個人發聲的機會 " 所表達的含義如出一轍,都強調創意、真實感,以及未經雕琢和打磨的生活感。
但此事的另一面,其實就是所謂的 " 土味 "、" 搞笑 " 等泛娛樂類內容。并且必須要承認的是,如今 " 跟風 " 與 " 模仿 " 仍是大多數中短視頻 UGC 內容的流量密碼,并且在算法推薦下,也更容易出現蹭流量、蹭熱度的粗制濫造及同質化問題。而優質的原創內容,則往往是供不應求的。
其實從 B 站也已推出豎屏短視頻 story 模式就不難發現,對于創作者相對更為專業的這個平臺而言,其不僅有更多的版權劇、自制內容,而且還試圖實現 " 向下兼容 " 的趨勢。而這也已然說明,消費內容的群體有很多類型,平臺同樣需要盡可能地兼顧更多用戶群體的需求。
但無論 UGC、PGC、PUGC,還是專業版權類內容 (OGV,即 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對于平臺來說或許并沒有本質上的差異,能夠吸引用戶觀看、被更多用戶消費的內容才是最好的。
隨著 B 站引入豎屏短視頻內容,YouTube 或將選擇向 PGC 內容靠攏,目的可能都是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