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20年后的家庭生活,到底會有多“智慧”?
比如擁有一面墻壁大小的屏幕、可以語音控制水溫的熱水器,一個能夠定制化滿足你需求的咖啡機、24小時安全攝像頭呵護你的家庭安全。24年前,在迪士尼頻道首映的電影《智能家居》,向當時的觀眾全方位展示了未來的智能家居對于家庭生活的顛覆性改變,也為人們對智能家居的期待,勾勒出了一幅美好的藍圖。
回到2023年,在經歷了各種不確定因素的洗禮后,極速轉型的社會使流動不扎根成為生活常態,人們開始習慣動態變化的生活場景。
高社會流動性下,離婚、搬家、轉業、換城市等重大決策發生的頻率不斷走高,而每次轉換都意味著生活情境與生活方式的動態調整,個體的生活狀態愈加可變。過度流動性使得人們逐漸改變過去在一個固定點長期扎根而形成的一系列理念,對“家”這一居住空間也衍生出了更多元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在家庭場景的應用更加深入,使得家庭智能化日益普及。數據統計顯示,在居家生活中,90%的彩電已實現智能化,空調、冰箱、洗衣機的智能化程度也在60%以上。從硬件上智能家居已經具備了構造智慧家庭的條件。
遺憾的是,從目前的實際體驗來看,作為智慧城市最小單元的家庭,還不能完全勝任鏈接家庭成員之間親情的紐帶,實現低碳、健康、智能、舒適、安全和充滿關愛的家庭生活方式。
首先,智能家居系統的整體評價標準體系相對缺失。不同廠商、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設備之間存在互不兼容的情況。電視、音箱、空調、冰箱等智能單品之間關聯性非常弱,各個單品都具有較高的“智商”,但聯合使用起來卻很“智障”,缺乏交互能力,坐在沙發上通過遙控器指點江山的場景往往還停留在幻想之中。
其次,“酷炫”的智能化單品往往需要繁瑣的操作流程,比如每個產品在使用前都需要下載專屬APP,有的時候一套智能家居下來,手機里配套的APP也五花八門,實際操作體驗可能還不如用戶手動來得便捷。
例如,本想看電視更省時間,但選喜歡的節目得一個個指令“教它做”;本想開燈更省心,但要下載好幾個APP“跟它學”;本想語音調節空調溫度,但指令詞總識別失敗還要“猜它想”。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最能體現“智慧”的個性化、場景化服務的缺席。中式家庭成員眾多,不同成員間需求各異。智能家居不能勝任“家人”的角色,無法記住特定用戶習慣26度的空調、39度的水溫。而“不分你我”地根據同一場景執行服務的結果,也讓智能化的標簽大打折扣。
歸根結底,被寄予厚望的智能家居行業之所以未能讓家居以更“聰明”的姿態帶給用戶極致的智能體驗,反而有了誤入歧途的跡象,背后最大的原因在于入局的企業未能參透“科技改變民生”的本質。過分注重產品迭代帶來的“技術炫技”,而忽略了家庭生活中最為基本的情感需求,讓技術失去了該有的“溫度”。
智慧家庭這艘大船,亟待領航者的出現。
Part2 當我們在談論智慧家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談論什么?
