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不像男孩
4月4日,國內著名的舞蹈家、跨性別者金星慶祝了自己“28歲”的生日——她“重生”做女人的日子。就在金星“重生”的一個月后,桃子出生在中部地區三線城市的普通家庭。
圖源:微博@金星
不知道是巧合還是什么原因,在桃子家族里,同一輩都是獨生的男孩子。桃子曾經聽長輩們討論,在桃子出生前,都以為她是個女孩,大家族充滿了沮喪。后來出生時發現是個男孩,頓時驚喜萬分。
媽媽還因此揚眉吐氣:“怎么說我也給你爸生了個兒子,我已經完成了我的任務。”這種自豪沒并有持續多久,桃子和父母就在家族里有點抬不起頭,因為桃子看起來“一點都不像個男孩“。
桃子從小喜歡和女孩子在一起玩;走路慢、步伐小;說話聲音小,寫字又小又秀氣;愛干凈整潔,喜歡把東西整理得整整齊齊……
因為這些,她被批評“像個女孩”,媽媽也被家里人批評“把她教育得像個女孩”。
在沒有性別意識的童年里,桃子過得很開心,小時候她并不明白那些批評是什么意思,也不會為此而傷心。
第一次意識到男女有別,是爺爺又一次教育她:“你如果是女孩,以后找個好人家嫁了,天天玩這些沒問題,但你是個男孩,以后要負擔家庭的責任,要把重心放在事業上來”。
女孩長大后要找個好人家嫁了,男孩長大后要賺錢養家。女孩和男孩是不一樣的,而桃子意識到自己是個男生后,就格外關注性別這件事。
有一次,桃子看電視得知有變性手術,她和姑姑說,我要是女孩子就好了,我可以做變性手術。姑姑當時驚呆了,嚇唬她說:“那可疼了,要縫很多針,而且活不長。”
因為家人長期對“人妖”、“變性人”這個群體嘲諷,甚至污名化讓桃子覺得害怕。她逐漸接受:性別是伴隨一生,無法改變的事情,男女有別,討論變性這件事是羞恥的。
和桃子一起萌芽性別意識的,還有一起長大的玩伴。女孩子越來越不愿意和她一起玩,而她和男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又常會受到欺負和嘲笑,交友這件事,開始變得十分困難。
和同齡人的矛盾,還不是最讓桃子難受的。
她的小學有一位女老師,偏愛女同學,對調皮的男生不留一點情面。看起來不合群的、有點多動癥、有點奇怪、學習成績也不拔尖的桃子,成了女老師的針對對象。
桃子犯了錯誤,會被叫到講臺上當眾扇巴掌,被罵很難聽的話。這位老師還利用作業,號召全班同學給她寫信,勸她“改過自新”。這讓桃子的小學六年過得很痛苦。
但是對于同樣犯錯誤的女孩子,老師就包容許多,連狠話也不會說幾句,更不要說懲罰。因為老師會覺得,女孩子臉皮薄,說重了就會哭,男孩子臉皮厚,怎么懲罰都沒事。
“如果我是個女孩就好了。”在遭遇到這樣不公平待遇的時候,這個想法會經常出現在桃子的腦海里。
假裝像個男孩
上了中學,桃子來到一個新的校園,離開了地獄般的小學和老師。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青春期的孩子們,性別意識格外強烈。
女生只和女生玩,男生只和男生玩,男女稍微交往密切一點,就會引來各種非議。
為了能和男孩在一起玩,她刻意學習了很多男孩子喜歡的事情,假裝像個男孩。比如她學著打籃球、打游戲,甚至有時候會用力過猛,過度談論色情、說臟話,編排女孩。
其實她根本不喜歡這些,而且事后每每想起來自己說了什么,都十分懊惱和難受。
但這些方法很有用,她確實交到了一些男生朋友,后來還一起去學畫畫。
桃子畫的漫畫
看到兒子“變得陽剛”,桃子的父母很開心,大力支持她買體育用品,買游戲,買電腦設備,因為他們覺得有了這些東西,兒子就能有真正的朋友,能變得“正常”。
相比較男生朋友,桃子還是希望能有女生朋友。
初中的時候,桃子很喜歡一位女生,忍不住表現出自己的喜歡,還想讓老師把自己的座位調到這個女生旁邊。
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桃子覺得可能是有人出了餿主意,這個女生向老師舉報說:被性騷擾了。
