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三天,票房破3億。
全平臺的口碑出奇地一致,感覺好久沒見過這樣的盛況了。
誰叫大部分人的青春里,都有過它呢——
《灌籃高手》
1
當年TV版結束于全國大賽前,一句“全國大賽見”讓所有人翹首以盼。
誰知,這一等就是二十多年。
但是,當大銀幕上的比賽真正打響的那一幕,還是會讓我覺得恍惚。
仿佛自己又一次穿越回了童年。
回到了那一個還能聽到蟬鳴的夏天。
晚上六點半,準時守在電視機前,不舍得錯過片頭曲一秒。
當晚會因為動畫劇情激動得睡不著覺。
第二天上學會跟小伙伴復盤劇情,討論角色。
這些童年往事,明明那么遙遠,卻又歷歷在目。
一場明明已經早早知道結局,漫畫書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的比賽,依然看得人手心出汗,熱淚盈眶。
櫻木絕殺和流川楓的擊掌,漫畫里的名場面終于在大銀幕上再現,雞皮疙瘩起了一身。
曾經聽到有人說,當井上雄彥的粉絲,是幸福的。
因為他是把粉絲當作人看的創作者。
以前我不太懂這句話的意思,現在我懂了。
不過,仍然有部分《灌籃高手》的粉絲,覺得這部時隔二十多年的大電影,沒能滿足他們的情懷訴求。
在他們的眼里,這部電影存在著三宗罪:
1、新的畫風無法適應,和當年的畫風相距甚遠,代入不了;
2、流川楓和櫻木花道的戲份太少,主角換成宮城,接受不能;
3、沒有延用TV版的經典歌曲,差評。
我可以理解這樣的不滿,但我不認為這三宗罪是這部《灌籃高手》大電影的缺點。
說句不好聽的,有些人只是希望用自己的回憶感動自己。
如果井上雄彥單純只是想恰爛錢,完全可以照搬漫畫,百分百重現湘北山王之戰。
這樣絕對可以滿足大部分粉絲的要求。
井上在采訪時說過,如果只是按照原作來做同樣的東西,實在不太有欲望。
如果重新講述“灌籃高手”的故事,他希望從一個新的視角入手。
這么多年過去了,他沒有固步自封,還是想進一步探尋角色的內心變化。
2
那為什么主角要選宮城良田?
在井上20歲的時候,他創造了櫻木花道這個天才角色。
當時的井上,最擅長描述的就是高中生視角。
這里說一個很多人不知道的冷知識。
在井上開始連載《灌籃高手》之前,曾發表過一個名為《喜歡紅色》的短篇。
這個短篇可以視為《灌籃高手》的雛形。
我們后來耳熟能詳的角色:櫻木花道、晴子、櫻木軍團都出自這個短篇。
不過,那個短篇里的晴子全名叫大咲晴子而不是后來的赤木晴子。
由于這個短篇只在《少年JUMP》的夏季特刊中刊載,后來從未以其他形式出版。
所以,知道這個短篇的人很少。
《喜歡紅色》這部短篇發表后收到極大的歡迎和關注。
于是,井上不久之后便開始正式連載《灌籃高手》。
在漫畫里,我們跟隨著櫻木的視角,進入到了“灌籃”的世界。
隨著連載的進行,宮城良田變成井上最想要更多去描述的一個角色。
在《灌籃高手》連載完結的兩年后,井上發表了短篇漫畫《耳環》。
時間線在《灌籃高手》之前,故事的主角是六年級的宮城良田。
從短篇的名字我們可以得知,故事講的是宮城耳環的來歷。
3
那一天,一個少女站在懸崖邊上,朝大海丟去一個禮物。
這一幕被坐山洞里的良田看到。
良田二話不說,跳入海里,幫少女撿回了那份禮物。
出人意料地是,良田竟然打了少女一巴掌。
少女也不甘示弱,朝著良田的后背發動襲擊。
隨后抓著良田的一個手臂,咬了下去。
良田疼的齜牙咧嘴。但他卻發現,少女的眼睛里包含淚水。
少男少女不打不相識。
良田帶著少女返回自己花了三年時間打造的秘密基地。
少女拆開禮物,里邊裝著的是一對耳環。
少女覺得這對耳環不配自己的母親,所以想要扔掉。
良田說,扔了干嘛,給我戴啊。
少女覺得一個男孩戴耳環太奇怪了。
良田反駁,喬丹都戴了我就不能戴嗎?
