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信息化被應用到各個行業。中國信通院研究指出,醫療行業信息化正處在從2.0到3.0的過渡階段,醫院信息系統(HIS)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未來將會實現醫療全流程智能化。
一、醫院網絡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在醫療行業,隨著在線掛號、線上會診、電子病歷、線上結算等信息化醫療的普及,在助力醫療高效的同時,也讓醫療數據處于風險之中。醫療行業的患者信息、患者病歷、統方等高價值的醫療數據被不法分子盯上,越來越多的網絡攻擊手段被運用到醫療信息系統,讓醫療行業處于信息安全的“高風險區”。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2019健康醫療行業網絡安全觀測報告》顯示,全國中高等級風險區居多,威脅種類、攻擊頻率偏高,以勒索病毒為代表的僵木蠕等惡意程序風險直接威脅著醫療業務的穩定。
圖1:各省份風險評估結果分布
但是,目前的醫院整體安全防護方案仍有待升級優化,例如醫院在操作系統上采用的安全措施仍以防病毒軟件和軟件防火墻為主,安全措施單一,難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網絡攻擊手段。隨著勒索病毒、黑客等網絡攻擊手段的不斷變化,醫院在操作系統防護方面應適當增加一些新的安全技術,進行多重防護。
圖2:醫院操作系統級安全措施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醫院協會信息專業委員會2019《醫院信息安全調查報告》
二、醫療上云后,安全威脅并沒有減少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發展以及各種新設備大批量的引進,醫院IT基礎設施面臨著存儲空間、運維能力、勒索病毒、數據泄露等信息化建設的挑戰,需要對安全體系有更高的要求,上云是一條解決路徑。
目前,已經有很多三甲醫院開始采用醫療云IaaS服務,而公有云廠商也開始與傳統醫療信息化廠商合作,在IaaS和PaaS服務的基礎上提供SaaS服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目前比較熱的云HIS系統。
上云可以讓醫療機構訪問并利用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多的數據。云計算通過異地存儲,一定程度上減少敏感數據被盜的可能性。同時,私有云為醫療機構提供了非常有吸引力的安全方案,醫療機構可以添加他們認為合適的安全措施。
當然選擇上云時,也要為潛在的風險和成本做好預估準備,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當下很多醫療機構對業務上云也存在一些顧慮,例如擔心失去對數據的控制以及對數據安全本身引發的擔憂等。
相比五年前,現在很多醫療機構都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識,在重要領域及關鍵環節都添加了不少安全產品進行安全防護。但在云計算、虛擬化等方面,整體來看安全防護目前仍然處于“滯后”狀態,還是優先使用攔截和防御以及基于策略的控制將危險攔截在外,但高級定向攻擊總能輕而易舉地繞過傳統防火墻和基于黑白名單的預防機制。
三、青藤醫療行業云安全解決方案
青藤的云工作負載保護平臺是基于Agent底層技術的云主機解決方案,讓用戶對所有云端資產、合規狀況一目了然,同時可以協助用戶對云主機進行實時監控,了解其安全狀態。
圖3:青藤的云工作負載保護平臺
1、醫療數字資產可見
隨著醫療機構信息化快速發展,醫院上線了越來越多的數據平臺和信息化系統。如何管理眾多IT資產成為安全運維人員亟需解決的問題。
通過傳統人工清點等資產管理方式,無法實時了解資產信息更新變化。
醫療機構服務器資產數量龐大,業務系統繁雜多樣,變動快速,難以清點。
傳統解決方案對云主機、虛擬機、容器等資產查詢統計非常困難,無法精準了解查詢結果。
青藤資產態勢感知解決方案,致力于幫助用戶從安全角度自動化構建細粒度資產信息,支持對業務層的資產信息進行精準識別和動態感知,讓資產清晰可見。
15秒內自動化構建資產信息。
資產變化實時通知,并支持靈活快速檢索定位。
支持本地環境、云環境等混合業務架構下的資產清點。
2、助力醫院信息化過程風險評估
2020年12月3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管理辦法的通知》(國衛財務發〔2020〕31號)(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明確規定了,醫院內部控制主要包括風險評估、內部控制建設、內部控制報告、內部控制評價四部分內容。在“風險評估”中,《辦法》指出,業務層面的風險評估應當重點關注十二種情況。其中,信息系統管理情況包括是否將內部控制流程和要求嵌入信息系統,是否實現各主要信息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強化信息系統安全等。