當時老師的反應,桃子已經不記得了。她只記得這個女生和閨蜜一起堵住她,沖她的臉扇巴掌。目的是,讓桃子離她們遠一點。
桃子這才意識到,“男生”太熱情夸贊女生、靠近女生,別人會覺得你有非分之想,或者覺得你是個變態。
而且她也清晰地認識到,這種惡意不是來自于女生本身,也有可能是環境促使。因為周圍人會瞎起哄:“某某某喜歡某某某咯”,讓那個被喜歡的女生有很大壓力,會有羞恥感,以至于有些女生會討厭喜歡自己的男生。
從那以后,桃子再也不敢當面夸女生好看、表達喜歡。她十分謹慎地保持和女生的距離,也十分在意有沒有被女生討厭。
“如果我是女生就好了,就不會被女生害怕和討厭了。”在被誣陷性騷擾的時候,桃子這么想。
開啟高中生活后,桃子成為一名美術生。因為集訓的緣故,她不得不開始男生寢室的生活。
一開始,她也算是成功融入了這個寢室。但桃子還是能感覺到一種不明顯的攻擊,隱形的歧視——不把她當自己人。
寢室只有她帶了筆記本電腦,其他室友經常借她的電腦玩,次數多了不太好意思,于是提出租用她電腦。
有一次桃子問租金的事,對方直接惱火,把她打了一頓,讓她不要再提這件事。打她的是兩個人,其他室友就看著不說話。之前融入男性群體的方法失靈了,男生總是攻擊她“娘娘腔”、“娘炮”、“不夠男人”……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大學,但是她還是與周圍人格格不入。
她花心思裝飾寢室,被人舉報到輔導員那里。輔導員說她不好好學習,不務正業,天天把心思放在沒用的地方。室友們出去玩,總是不帶她。她忍不住問,有一個人被逼急了,才說“你是個怪人,你不正常,我不會帶你的。”
其實桃子覺得這個室友也很奇怪,他是那種痞壞的男生,但是女生緣好到讓她羨慕。他經常在寢室里炫耀自己交往了好幾個女朋友,約了幾次炮。
聽到這種話,桃子首先會共情那些女生,然后覺得很不舒服。但是她不想和人爆發矛盾,只能聽著,然后難受。可是其他室友都會十分羨慕,夸他“真行啊”。
漸漸的,桃子實在不想融入這些男生了,她討厭這些“陽剛”的男人。但是痛苦的是,每天一醒來,她的周圍還全都是男生。
我要是個女生多好
辦理休學手續的時候,學校老師和桃子的父母說,建議送她出去留學。桃子自己也覺得,國外的風氣更開放包容,也許能容得下自己這樣的怪人。
接下來就是不停的折騰,先申請去了澳大利亞,結果同學室友還是中國男子漢,說話做事基本和國內一樣,她心理問題越發嚴重,又掛科退學,只好回到國內休養。
她覺得自己可能有了抑郁癥,但是和父母說后,他們不愿意承認,只覺得是桃子自己懶,不想奮斗,不想好好學習。
最后還是桃子自己鼓起勇氣去精神科看了醫生,被確診雙向情感障礙癥。她之前一直以為自己是抑郁癥,因為她沒注意過自己的狂躁期,她也沒有暴力傾向攻擊別人,她只會間歇性思維特別敏銳,然后創作出很多設計作品。
在語言學校,桃子遇到了互相喜歡的女生小紅,兩人戀愛后,結伴去了加拿大留學。這一次桃子成為大二的插班生,很難融入集體的那種插班生。對桃子來說,這才是真正的至暗時刻。
受訪者供圖
再退學真的沒臉和父母交代,但是她在這個地方一直融入不了。她討厭自己的身體,討厭自己的抑郁,討厭自己的一切。又因為和小紅分手,桃子的狀態變得很糟糕。
自殺這件事,她計劃過很多次。沒有下定決心,是因為她知道自己是生病了,而不是沒救了。
學校給桃子安排了心理醫生,在學業上給予了寬容,還資助了一名本地的學生來幫助她記錄課堂筆記,也是在這段時間,桃子遇到了上學期間真正的好朋友——女生小A。
桃子很珍惜好朋友小A,到哪里都想相伴一起。有一次,小A的室友領養了一只小貓,桃子很想去看,但是小A不得不拒絕了她,因為她不能帶異性回寢室,這是一早就約好的事情。
看到桃子失落,小A開玩笑地說:“下次也許可以換女裝來。”不知道怎么了,這句話就像是一道閃電,擊中了桃子的內心。
“如果我是女孩子就好了。”桃子內心的呼喚越來越強烈。
順利跨性別
想歸想,多年男女有別的性別教育還是讓桃子羞怯,她猶豫很久,嘗試涂了一次唇釉。
那天,她別別扭扭上完一天的課,然后問小A,你發現今天我涂口紅了嗎?
