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3日拿下票房冠軍,《灌籃高手》票房輕松突破3.5億元,
豆瓣上近8萬人打出了9.1的高分,足見內地觀眾普遍的“真愛”。
據統計,20日全國院線有多達53.52萬人次觀看了凌晨首映,助力其剛過0點,便有2135萬票房進賬。
也就是這第一波觀眾的評價,撐起了電影的口碑。
目前媒體預測《灌籃高手》的最終票房會破8億,或破“進口動畫電影票房第一”的紀錄。
有人會說:“情懷就是這么好賣。”
但皮哥要說,《灌籃高手》電影版賣的,不僅僅是情懷。
一、
還記得你第一次看到《灌籃高手》漫畫,或者在電視上看到《灌籃高手》動畫是什么時候嗎?
90年代,隨著NBA官方每周將一盤比賽集錦免費寄到北京,內地電視臺開始轉播NBA比賽,幾乎同時《灌籃高手》動漫,也通過不同的渠道為內地青少年所熟悉。
兩大球中,籃球運動由于所需場地小、對抗性強的優勢,比足球更容易在國內傳播和推廣,以籃球為主題的《灌籃高手》自然很快得到青少年的喜愛。
由漫畫家井上雄彥創作的《灌籃高手》誕生于1990年,從《周刊少年JUMP》第42期開始連載。
雖說當時籃球運動在日本比較小眾,《灌籃高手》的連載卻帶著一波籃球熱。
在漫畫熱賣的同時,由東映株式會社出品的同名TV版動畫,亦于1993年10月16日開始在日本的朝日電視臺播出。
動畫也使《灌籃高手》這個IP,迅速成為日本青少年最愛的運動類動漫之一。
到了1995年,《灌籃高手》和鳥山明的《龍珠》已經成為《周刊少年JUMP》上最熱門的兩部漫畫,其34期合刊曾創造單期653萬冊的銷量紀錄。
直到今天,《灌籃高手》的總銷量仍排在日本本土漫畫的第六位,且它只有31卷,是前六部作品中,最短的一部。
與一直“生生不息”直到現在的《龍珠》系列不同的是,《灌籃高手》懂得見好就收。
視獨立創作如生命的井上雄彥,在1996年的《周刊少年JUMP》第27號,就頂著來自出版社的巨大壓力,在銷量旺盛的時間節點上,將這部作品完結。
井上雄彥的操作可以理解,因為籃球在日本畢竟很小眾,當時日本的籃球明星也很少,不像足球那樣,能夠一路踢進世界杯。
《灌籃高手》的風格本就偏寫實,井上雄彥不想讓筆下的高中生“打進NBA”,因此他選擇在“最輝煌的時刻”為其畫上句號。
但漫畫可以由作者自己作主,同名動畫就不是作者說了算。
1996年,《灌籃高手》TV版動畫也來到“全國大賽篇”,依照漫畫的劇情,主角湘北隊在全國大賽上只打贏了豐玉隊和山王兩支隊伍。
由于險勝山王后元氣大傷,湘北最終慘敗于愛和學院,沒能挺進下一輪。
當時的東映卻不希望《灌籃高手》動畫在這里結束,因為僅打兩場比賽的話,制作成動畫也就二三十集的篇幅,內容遠遠不夠。
東映希望動畫能夠脫離漫畫的劇情,讓湘北隊一路殺入決賽,讓櫻木五人實現“制霸全國”的夢想。
井上雄彥卻不愿意妥協,最后談崩了,《灌籃高手》TV版動畫結束于第101集,定格在湘北隊前往全國大賽的火車站里。
這二十多年來,喜歡《灌籃高手》的書迷們,只能一次次翻閱漫畫,想象湘北VS豐玉、湘北VS山王那兩場比賽,在動畫中呈現的樣子。
直到2021年1月7日,井上雄彥在自己的社交賬號上宣布《灌籃高手》電影版投入制作,令全網都為之沸騰。
而電影于2022年12月3日率先在日本上映,拿下130億日元的票房成績,更勇奪日本、韓國日漫歷史票房第一,也使未能看到電影的內地觀眾,期待值提到頂點。
因此,《灌籃高手》在內地一經上映,票房就如此火爆,一點都不奇怪。
因為這部電影承載的不僅是情懷,更多的是動漫迷們對于“全國大賽篇”影視化夢想的實現。
為了這部電影,我們實在是等太久了,這就是《灌籃高手》電影版必看的理由!