目前,醫療機構對IT系統安全風險大多依靠大量人工干預和掃描器介入,效率低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新的漏洞和風險層出不窮,傳統安全方案無法實時掌握現有IT系統的風險情況。
現有手段需要人工不斷統計風險數量、驗證風險是否修復等內容,無法掌控風險整改效果。
現有手段工作量大,并且隨著服務器數量的提升會顯著增加檢測周期與人力投入。
新一代解決方案要求安全產品更貼近業務需求和新技術發展,能以數據分析作為安全策略和安全響應的源頭。通過發揮數據價值,從業務的運轉規律中,抽象出內在的細微指標,并對指標進行持續地觀測和分析。那無論遇到什么攻擊,都會引起指標變化而被察覺。為了對風險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從“識別、分析、處置、驗證”全流程對風險進行管理,實現風險的閉環管理。
風險識別:發現未安裝的補丁、發現應用配置缺陷、發現新型漏洞、弱口令等風險。
風險分析:每日自動生成風險分析報表,包括風險總覽、趨勢變化以及主機風險評級等。
風險處置:將整改風險及整改方式實時告知安全人員,協助配置相應的處置策略。
整改驗證:實時顯示已整改項及新增風險項,可自動發送整改結果給相應負責人員。
3、實時入侵檢測方案
醫療信息化的突飛猛進帶來了巨大便利性,但相比金融、政府等行業,醫療行業信息系統要脆弱得多。如何避免黑客入侵,保護醫療機構核心數據的安全已不容忽視。
傳統解決方案,對0Day漏洞、免殺木馬、內部入侵等檢測能力有限,響應周期過長。
當前在服務器上,特別是Linux服務器上,缺乏一個行之有效的失陷主機檢測系統。
基于流量的APT檢測方案存在大量誤報、容易被繞過、橫向流量檢測能力不足等問題。
青藤實時入侵檢測解決方案提供多錨點的檢測能力,實時準確地感知入侵事件,發現失陷主機,并提供對入侵事件的響應手段,對業務系統"零"影響。
多錨點的入侵檢測。青藤對攻擊路徑的每個節點都進行監控,并提供跨平臺多系統的支持能力,能實時發現失陷主機,并進行告警。
發現未知手段的黑客攻擊。結合威脅情報、機器學習等多種方法,對主機進行實時監控,有效發現各種未知手段的黑客攻擊。
提供最準確的一線信息,能夠提供深入詳細的入侵分析和響應手段,從而讓用戶精準有效地解決問題。
4、滿足等保2.0合規要求
根據中國醫院協會信息專業委員會(CHIMA)發布的《2017-2018年度中國醫院信息化狀況調查報告》,在484家樣本醫院中,36.16%的醫院通過了等保測評。其中,三級醫院實施等保工作情況明顯好于三級以下醫院,經濟發達地區實施等保工作的比例高于中等發達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
因此,醫院需要盡快合理開展業務系統及平臺的定級備案工作,尤其是針對HIS、LIS、PACS、EMR等4大核心系統都需要逐個測評,而這些核心業務系統都落在服務器之上。
建議在等保建設中,嘗試采用新技術、新手段,從主機側加強醫院的安全技術防護和態勢感知建設,以防范特種木馬或新型網絡攻擊。尤其是隨著醫療信息化快速發展,服務器數量日益增多,一旦發生維護人員誤操作,或采用一成不變的初始系統設置而忽略了對于安全控制的要求,就可能會極大的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轉。
各種應用和服務器種類及數量日益增多,如何快速有效的在服務器上實現配置基線管理。
如何集中收集核查的結果,以及制作風險審核報告。
面對網絡中數量服務器、虛擬機等,無法快速有效識別與安全規范不相符的安全配置。
青藤合規基線構建了由國內信息安全等級保護要求和CIS組成的基準要求。結合這些基線,用戶可快速進行醫院內部風險自測,發現問題并及時修復,以滿足監管部門要求的安全條件。
自動化基線配置檢查。
一鍵任務化檢測,基線檢查結果可視化呈現。
自定義基線配置管理。
四、助力某衛健委構建新一代安全防護體系
結合省衛計委對云計算平臺的改造和大數據服務平臺的建設情況,通過青藤主機自適應安全平臺對其各個子域、虛擬機的安全防護與監控,實現 “預測、防御、檢測、響應”自適應防御效果,達到“拿不走、打不癱、可預測、可追溯”的主動防御目標,確保青海衛計委信息系統風險可控以及穩定、高效、高水準的運轉,滿足了等保合規要求。
圖4:青藤主機安全解決方案
圍繞不同業務主機的安全風險和運維需求,將輕量級的Agent部署在不同平臺的醫療業務系統主機,青藤主機自適應安全平臺提供資產深度清點、安全監控、分析的能力,實現主機的自適應安全。
目前,青藤的醫療行業解決方案已應用于全國多個衛健委、醫院、在線醫療等項目,助力守護信息安全的“高風險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