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41屆金像獎已經結束,劉青云三封金像獎影帝,而鄭秀文則獲得最佳女主。
本屆金像獎的最大看點無疑是10次提名影后并最終如愿以償的鄭秀文。
當時劉德華還在臺上對鄭秀文說道:“鄭秀文,沒什么同你講,想跟你說,我愛你。”
這句話,讓人夢回《瘦身男女》。
而這份感動與回憶的背后,卻讓人看到了虛假的一幕,似乎是金像獎在特意搞這些噱頭。
現在的香港金像獎其實早已經無人問津,只剩下90年代的最后一批影視人在苦苦支撐。
這不是在信口開河,而是香港影視人自己也這樣認為。
吳鎮宇在金像獎上為劉青云頒獎時說道:“香港影壇青黃不接,是因為劉和黃還在演戲。”
劉青云接話:“掌聲噓聲總好過無聲。”
從這兩句話中就可以看出兩位對香港影視行業落寞的無奈,字里行間透露出一股傷感與無奈。
遙想當年的香港影壇那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每個演員都能發光發熱。
從70年代的李小龍、許冠文,到80年代的成龍、周潤發、劉德華和梁朝偉等,再到90年代的周星馳、林青霞、張曼玉。
每個名字的背后都印證著香港影視行業曾經的輝煌,至今都有不少人深受他們的影響。
可到了2000年之后呢?香港影壇可還有新生代代表人物?
內地在這方面就好很多,內地90年代也有許多演員,比如陳寶國、王志文、李幼斌等,但他們現在更多的是給年輕演員當配角。
不是他們主動退位,而是內地的優秀新人太多了,不需要他們站在臺上苦嘆后繼無人。
內地這些老戲骨們幾乎都在扶持新人,既有收入,又可以享受生活,不用跟香港演員那般,吳鎮宇這邊在苦嘆“香港影壇青黃不接”,另一邊又是大量香港演員入不敷出,請求公司加薪。
其實總的來說,香港電影確實沒有曾經的輝煌,雖然偶爾有個好片上映,但更多的是爛片成群。
最糟糕的是,現在的影視中心已經逐漸從香港轉移到內地,這也導致文章上面說到的,金像獎無人問津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內地影視作品參加香港金像獎是有諸多條件的。
1、導演必須是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
2、影片中至少有一家香港出品公司。
3、影片中最少有6個項目的工作人員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
以上3個條件要滿足2個才能參加香港金像獎。
比如章子怡主演的《2046》,導演是香港人王家衛,影片出品方是香港公司,所以章子怡才能獲得香港金像獎。
當時的金像獎含金量很高,許多內地演員都對它趨之若鶩,但隨著內地影視行業的發展,如今已經很少有內地演員參加金像獎。
第40屆香港金像獎只有內地演員劉雅瑟獲得影后。
到了41屆已經沒內地演員參加了。
參加的內地演員少了,金像獎對內地的吸引力自然就小了很多。
說得直白一點,內地演員之所以不再參加金像獎,更多的是香港影視市場太小了,有多小呢?2023年2月上映的香港電影《毒舌律師》獲得了1.86億票房。
這票房跟內地四五十億票房的電影對比起來,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但就是1.86億票房的《毒舌律師》,竟然是香港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電影。
就拿《你好,李煥英》跟《毒舌律師》來對比,同樣是電影,一個54億票房,一個2億都不到,相差了27倍,比喻成公司,兩家公司的待遇相差了27倍,結局可想而知。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今的香港演員質量嚴重下滑。
本次金像獎現場,香港新晉頂流姜濤跟劉德華合影。
結果底下的評論全是一邊倒。
其實不怪網友這么說,而是香港真的沒人了,對比文章上述講到的周潤發、四大天王、張曼玉等,隨便一個放在今天,都是王炸。
反觀今天的香港頂流,長以下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