二、
講到這里,也許有網友會問:
“‘三渲二’的畫面會不會崩?”
“湘北VS山王的比賽,呈現了多少?那些名場面,是否都出現了?”
“以宮城為主角視角,展開故事,是否會讓人不適應?”
自從預告片發布之后,網友們就知道電影采用的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三渲二”技術,就是將3D建模的畫面,渲染成2D的畫風。
對比以前TV版動畫,純2D畫風的線條表現力,人物面部的平整線條和偏灰的著色,都讓熟悉TV版動畫畫面的老粉們,不容易接受。
因此老粉們一度吐槽,覺得電影的畫面“毀經典”。
但皮哥想說的是,原先的TV版動畫本就是東映的畫師,根據井上雄彥的漫畫原作創作出來的。
雖然畫風接近井上雄彥筆下的人物形象,卻仍有很大區別,特別是臉部顯得更帥氣,但缺少了原作粗糙的質感。
而如今的電影畫風,更加貼近井上雄彥原作的畫風,人物形象變得更加硬朗,就像漫畫中的人物動起來了一般。
因此在電影開場之后,觀眾很快會進入角色,找到看漫畫時的那種感覺,因此并非畫風不似TV版動畫就不好。
再說“三渲二”的畫面。
制作團隊,先找到一幫籃球運動員,通過動態捕捉把他們的運球動作捕捉下來,采集了大量鏡頭之后加以剪輯,最后制成CG動畫的畫面。
而這些分鏡鏡頭,最后一塊塊拼接搭配起來,才還原出漫畫中山王戰的,那些經典畫面。
所以我們才能看到電影中那些2D畫面的人物,能像NBA籃球比賽中的球員一樣流暢地運動。
那一個個傳球、搶斷、三分、扣籃的畫面,都像真人動作一樣真實。
這些畫面是在TV版動畫里看不到的,也是TV版動畫因技術的限制表現不出來的。
那么電影中這場比賽呈現了多少,那些“名場面”又是否都出現了呢?
皮哥可以打保票,你想看到的基本上都有。
名場面一:
開場宮城與櫻木的空中接力配合,由宮城妙傳,櫻木跳起空接再凌空入樽,引發全場尖叫,電影不僅還原了動作,也拍出了氣勢。
赤木與三井的默契配合之后,兩人在回場時的擊掌。
經歷過受傷、失意和頹廢之后,這對即將告別高中生涯的,對籃球依然懷揣夢想的“老人”,終于找回自我,和那種惺惺相惜、榮辱與共的感覺。
當36:60大比分落后時,“門外漢”櫻木先是給了赤木一記背捅,將他喚醒,又踩到裁判席的桌子上,沖著觀眾喊出:“我一定會打倒山王!”
接著他又回頭跟場上的隊友說:“這下子不贏不行了!”
這是櫻木的無畏宣言,也是他“無腦”表象下的狡猾之處。
這名場面,電影里也認真還原了出來,讓人感受到那種打破壓抑情緒時的酣暢。
名場面二:
電影雖以宮城為中心人物,但作為原作主角的櫻木,在山王戰中的作用是巨大的,電影里也給了他足夠的戲份。
后面櫻木為搶球,摔到觀眾席而意外受傷,安西教練怕他傷勢加重而不得不將他換下。
但櫻木回氣之后依然申請上場,并說出那段感動無數人的話:
“老爹的光榮時代是什么時候?打全國大賽的時候?我……我只有現在啊!”
這些也都一一呈現了出來。
名場面三:
當然,最經典的自然是零對白、屏住呼吸的“最后24秒”。
流川楓打進,使湘北以77:76反超比分之后,由山王的隊長深津傳球給澤北,澤北一路帶球過半場,直接中投打進將比分改寫為77:78,留給湘北的進攻時間僅剩9.4秒。
赤木透過河田美紀男的大手縫隙,仍然將球傳給流川楓。
流川楓在河田雅史和澤北構筑的人墻中還是擠出一條縫,將球傳給已經站到位置上的櫻木,而櫻木用最簡單的平民挑投完成絕殺。
兩人隨后擊掌慶祝,這段相信老粉們都記得很清楚,而現在我們將在電影里重溫!