然后良田拿起根曲別針要給自己耳朵扎個洞,他讓少女出去看海不要看自己。
少女被眼前的海景所觸動,她問良田是不是因為喜歡大海,所以才生氣她把東西扔海里。
良田先是一愣,隨后才緩緩地說,我不是喜歡大海,我是在等人回來。
之后,良田跟少女說起了自己哥哥的事。
三年前,哥哥和朋友出海釣魚,他覺得危險所以沒有帶上良田。
他跟良田說等你六年級的時候再帶你出海釣魚。
有些flag不能立,那一次,哥哥出海后再也沒有回來。
三年后,良田六年級,但已經沒有人會帶他出海釣魚了。
良田觸景生情,流著淚拿著針朝自己的耳朵扎了個洞。
后來,母親找到了良田和少女。
秘密基地因此曝光,隨后便被良田父母暴力取代。
這一天,良田在樹上發現了一封信。
打開一看,是少女留給他的。
少女說耳環原來不是給母親的,是母親和她的男友一起送給自己的禮物。
現在這對耳環少女打算送給良田,自己也到店里扎了耳洞戴上了耳環。
并且在信里,少女附上了自己戴上耳環的照片。
還說以后要是有了新的秘密基地,記得寫信告訴她。
信的落款,寫的名字是“綾子”。
我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問題,有的版本譯成“綾子”,有的譯成“彩子”。
并且井上也沒有表態短篇里的這個少女,和正篇里的彩子是不是同一個人。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電影版其實是這個短篇《耳環》的延續。
電影開篇,便是宮城回憶他和哥哥的往事。
4
回憶太多,影響比賽節奏。
是很多人對電影版不太滿意的一個點。
對此,我有不同的意見。
因為比賽時宮城的表現、心理活動,都可以在他的回憶里找到答案。
回憶和比賽是因果關系。
有一點可能大家都忽略了。
電影版《灌籃高手》并不是要呈現一場驚心動魄的比賽。
而是在講一個少年的自我救贖和成長。
宮城的天賦不如他的哥哥。
哥哥的離開,讓宮城一直活在他的陰影之下。
外人總是議論他的球技不如哥哥,這讓宮城陷入自我懷疑和自卑。
自卑的結果就是畏畏縮縮。
在賽場上,面對比他高12公分的最強山王隊長深津,他放不開去打。
在生活里,父親的去世,他沒有勇氣上前去給母親一個擁抱。
原生家庭的創傷,一直壓得他喘不過氣。
而對陣山王工業這一場比賽,是他人生里不得不跨過去的一個坎。
因為這不僅關乎自己,而是關乎整個球隊的榮譽。
作為控球后衛,宮城跟其他四人在賽場上都有聯系。
這樣一來,就很順理成章地串聯起其他球員的篇幅。
通過宮城的視角,由點及面,我們得以看到其他四人面對逆境,該如何成長。
當宮城面對兩名山王球員,最終順利一過二突破后,這成為宮城至今為止的人生里,最光輝的時刻。
到這里,他才真正爆發了要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這場球的勝利,宮城終于走出了哥哥的陰影,成為了他自己。
這恐怕才是井上要告訴大家的:
這世界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過完一生。
沒必要向別人證明自己,你只需成為自己就可以了。
順帶說一下,以童年創傷和親子矛盾展開的宮城個人戲,很有井上之后連載的《REAL》的風格。
如果你很喜歡《REAL》的風格,就會很喜歡這一次《灌籃高手》的追加內容。
這里在提幾個電影和漫畫里有出入的細節吧:
在短篇《耳環》里,宮城的回憶里哥哥的形象,是跟仙道有幾分相似的。
但在電影版里,哥哥的發型變了。
同樣是發型的問題,電影里宮城和三井第一次見面,三井是一頭短發,跟后來重返湘北時的發型一樣。
但在漫畫里,當時念初中的三井,是一頭長發。
還有宮城和三井打架那段,原著里雙雙住院,到了電影版僅僅只是貼了幾個創可貼。
澤北追加的原創劇情,堪稱神來之筆。
失敗太久的人,需要成功的撫慰。
成功太多的人,卻需要失敗的經驗。
因為有了宮城這個穿線人,和宮城關系不大的場外人員的戲份,幾乎全刪。
漫畫里特有的笑點和內心獨白也都沒有了。
畢竟,井上也說了,是要做一部讓第一次接觸“灌籃高手”的觀眾也能看得懂的電影。
END
這樣處理可以預見,《灌籃高手》電影版一定會陷入評價兩極分化的局面。
但我覺得,在井上的心里,這就是他想要的《灌籃高手》。
讓這些家伙時隔27年再好好打一場比賽,順便彌補當年沒有好好塑造宮城的遺憾。
現在56歲的井上,比起塑造天才,更想為平凡努力的人書寫贊歌。
電影拍了出來,就不再屬于導演,而是屬于觀眾。
喜不喜歡,見仁見智。
我自己的話并不反感這樣的改編。
我們都不再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又憑什么要求《灌籃高手》一定要是當年看過的模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