小A興奮地回答:當然看到了!亮晶晶的唇釉!很好看。其他的同學聽到也圍過來看,都在夸桃子今天很好看。
這種外表被認可的感覺,桃子真的很久沒有感受過了。從來都沒有人夸過她看起來不錯,從來都是用難測的目光打量她,然后沉默。但是現在,她發現自己也可以得到贊美。
桃子的朋友圈
她把想要改變性別這件事告訴了心理咨詢師,咨詢師給她做了專業的測量,確認了她確實有性別不一致的焦慮問題,并且支持她遵循內心,做出自己的性別選擇。
桃子回家后,在網上一通搜索,發現很多和她一樣的人,都是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不一致,成為跨性別者之后依然能正常生活。原來跨性別這件事,沒有她想象中那么困難。
桃子衡量了一下如今的生活難度和跨性別之后的生活難度,她早就是一個別扭痛苦的怪人,還不如徹徹底底做回真實的自己,別人的眼光根本沒有自己的內耗更傷人。
就在這個時候,疫情爆發,大家都隔離在家,桃子感覺到,這是一次蛻變的機會。背著家人,她開始行動。
她在醫生的建議下,開始服用抗雄+雌性激素,并且開始留長頭發。在網絡游戲世界,她注冊了一個女性賬號,開始以女性身份與人溝通。
“你知道什么叫豁然開朗嗎?那時候的我就是。”桃子第一次以女性身份在網絡世界重生,記憶猶新。
一發不可收拾
成為女性后,桃子愛上了照鏡子,也愛自拍。
之前身體和靈魂不一致的感覺消失了,如今鏡子里的自己是如此恰如其分,就像是自己本就應該存在的樣子。
桃子發現,生活從來沒有如此輕松,如此充滿能量,以至于能讓她有勇氣面對世間的一切質疑。
線下的游戲聚會里,大家早已習慣桃子是一個女生,所以當她以女裝身份出現的時候,沒有任何突兀的尷尬。她還交到了很多女性朋友,成為了女孩子中的一員。
受訪者供圖
在這一刻,桃子終于敢說出“你真好看,我好喜歡你”這樣的話,而不用擔心對方覺得冒犯或者性騷擾。
這世界對她突然變得友善,她終于可以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和喜好——喜歡可愛美好的事物——原本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桃子把自己女裝長發的照片發到朋友圈里,惴惴不安等待嘲笑和中傷。實際上,朋友圈里并沒有人羞辱她,反而有很多點贊鼓勵。
桃子在加拿大快樂學習生活到畢業,自從性別氣質的問題解決后,她的成績一躍而起,以非常優秀的成績畢業,自己設計的作品也大獲歡迎。
桃子的朋友圈
至于手術問題,她還在思考。
吃了抗雄+雌性激素,她覺得自己聞起來香香的,皮膚變得光滑細膩,面部變得柔和,更能共情別人,攻擊性的想法變得更少。很多細節變得不一樣,這些細節已經讓她開心且滿意。
“我終于做回我自己。”看著鏡子里夢寐以求的自己,桃子會這么想。
和父母決裂
疫情三年,桃子一直在國外,幾乎沒有和父母見過面。
這次回國她有很多顧慮,所以一直在給父母做鋪墊。從女裝的照片,到灌輸“我覺得我就是個女生,真的。我做女生的時候感覺特別對。”
但是桃子的父母只是覺得她在鬧著玩,讓她玩玩就得了,早晚會變回來。
就在今年3月份的一次電話里,桃子提到了前幾天走夜路的時候,有奇怪的男人尾隨她,讓她感到很害怕。
父母根本不擔心,甚至還覺得有點好笑,反過來教育她:
“你只要打扮得像男孩子就沒問題了,你現在這樣純屬自討苦吃。”
“我們托關系問到一個很厲害的(精神科)醫生,等你回家就帶你去看一看。”
“等你回來找一個穩定的工作,趕緊結婚生子,正好我們兩年后退休,能幫你帶孩子……”
桃子覺得,自己的忍耐到達了極限,她已經說了那么多次“我是女生,我不是男生”,可是父母好像從來都沒有聽她說話。
她直接扔出核武器:“我已經進行了多年的荷爾蒙治療,不太可能生育了。”
短暫的沉默之后,電話那邊傳來了一個驚慌失措和一個狂怒的聲音。
母親一直在追問:“真的嗎?什么時候吃的?吃的是什么藥?真的假的……”
父親則在一邊憤怒謾罵,“不男不女”“像鬼一樣”“你把我們全家都毀了”……什么難聽的話都說出來了,是桃子從未經歷過的語言暴力。
從這天開始,桃子和父母的矛盾徹底爆發。
母親因為遭遇極大的痛苦病倒,不想再和桃子討論這件事情。父親和桃子再沒有聯系,就像是想撇清關系。