就沖這份一比一還原原著的誠意,和那接近真實比賽的畫面,《灌籃高手》電影版就值回票價。
電影在豆瓣上能有9.1分,相信老粉們也對這些情懷滿滿的畫面非常滿意。
三、
我們再來深入分析,為什么要把原作中“不起眼”的宮城良田替代櫻木花道,成為電影的主角。
相信了解過作者井上雄彥背景的網友不難猜出來。
168cm的宮城良田,和井上本人的身高一般無二,他就是作者本人的寫照啊!
在井上雄彥著手創作《灌籃高手》時,還是北條司助力的他,本想以自己心目中完美的籃球天才流川楓為漫畫主角。
但他的老師北條司,給他提了寶貴的建議:
如果你想讓漫畫得到讀者的認可,成為能夠一直畫下去的連載長篇的話,就必須創造一個熱血型的主角。
因此井上最終創造出了頂著一頭代表熱血的紅發,一根筋但執著、無畏、努力的櫻木花道。
這個人氣主角,得到漫畫迷們的認可。
但真正與井上雄彥本人形象、性格、身世都接近的角色,是漫畫中顯得不起眼的宮城良田。
原作中的宮城良田就是搞笑擔當,他出場時更多的是配合櫻木“表演”,對他的身世和背景其實交代不多。
但井上還是為宮城創作了番外篇《耳環》,故事中講到宮城成長于單親家庭,他的哥哥死于海難事故,耳環則是他的初戀女友綾子送給他的。
現實中井上從小父母離異,他跟著母親到了鄉下,與外公住在一起,幼年時生活的環境,與宮城的環境相似度極高。
由此可見宮城,就是井上雄彥本人在《灌籃高手》故事中的投影,宮城的心路歷程也是井上本人心境的寫照。
再說井上雄彥一直是個追求自我超越的人,早在2004年12月3日在日本神奈川縣立三崎高中的廢校舍23塊教室黑板上創作出《十日后》之后,井上心中的《灌籃高手》故事就已經講完了。
這次《灌籃高手》電影的重啟,井上肯定不想重復自我,局限于直接把漫畫中的故事電影化。
要么不拍,要拍就拍新故事。
拿宮城良田做主角,以《耳環》的故事為線索,把原作中缺失的“家庭戲”拍出來,是井上找到的新方向,也是他創作的靈感和動力。
我們留意電影的英文名叫《The First Slam Dunk》,直譯過來就是《第一次灌籃》。
那么,有“The First”是否就有“The Second”、“The Third”……?
相信很多人現在都在猜測電影是否還有續集,把“湘北五虎”的家庭故事都拍一遍。
皮哥說這些是有根據的,有網友分析指出,東映早在十幾年前就執意推動《灌籃高手》電影的制作。
而井上雄彥的條件,就是他要為“湘北五虎”各自講一個全新的故事,且要先從宮城良田開始。
但東映對于井上雄彥以編劇兼導演的身份,參與電影的制作并沒有底。
畢竟井上是漫畫家,此前也沒有執導電影的經驗,把整個項目交給他實在太過冒險。
權衡利弊之后,東映最終給出的條件就是可以按照井上的想法做,但要加入湘北VS山王之戰。
假如網友們的消息來源準確的話,那么《灌籃高手》電影的票房大爆,勢必會推動這個項目繼續做下去。
我們也有理由期待“赤木傳”、“三井傳”、“流川傳”、“櫻木傳”,甚至看到“湘北VS豐玉”、“秋之國體”、“冬季選拔賽”!
四、
最后,讓我們再回到電影本身,說說電影本身是否“完美無缺”。
作為井上雄彥的電影處女作,《灌籃高手》電影版還是存在一些遺憾的。
“宮城回憶”與“山王戰”場景之間的過渡與銜接都略顯生疏,節奏的把握也不太好。
出于片長控制的考慮,為了講好宮城的故事,“山王戰”的比賽過程還是做了減法處理。
上半場櫻木與河田美紀男的對位、魚住純對赤木的鼓勵、櫻木向晴子說出:“非常喜歡!今次絕不是說謊!”。
這些重要情節都被刪掉了,難免留下遺憾。
特別是原本的女主角晴子淪為連臺詞都幾乎沒有的醬油角色,這讓喜歡她的老粉們實在難以接受。
這也成了這部電影版《灌籃高手》最大的遺憾。
但考慮到我們等了27年,終于看到了“湘北VS山王”的影像化,這些不足之處就顯得微不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