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前幾天,最新一屆香港金像獎結束了,最佳男主角是拿了三次影帝的劉青云,最佳女主角是陪跑7次的鄭秀文,可惜的就是給劉青云頒獎的吳鎮宇還沒有拿,但按照現在香港電影的情況,吳鎮宇遲早會拿到的。
劉青云,鄭秀文和吳鎮宇肯定是實至名歸的,但是這一屆提名最佳新人的有香港當紅男團mirror的兩個成員,并且這兩天被譽為“一直火不過羅湖,粉絲卻說紅過林俊杰”的姜濤,因為有些胖的形象,還有和劉德華合影在國內互聯網火了一波。
網友紛紛在戲謔香港人民,你們偶像的審美怎么從四大天王掉到姜濤的。
香港人喜歡什么偶像不評價,但我個人還是挺感慨萬千的,香港文娛再也捧不出明星了。注意是明星,而不是什么超級巨星。
根據我的了解,這和流行文化不同領域傳播有關系,同時和背后經濟和整個行業發展有關系。之前香港文娛巔峰時期確實挺輝煌,但除了電影演員這一個領域,其它領域的明星和內地明星比是各有千秋。
而隨著香港經濟和整個文娛產業的衰落,香港明星自然也就不值得一提。
香港巨星真的吊打內地?這幾個原因不可忽視
不可否認,近年來香港娛樂圈是有些落魄,但是綜合水平來說,香港巨星確實很輝煌。
一是華語巨星就只有香港巨星,功夫巨星李小龍,成龍,再到演員李連杰,周潤發、梁朝偉、張曼玉、劉德華、周星馳、內地明星拿什么來吊打這幾個人?國家一級演員張國立、陳道明、葛優、唐國強能否吊打了?
拿國家一級演員吊打TVB綠葉演員,這樣對一級演員不尊重,也對專業的綠葉演員不公平。
二是TVB藝員培訓絕對不是什么草臺班子,課程設計,實習機會,學員成材率方面,2000年之前是吊打內地演藝學院的一方。2000年之后內地市場和產業培育上來,香港自己也走慢了,才被后來趕上。
這樣就讓TVB藝員培訓班捧出一大堆知名明星,像早期五線五虎黃日華、劉德華、苗僑偉、梁朝偉、湯鎮業,再到周潤發等都是培訓出來的,再論中生代里陶大宇、歐陽震華、劉青云、羅嘉良、黎耀祥、林家棟、古天樂等等。
論市場,論流量,論資本,內地現在是吊打香港,但是論演技你也想吊打?
同時港劇大量的綠葉演員也非常鮮明,他們的意義不在于走紅,而是在于出色地完成它的角色演繹,這也讓香港一眾綠葉演員至今在中國觀眾眼中記憶深刻。
在香港綠葉演員自己的眼中拍戲不過就是一份工作而已。大量的優秀戲劇橋段仍會不時被人挖出來考古和玩梗。
例如有錢就是萬能的鄭子誠,買房論的創世紀陳錦鴻等等。
特別是結合現在內地流量小鮮肉來看,他們本來演技就不行,結果還片酬高企,偷稅漏稅,各種人設崩塌和重重亂象,最關鍵的是拍的影視作品還難看,這樣自然讓觀眾記得香港演員的好。
現在動不動有知名港臺演員生活差了,工作不好,在內地娛樂節目和綜藝上爆發一波。曾經港臺文娛是很多內地觀眾的童年,老百姓見真不得這個,當然要轉頭罵一句:內娛完了
從李小龍到成龍,從香港到全世界?為何華語國際巨星只有香港明星
這個問題要從年代,還有不同文化領域發展來看待,這個歌星港臺那邊更商業,更娛樂,似乎對觀眾的普及度更高一些,像劉德華,周杰倫各自在兩代人中是統治地位。
內地歌星要更加體制化一些,頂級歌星差不多,似乎又有點不同。像那一代的劉歡、韓紅、騰格爾、譚晶等更嚴肅。又能陽春白雪又雅俗共賞的只有刀郎,鳳凰傳奇那種了。
電影是能在全世界傳播最廣的一個流行文化領域,香港電影是整個華語電影最強的。
同時期的內地和臺灣都只有文藝片,這點并不輸香港文藝片,某個層面甚至更強。所以和香港文藝片綁定的導演和明星,其實在國外影響力未必強過內地和臺灣。
像導演香港胡金銓,王家衛,許鞍華與內地張藝謀、陳凱歌、賈樟柯、婁燁等;臺灣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李安在世界電影圈差不多。
文藝片出位的演員,香港的張國榮、梁朝偉、張曼玉等就和內地的葛優,鞏俐類似了。臺灣那邊明星似乎最差,像靠了香港電影的林青霞、王祖賢等都沒有走上國際。
流行文化只有商業電影巨星容易傳播到全世界,香港商業電影一度亞洲第一,香港走上國際巨星也是一樣,連巔峰時期的日本巨星在國際上都比不上,現在韓國巨星也一樣。
不過,真正全世界巨星只有功夫片和動作片,巨星就是李小龍和成龍;李連杰、甄子丹都弱了半檔甚至一檔。高大帥氣的演員像周潤發在美國沒有發揮余地,尊龍跑過去發展也是一樣的。
其它香港巨星周星馳、劉德華、張學友等就只是華語巨星,東亞知名,亞洲都不太一定,更不用提全世界了。
兩岸三地巨星哪家強?除了電影,這些領域內地明星都贏了