桃子覺得,這一切和她是男是女沒關系,可能是因為她失去了生育能力。
“如果我是真正的女生就好了嗎?”面對傳宗接代的問題,桃子知道這件事沒有答案。
不是治病,
而是治療觀念
截至2019年,中國大陸地區仍有超過120家機構開展“扭轉治療”業務,企圖將同性戀或雙性戀者的性傾向轉變成異性戀,將跨性別者轉變成順性別者。
這樣的成人矯正機構甚至宣稱能夠糾正“同性戀”、“網癮”以及“不愿意結婚的人”。
桃子恨恨地說“在國內,治療跨性別者的地方,比治療跨性別者疾病的地方還要多。”
實際上在2013年,美國心理學會就把跨性別從精神人格障礙里面拿出來了,不算是一種疾病。但是還有很多人認為“性別認知不一致”是一種疾病。
這像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比解決問題本身更加方便。只要否認他們的存在,問題就不存在。
桃子曾經想要加入國內的跨性別者的社區,一進入社區,就被里面痛苦、抑郁、憤怒、絕望的情緒包圍,幾乎每天都有人在說自殺的話題。她實在無法承受其中的壓力,只好退出。
桃子畫的漫畫
因為跨性別者不僅要承受自身的性別認同焦慮的困擾,還要對抗整個社會的敵意,以及最親近父母的傷害和背叛。
北京同志中心與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共同發布的《2017中國跨性別群體生存現狀調研報告》顯示:1640位可能或確定被父母或監護人知道跨性別身份的受訪者中,僅6位未遭受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絕大部分人,都有過被拘禁、毆打、掐斷學費、逐出家門、送往強制扭轉治療的經歷。
桃子不算是那6位幸運者,因為她遭受的父母語言暴力,讓她非常痛苦。但是相比較和她一樣同類者,她還是覺得自己已經很幸運了。
“因為留學的原因,讓我接受了專業的醫學幫助和社會支持,在此基礎上樹立了自信,走過了最艱難的第一步。”
“起碼我現在有一個學歷,能做設計師的工作養活我自己,有女朋友支持我,我活得下去。”
回到國內后,桃子在視頻網站的評論區,遇到了聊得來的女生,兩個人越是了解越是喜歡,在充分坦誠一切后,桃子有了女朋友。
愛能治愈一切傷痛,她曾經在關系中受過的傷害,在關系中被滋養愈合,讓她有勇氣重新面對家人。
來源:網絡
上個月桃子了解到,上海有個跨性別專科門診,能夠為跨性別者群體提供專業咨詢服務。她準備去看一看,不僅為了她自己,還為了她父母。
母親一直在問她吃的是什么藥,會不會損害身體,影響壽命。母親最擔心的,還是桃子現在到底是不是精神病,會不會變得更嚴重。
父親雖然沒有說什么,但是一聽說桃子要去看醫生,也想親自問問醫生。
桃子和父母在跨性別門診久別重逢,在跨性別診室里,桃子的父母震驚地看到無數個跨性別酷兒的父母。他們似乎也找到了一個出口:原來不是他們教壞了小孩,原來就是有這種小孩,而且有這么多。
我們以為性別非男即女,可是偏偏就有人出生就有雙重生殖器,或者沒有生殖器。我們以為世界陰陽對立,可有很多人就是身處中間的灰色地帶,他們不是主流,也不是大眾,但是他們確實存在。
跨性別就是這樣的存在,他們是中間,是少數,是不幸者,也是幸運者。最起碼,他們找到了一個解決方案,有自己真正想要成為的人。
其實桃子也知道,穿裙子、留長頭發、化妝這些充滿女性氣質的行為,也是一種刻板印象,就和“有毒的男子氣概”一樣,規定了男人是什么樣,女人是什么樣。
桃子和朋友出去游玩
但是為了被接受自己是女生這件事,她不得不要做出一些妥協,通過外表向世界表達自己。她是女生,不僅是因為女性氣質,也不是因為外表,而是真正的內心選擇,是她不會后悔的決定。
桃子希望,也許未來某一天,所有人都不會因為性別受傷,也不會因為性別痛苦。TA就是自己,不被某種性別代言。也許有更多人,可以用了解代替無知,用尊重代替恐懼,用包容代替歧視。
只要一個人的選擇不妨礙別人的自由,每一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存在的方式以及追求高質量生活的權利。
這是現代社會應有的一種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