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行業的喧囂到年末市場的沉寂,平板電腦這一品類在整個2022年的消費電子市場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男二號”角色。
雖然它沒能逆襲拿下智能手機(折疊屏手機)“男一”的扮演機會,但卻憑借著入場玩家多、新品花樣全等要素,成功擠掉了智能電視、游戲機、穿戴設備(手表、手環、耳機)和頭顯在內的多款設備,名正言順的獲得了更多的“上鏡機會”。
我們可以看到,從年初到六月,OPPO、vivo、蘋果、三星、聯想、華為、realme等廠商接連帶來了旗下首款或最新的平板電腦單品。
加上后半年陸續推出的iPadOS16、iPad10th、iPadPro(M2)以及榮耀等廠商的新品,讓這一賽道從“陌生”變得“熟悉”了起來。
好消息是,隨著居家辦公以及網課的熱潮,平板電腦的銷量自兩年前便迎來了好幾波環比的逆勢反彈。壞消息是,該買想買的,都買完了,如何在未來繼續保持高出貨,這成了老大難。
在討論平板電腦之前,有一個充分的前提參考是,作為非必要設備,平板電腦對普通個人消費者來說,它的購買優先級遠落后于手機和電腦。
更尷尬的是,普通個人消費者對更換平板的周期似乎出奇的長,大部分用戶完全接受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更換一臺平板,但卻并不能接受在同樣長的時間內才更換一次手機。
也就是說,平板電腦在最近兩年的持續走俏,除了因疫情導致的遠程辦公外,幾乎是在反消費習慣的大前提下完成的。
在全球的整體數據上,根據市場調研機構DIGITIMESResearch于11月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達到3840萬臺,環比增長超過20%,略好于預期,這主要是受蘋果訂單增加的推動。
第三季度,全球前五大平板電腦品牌依次是蘋果、三星、亞馬遜、聯想和華為,共同貢獻了全球出貨量的80%左右。
新一代iPad將推動蘋果第四季度的出貨量進一步上升,環比上升7%,蘋果在該季度的市場份額提升到38.2%,三星市場份額為22%左右,蘋果和三星電子合計貢獻了本季度約60%的銷量。
不過,只從產品力的角度來看,2022只是平板電腦的“小年”,大更新且具有新鮮玩法的設備可能會在2023年井噴。
從行業領頭羊蘋果今年對平板電腦產品線的更新就可看出,這一產品線不是今年的主營賣點。
無論是最新的搭載M2的iPadPro還是最新的iPadOS16,蘋果似乎還沒找到讓它更得心應手的辦公場景,也就是說,iPadPro依舊高價,但認同這個購買價格的人依舊是小眾。
而被吐槽不斷的iPad10th在我看來的確是一款能在接下來三年走量的單品,雖然價格不便宜,但最新的統一外觀設計和渠道更低的價格勢必能讓它比iPadPro走得更“遠”。
也就是說,今年蘋果在Pad產品線上的目標是保守走量,而不是大刀闊斧做創新。
同樣,三星依靠著更大且更好的屏幕搶占著這個賽道最獨特的賣點——屏幕。
與此同時,憑借GalaxyTabS8系列的三款機型繼續在Android平板賽道中搶占中高端。
值得一提的是,憑借去年的中低端機型以及價格的下探,在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三星在印度市場以28%的市場份額拿下榜首,而聯想和蘋果占比分別為26%和19%。
在WiFi機型上,印度消費者首選三星GalaxyTabA8,在蜂窩網絡型號方面,更早推出的GalaxyTabA7Lite成了銷量冠軍。這促使三星在今年第三季度實現了83%的環比增長。
你看,和蘋果一樣,要想平板走量,還得靠中低端產品線。
反觀國內市場,進展稍慢,無論是vivo還是realme,都是在今年首次推出平板產品線,而華為、OPPO、聯想、榮耀等廠商雖然入場時間較長,但依舊存在著跟國內外同行直面battle且不占上風的境況。
除了入場時間短、產品力有待加強,國產平板最難的問題是,如何對自家手機用戶轉化,讓其在購買平板產品時,不會“跳陣營”。
舉個例子,你身邊或許有很多朋友使用Android手機,但會選擇iPad。使用AndroidA廠商的手機,但因為促銷,價格便宜,買了AndroidB廠商的平板,這過多稀釋了平板的銷量。
華為今年接連更新了MatePadPro11和MatePadPro12.6,發布了MatePadPaper,繼續在平板這一賽道加注。在今年第三季度,華為平板出貨量240萬臺,同比增長2.0%,市場占有率6.2%。
而vivoPad、真我平板X、OPPOPad、榮耀平板V系列、小新Pad、拯救者平板甚至是明年初才可能亮相的一加Pad們,分為了兩派。
例如vivo和realme屬于開荒派,剛注冊了“賬號”,準備在賽道里“馳騁”。
而榮耀、聯想這種老生派,希望繼續通過價格優勢、軟件生態協同以及高性能打動用戶,能多賣出一臺就是一臺。
但現實依舊很殘酷,雖然在第三季度,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平均單價上漲6.7%,導致1000元以內和4000元以上的產品市場容量下降,但1000到4000元價位段的市場容量同比上升。
也就是說在中國市場平板做高端戰不過蘋果,低端需要渠道走大量才有機會成爆品,而1000到4000元價位段,除了有iPad10th、iPadmini6th、iPadAir5th這樣的競品來直接攪局,更惡心的是,還要在這個價位段中整出“花活”。
難。
這也就是為何國產廠商的平板不輕易更新,一更新能主推三年的現狀。
支個招,華為作為較早入局平板且堅持到現在的國產廠商,最吸引人的就是生態協同。你有我的手機、我的耳機、我的電視甚至是我的汽車,那么好,平板你別選別人的了,就選自家的MatePad吧。
生態設備的深度綁定,這可以算是國產平板目前看想做出特色,甚至能多出貨的唯一途徑了。
說到這兒,聊聊明年對這一賽道的展望。
簡單總結,從產品角度出發不會有什么大變化,都在接著賣中低端走出貨量,高端得憋到2024。
蘋果今年秋更新了iPadPro,以這條產品線一年半一更新的節奏看,2024年春,我們會看到外觀、配件、系統、硬件、甚至是使用方式有大幅變化的iPadPro。
而2025年,iPadAir、iPad數字系列以及iPadmini也會跟著有大幅的更新。
當然,這之間蘋果相比依舊會推出更新,但浮動并不會太大,甚至明年蘋果有可能推出屏幕尺寸更大的iPad教育市場,畢竟GalaxyTabS8Ultra的獨特尺寸(14.6英寸)霸占市場已經很久了。
而三星、華為等廠商,明年依舊會以市占率>產品創新做考量,走量賣貨在現階段著實比拿個“新玩具”出來教育市場更實在。
而其余“參演”的賽道玩家們,將會思考,它究竟能和我的軟硬件生態,融合到哪?哪又是盡頭?哪可能會多走量?
當然,2023年的平板電腦依舊存在不確定。
延后到明年正式亮相的GooglePixel平板究竟能在OS上幫助Android平板多少?傳聞中16英寸的iPad真的可能會觸發購買欲望嗎?
觸發的又是哪類人群的呢?競爭更激烈的1000到4000元檔中,國產平板能殺出一臺爆款嗎?
這些問題的答案現在我一個都猜不出來,但我卻無比期待平板電腦百花齊放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