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間歌手華晨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被問到如何看待華語音樂圈,他說:現在的音樂歌手,普遍都在迎合大眾,在作品上也重詞輕曲,這其實是一個弊病,也是為什么華語音樂遲遲火不到全球的原因
甚至還有網友舉了一個例子,來證明華晨宇的說法,比如說有一個老外,他聽不懂中文,所以每當點開一首歌后,最先注意的一定是曲譜,如果前奏不好聽,可能人家連歌詞都不想聽,直接就換歌了
這也是為什么,早年間華晨宇在綜藝節目上,對毛不易說:你的譜子在我這里,一次都沒有過關
其實華晨宇的本意或許是為了提醒毛不易,不能只注重歌詞,也要有符合歌曲本身意境的曲譜,不過后來節目播出后,卻被毛不易的粉絲認為是在打壓對方
事實上,華晨宇作為當紅歌手,經常被用來和毛不易、周杰倫等做比較,作為新人,毛不易的名氣雖然不如華晨宇,但對方的歌曲傳唱度,卻比華晨宇更高,從《明日之子》的高光時刻,到出道后的《一葷一素》、《最遙遠的地方》等,毛不易用自己的實力證明,才華皆一切
不過有意思的是,當年在舞臺上被奉為導師的華晨宇,反而在代表作品上一片空白,這么多年,華晨宇雖然創作了很多音樂作品,可能被大眾認可的歌曲,卻幾乎沒有,有花花的粉絲說,華晨宇的歌大眾接受不了,是因為審美的問題,因為他的歌難度太高、境界太高,能欣賞的人寥寥無幾
但有一個事實是,如果大家都覺得一首歌不好聽,那很有可能這首歌本來就不怎樣
無可否認,華晨宇的譜曲能力一流、高音也很好,甚至有些人將他比作周杰倫的接班人,可周杰路的譜曲能力,也絕對不輸給華晨宇,為什么后者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夜的第七章》、《以父之名》,這些代表作都證明了周杰倫在曲調上的成就,哪怕是沒聽過這首歌的人,乍聽都能感覺到毛孔顫栗
曾經花花的粉絲將華晨宇比作中國版的:賈斯汀·比伯,因為兩人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同樣都是不被理解,歌曲評分也毀譽參半,但至少賈斯汀的歌曲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受歡迎,尤其是美國崇拜他的歌迷更是不計其數
所以華語樂壇火不起來,真的是因為重詞輕曲么?恐怕這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流量時代和炒作才是問題所在,好的歌手不被關注,半桶水的藝人卻被捧成了神,等什么時候,歌手又要重新回到拿作品說話的時代,才是華語樂壇真正復蘇的時候
不知在座各位對華晨宇所說的重詞輕曲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