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孫悟空,大家第一反應是“六小齡童”章金萊老師,他在86版《西游記》中飾演的“美猴王”早已深入人心,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六小齡童與孫悟空這個角色互相成就,融為一體。
但同時他也被這個角色束縛住。
在他眼里,恐怕正直、勇敢、機靈、不畏強權的“美猴王”才是唯一的“正途”,因而極難容下其他人的演繹。
尤其是周星馳《大話西游》中,將孫悟空的形象演繹成“色猴”、“潑猴”,在他看來更是異端。
六小齡童對于“猴”的執念來源于他的父親六齡童。
沒有六齡童,就沒有六小齡童,也就沒有孫悟空。
父子倆只一個字之差,很多人容易搞混。
今天要說的是”孫悟空”的父親——六齡童章宗義。
2014年1月31日,章宗義病逝,享年90歲。
六齡童彌留之際的時候說:
“我這一生都與猴結緣,生來就是要演孫悟空的,所以等我死后,要給我帶上戲服和金箍棒,我還要再去另一個世界‘大鬧天宮’呢。”
六齡童的追悼會,上千人送行,兒子六小齡童的昔日好友,唐僧的扮演者遲重瑞也前來參加追悼會,送老人最后一程。
追悼會上,六小齡童幾次哽咽,泣不成聲。
他長跪在六齡童身邊,父子就此訣別。
紹劇失去了一名開宗立派的大師,人間至此失去了一位“猴王”。
六齡童章宗義1924年生于浙江紹興的一個戲劇世家。他的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名叫章宗信,繼承了父親的衣缽。
家里有一個人繼承就足夠了,所以父親一直不想讓章宗義學唱戲。但長期在戲班里面耳濡目染,章宗義深深地喜歡上了唱戲這個行當。
父親不讓學那就自己偷偷學。什么翻跟頭、壓腿、下腰……這些基本功他偷學得有模有樣。有一天,戲班里的海師傅看到章宗義在練功,直接笑了:“好孩子,你是個好苗子,我費心教他們都沒人學會,你這個偷學的倒是學會了,好啊,真好!”海師傅樂完了之后,去找他父親說了這個事。當天晚上父親章益生就決定也讓章宗義學戲,并且由于當時章宗義已經6歲,所以就給他起了藝名叫做“六齡童”。而他的哥哥章宗信是7歲開始學藝,所以就叫做“七齡童”,自那之后兄弟二人就一起開始學習戲曲了。1940年,六齡童16歲,學藝已10年。有一次他在演《獅子樓》時不慎發生意外,造成了粉碎性的骨折,還留下了“倒嗓”的禍根。唱戲的人最忌諱的就是倒嗓,積累了好幾年的功底敗在了嗓子上……正值絕望之際,六齡童看到了蓋叫天演繹的連本《西游記》,在臺上那只“猴子”動作天真跳脫、出神入化,把孫悟空演繹的入木三分。
彼時,章宗義內心產生了一個想法:既然自己文不行就武,唱不行就打。自那時候開始,六齡童就不再郁郁寡歡了,他似乎又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為了學好猴戲,六齡童又開始了他的“偷藝”生涯,他幾乎每天都去觀摩蓋叫天父子的表演,悄悄學習著他們的一招一式。六齡童的父親得知兒子想要學習猴戲時,心中十分的高興。畢竟他們章家可是猴王世家,他的父親章廷椿,也就是六齡童的祖父,還被稱為“活猴章”。這下好辦了,父親手把手教學, 六齡童的基本功學習得很扎實。但技巧學會了,始終沒有學到精髓,表演的時候被同行笑話:“鴨嘴巴磨尖,雞都要賤哉。”意思是他只學了皮毛,沒有學精。這時候他去請教了蓋叫天先生。蓋叫天看著眼前一臉疑惑,卻十分誠懇的少年只說了一句話:“形似不如神似。”少年恍然大悟。學習猴子的神態,那去觀察猴子不就得了。于是,六齡童搬去和一只猴子同吃同住,日夜相對,他甚至還拜了這只猴子為師傅,好吃好喝的供奉著。長期和猴子待在一起,六齡童琢磨出了猴子的各種表情神態,行為動態。邊觀察邊模仿,六齡童后來做到了“人猴合一”的境界。經過舞臺上長年累月的錘煉,終于將孫悟空刻畫地惟妙惟肖。解放之后,紹劇復興,六齡童的“猴戲”正式崛起。1957年12月17日, 周恩來總理和外賓看了六齡童主演的《孫悟空大鬧天宮》。看完之后周總理還意猶未盡,親自接見了六齡童,并十分誠懇地說:“演得實在是太好了,外賓很滿意。”這句話對六齡童表達了極大的肯定。六齡童因此獲得了“南派猴王”的美譽……六齡童接替自己的父親成為同春舞臺的當家人,把“猴王世家”這個稱號繼續流傳了下來。1959年,六齡童的兒子章金萊出生。因二哥小六齡童患白血病去世,父親為紀念早逝的兒子決定將“小六”二字顛倒,便有了章金萊現在家喻戶曉的名字——六小齡童。
六小齡童責無旁貸地接過“金箍棒”,出演《西游記》,傳承猴文化。
經典影視劇86版《西游記》曾經想要邀請六齡童出演劇中的孫悟空,但是那時候六齡童年事已高,不能再出演。于是,他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章金萊,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六小齡童出演。為了讓兒子可以演出猴子的神韻,搜羅了幾千張猴子的照片給六小齡童。還要求兒子每天盯著蠟燭練習眼神,一直練到眼睛酸痛難忍。功夫不負有心人,六小齡童果然趕在開拍前練出了一副炯炯有神的眼睛。也就是從那時起,六小齡童算是正式的接下了他父親“南派猴王”的衣缽。《西游記》開拍后,六齡童跟隨劇組一起吃住,時刻指點六小齡童。在片場也結識了飾演唐僧的遲重瑞。
有一段是孫悟空要變成唐僧的模樣,所以需要唐僧模仿孫悟空的一舉一動,六齡童還親自下場指導了遲重瑞。即使六齡童已經無法再活靈活現地表演“猴戲”了。但他不服輸,敢于拼搏的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猴戲”學子。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六齡童的一生為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追悼會現場,上海紹劇社的戲迷們還特制了一幅挽聯,上面寫著“南猴王蓋世絕唱,紹劇魂千古流芳”六齡童大師雖然逝去,但他的作品以及精神會一直流傳。點亮“關注”,希望西游文化能夠一直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