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用戶和研發的雙向奔赴。
近兩年,干衣機成為中國家電市場的明星產品,其中10萬用戶家庭有一個共同的選擇——卡薩帝中子洗干集成機。這款產品將洗衣機和干衣機的功能整合到一臺機器上,擁有“養護空氣洗”等諸多科技加持,可在用戶反饋的“最喜歡哪一點”榜單上,排第一的卻是它的1.5米高度——“抬手不過肩,操作剛剛好”。
在洗干集成機面世前,市場上可選的洗烘套裝的疊放高度是1.7米。這個高度使得許多用戶觸摸屏幕時需要仰視,有的用戶需要踩著板凳操作機器。
歷時792天,投入上百套專機、模具,整機降低20厘米,洗衣筒與干衣筒之間的空間壓縮50%,且洗衣、干衣容量不減、效率不減——海爾研發人員完成了這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推出行業首個1.5米“黃金高度”的洗干集成機。
“對于中國市場,干衣機是一個新事物。我們希望中國消費者的第一臺干衣機就是完美的。”海爾干衣機首席研發工程師邴進東說。
2023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上,參展者體驗卡薩帝中子F2洗干集成機。
必須要降的“20厘米”
近兩年,干衣機憑借健康洗護、精致護理、不受天氣影響等優勢,成為中國市場消費升級的一大亮點。
來自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2022年,干衣機線上市場零售額為23.6億元,同比增長26.52%,線下市場零售額為27.77億元,同比增長3.07%。
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洗滌、烘干的多重需求,市場主流產品有兩種:一種是洗烘一體機,一個筒實現洗衣和烘干兩個目標;一種是洗烘套裝,一臺洗衣機和一臺烘干機并排或疊放。相比之下,前者由于筒內結構所限,烘干為洗凈“讓路”,導致烘干耗時長、效率低、效果不佳,后者能發揮洗凈、烘干的最大功效,成為多數用戶的選擇。
盡管有比較優勢,滿足消費者的大部分訴求,但洗烘套裝仍然“不夠好”,一個原因是洗和烘兩個功能單獨實現,用戶需要在兩臺機器上進行兩遍程序設定,還需要為烘干機另接排水管或冷凝水盒,另一個“槽點”是洗烘套裝疊放雖然省占地空間,但普遍超過1.7米的疊放高度對許多消費者而言,著實不方便。
符合人體工學,實現“舒適的平視”——海爾洗衣機研發工程師衣少磊和同事,接下了這個任務。
這是一個“既要”“又要”的任務——整機高度降低20厘米,容量要大、性能要佳。
“對研發提出了嚴峻考驗。”海爾智家副總裁、海爾洗滌產業總經理舒海坦言。要保證容量,洗干兩個筒的筒徑不能壓縮,要保證衣物輕松取放,下筒離地高度也不能降,那么能夠壓縮的空間只有兩筒之間,即從原來的40厘米壓縮到20厘米,壓縮50%。
而洗衣筒與干衣筒之間的部位,塞滿了蒸發器、冷凝器、壓縮機、風機、洗滌劑投放總成等,結構極為復雜。高度降低50%,意味著可以用的空間少了50%,這些部件怎么辦?
“非常難。”對這個任務,衣少磊評價道,“我們要把傳統結構全部推倒,重新設計產品。”
簡單的話語背后,是研發團隊792天的奮戰,是上百套專機和模具的投入,是一次次推倒重來的模型計算。最終,20厘米降了下來,用戶體驗升了上去。
“螺螄殼里做道場”
極限空間極致利用,從哪兒開始呢?壓力給到了衣少磊和他的同事。
他們首先瞄準了洗衣筒與干衣筒之間的方形底座。經過創意碰撞,研發人員確定了鞍形底座的設計方案,以最大程度節省空間。但問題隨之而來,方形變鞍形,強度如何保障?“這是一個包括設計、工藝、組裝的綜合難題,我們做了復雜的建模。”衣少磊介紹,團隊經歷了一個“設計、解析、修改”不斷反復的過程,尤其是在材料上做了超強處理,“為了保證鞍形底座的強度,我們一體設計、做算法,通過局部輔以增強筋的創新設計,創新出一套既輕便又可靠的干衣機底座。”
第二個被盯上的,是干衣筒頂部的冷凝水盒,這個水盒用于收集烘干時產生的潮濕熱空氣變成的冷凝水。研發團隊的解決之道是“集成水路”,即洗衣筒、干衣筒共用一套進排水管路,使冷凝水通過排水管排出,水盒也就“消失”了。
在洗衣筒的頂部,也有一個不“和諧”的存在——配重塊。為了補償偏心造成的震動,洗衣機頂部一般都設置配重塊“以靜制動”,由此占據了較大的空間。但為了“降20厘米”的目標,研發團隊以“取消配重塊”為前提,應用“動靜自平衡懸掛系統”,同時采用AI智能平衡自動校正技術,實現了洗衣筒工作的平穩、安定。
為了節省空間,衣少磊和同事瞄準每一個可以“下手”的部件做著嘗試:以微通道熱交換取代傳統方形熱交換器,采用自動清洗濾網技術,取消了手動清洗盒……海爾構建的開放創新生態體系,成為衣少磊團隊的后盾。“在嘗試微通道熱交換的過程中,我們既得到了海爾冰箱、空調研發團隊的大力支持,還攜手來自意大利的設計公司共創,最終達到了預期效果。”衣少磊說。
卡薩帝洗干集成機“舒適平視”。
792天的研發努力,終使海爾洗干集成機達成了1.5米的“黃金高度”。“降低20厘米,我們收獲了12項國家發明專利。”回憶研發過程,衣少磊頗有如釋重負之感,“對海爾研發人員來說,帶給用戶最好的體驗,是對我們挑戰極限、不懈努力的最好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