除了香港電影巔峰時期那一批功夫巨星,現在回頭來看,其它文化領域的差距沒有大家想象大,甚至內地巨星因為后來資源問題最終還贏了。
80年代到90年代初香港電視劇巨星是鄭少秋,無線五虎、梁小龍、劉松仁、米雪等等。
內地電視劇演員是六小齡童、唐國強、劉曉慶、焦晃、陳道明等等。
央視《四大名著》等嚴肅劇演員是不輸的,還是香港文娛更商業化,更娛樂化一些,但內地明星的普及度并不低,甚至藝術形象有所超越。
90年代中后期到2000年后,香港電視明星陶大宇、羅嘉良、張衛健、歐陽震華、陳金鴻、張智霖、林家棟、呂頌賢,花旦郭可盈、關詠荷、宣萱、張可頤、蔡少芬、郭萃雯、吳綺莉等等。
內地商業化電視劇發展時間晚一些,中生代演員是張譯、段奕宏、廖凡、秦昊、王千源、黃渤、徐崢、王寶強、鄧超、胡軍、陳坤、劉燁等等,再到四旦雙冰湯唯高圓圓,海清姚晨、殷桃小宋佳等等
支持香港明星有個常見的觀點,那就是這只是一份工作,TVB綠葉演技好,工作敬業,其實就是工作機會多,這一點和大量優秀戲劇橋段被人挖出來玩梗是一個道理。
年輕人網絡玩梗和文娛作品繁榮是正相關的,這幾年內地商業影視劇崛起明顯,這個后現代網友玩梗也開始變得多了起來。
大家還記得《人民的名義》出了多少梗:一分沒動趙德漢,胸懷宇宙孫連城,學習外語陳清泉,勝天半子祁同偉等等,哪個演員演技差了?哪個演員沒有綁定名場面?
這幾年同類例子不計其數,《開端》的鍋姨,春節檔《流浪地球2》的寧理,從之前《無證之罪》的反手抽煙李豐田變成馬鷗,兩部作品只隔了5年。《隱秘的角落》秦昊的爬山梗。
現在《狂飆》里有田下山的玩梗等等,《三體》《流浪地球2》里玩梗還少了?
上綜藝,求工作機會?香港演員為何越來越沒有牌面了
TVB演員大多是沒有經歷專業演員學習或者短暫經歷演員培訓,他們的演技都是在實踐當中摸索出來的。在港劇鼎盛時期,因為大量劇集的磨煉培養出一批演技精湛的演員,這些演員后來成為香港電影的中流砥柱。
后來tvb衰落劇集數量大減,演員得不到鍛煉,tvb低薪導致原有精英出走,tvb演員質量才變得堪憂,連同香港電影演員也就斷了傳承。
內地演員最大的問題從2010年左右的85花開始,新生代進入“流量經濟”過后才不行,這幾年因為商業影視劇崛起工作機會多了,中生代演員反而直接超越了香港明星。
電影演員全面超越同一代香港演員,只是在國際上還不行。六大中生代、張譯、雷佳音、段奕宏、廖凡、秦昊等;甚至胡歌、黃軒、朱一龍等等。
香港同一代只剩下古天樂、吳彥祖、張家輝和林家棟少數幾個。劉德華、郭富城和劉青云都屬于上一代了。80后就只剩下謝霆鋒,現在開始捧陳偉霆,但感覺難做無米之炊。
香港中生代明星崛起于香港文娛的末法時代,經典電視劇不少,但文化傳播最厲害的電影就明顯不行。除了古天樂,吳彥祖和可惜了的陳冠希,同時代一群7080香港中生代都沒有轉正成電影演員。
2005年過后跟著港劇也明顯不行了,來內地市場發展不開也就慢慢“過氣”了。
四旦雙冰和內地中生代與這批香港中生代都是60后,70后,他們青年時期是2000年左右,同時代因為香港老牌女演員退隱,港臺電影圈把內地雙冰四旦湯唯高圓圓扶正成了電影巨星。
這個時期內地演員除了葛優,鞏俐,大制作電影都是香港男演員。同輩內地中生代男演員要么演反派,要么演配角,所以還掌握有資源的電視劇里男演員的成就不錯。像好幾部爆款電視劇劇捧出了一大堆明星。
康洪雷和蘭曉龍系的《士兵突擊》《團長》《生死線》,偶像劇《仙劍》系列,包括情景喜劇《武林外傳》等等。
當然還有臺灣和內地合拍的《還珠格格》,可惜捧出來的巨星都出事了。
2010年左右,華語電影的末法時代都徹底過了,電影再經典也難上國際,所以明星在國內外的水平都遠遠不如葛優和鞏俐,還有香港巨星的輝煌了。
港臺文娛完了?內娛更完了?我真的不這樣認為
2017年前后,“流量經濟”導致的文化產業的群魔亂舞,同時內地六大中生代巨星依次崛起,他們就是靠突破新時代中國商業類型大片而崛起的,如同春節檔出盡風頭的《流浪地球2》的吳京和郭帆一樣。
這一次,劉德華都是搭上內地青年新勢力的車。不信,你看這兩天《龍馬精神》路演廣受質疑的成龍,盡顯落寞。
最后,內地明星目前最大的問題,似乎還是“后流量時代”沒有完全過去。而整個流量時代捧出來一大票新生代明星,包括之前的85花倍受質疑,這是還沒有得到老百姓全面認可的一代,這也是我們更應該關注的事情。
香港老演員真的吹捧也沒用了,年輕明星則更捧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