機構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超過6000億元,相比之下市場滲透率不足5%。在智能家居從單品智能向著全屋智能“狂飆”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智慧家庭這一服務平臺來將智能化與家庭美好生活相互融合,是賽道內競爭的品牌所不可逃避的命題。
事實上,人們對于智能家居的想象,大多都能在科幻電影中找到答案。從《她》中主人公使用的全息投影式虛擬/增強現實技術,就被認為是未來家庭娛樂、辦公操作方向的不二之選;到《鋼鐵俠》中讓無數人癡迷的人工智能管家“賈維斯”,僅需與其對話就能和全屋智能家居實現深度交互;再到高人氣動畫《杰森一家》中讓蘋果CEO庫克都嘖嘖稱贊的智能家居機器人Buddy,分擔了家庭成員做菜、打掃衛生等傳統家務。
不難看出,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高速發展下,智能家居產品的核心能力正在聚焦于互聯和交互,智慧家庭需要一個“賈維斯”般的角色存在。而沿著這一路徑,不少行業頭部品牌也在推陳出新。
4月26日,在2023海爾智家大腦科技大會上,海爾智家展示了智家大腦的最新成果,讓產品體驗越用越好用,讓場景體驗從基礎互聯到深度體驗,讓用戶生活通過智家大腦平臺實現全屋無感服務。智家大腦圍繞用戶需求持續升級,為家帶來了深度體驗的智慧生活方式,實現產品、場景、平臺體驗全面引領行業。
過去,空調等家電對有老人的家庭使用的高門檻常常讓家庭放棄了諸如新風、除濕、滅菌等便捷功能。而在智家大腦的幫助下,智能家居正在變得更“懂你”:“空調會自動記憶自動調整溫度,如在夏天會自動把溫度調至最舒適的25度。不管老人還是小孩,無論用四川話還是廣東話,都只需說一句‘小優小優,舒適家’,即可快速開啟舒適空氣”。
除此之外,在家庭生活的閑暇時刻,你還可以與智家大腦具象化的小優數字人完成鋼鐵俠與賈維斯一樣的“高質量對話”,從睡眠健康知識,到膳食健康知識,再到育兒知識,儼然一部家庭百科全書。
另一方面,依靠智家大腦在場景交互上的核心能力,海爾智家能夠成功拉通場景、生態、落地,打造一款圍繞用戶體驗而生的智慧家庭場景品牌,這也是三翼鳥存在的意義。
在日常家庭生活場景中,也許大多數人會有這樣的感受:想做一頓美味大餐,翻開食譜卻難在了“鹽少許、火適中”的困境中,面對各種廚電設備、各種功能開始手忙腳亂。在三翼鳥智慧廚房的幫助下,食材存儲、膳食推薦、美食制作、餐后清潔等場景需要用到的廚電能夠實現統籌工作,不必讓用戶猜到底放多少鹽、用多大火,只需一鍵烹飪,即使是廚房小白,也能輕輕松松做出一頓中西美食大餐。
從廚房到衣食住娛的方方面面,通過打破單個產品能力的束縛、場景化服務正在成為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的生活服務的最佳渠道。在此次AWE展區里,三翼鳥搭建了“四大場景盒子”全場景智慧樣板間,還原了用戶真實的居家生活場景。玄關、客廳、陽臺、廚房、臥室、浴室,再加上影音空間。不同品牌、不同品類的產品猶如被注入了一顆“芯片”,使它們從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聚合成一個協調的整體,各司其職又共同為用戶的場景需求服務,而不再是僅僅作為單品來滿足用戶某種特定的需要。
冰箱能“記住”你放入的食材,還會根據物資情況、家人口味等為你規劃膳食;晚上回家走進智慧浴室,熱水器已經根據你的起居習慣提前做好準備,打開就出熱水,洗完浴霸還會自動除濕;坐到客廳沙發上說“我要看電視”,電視就會自動播放上次看的節目,還能查看其他家電運行情況;來到智慧陽臺,將衣服放進洗衣機的同時,對洗衣機說一聲:“小優小優,掃地”,掃地機器人就能自動打掃地面。
從過去強調喚醒與執行的全屋智能,升級為需要用更多感悟力和創造力來實現無感交互的全屋智慧。將科技與生活細節完美融合,才是智慧家庭這艘大船應該駛向的遠方。
Part3 中國式智慧家庭,需要一張名片
從2010年至今,智能家居行業經歷了多次迭代升級。從遙控器為王的時代,到具備語音識別和學習能力的智能家居平臺嶄露頭角,最后演變為如今能夠實現互聯互通的智能化場景控制設備成為房屋里的“C位”。在中國現代家庭生活中,對智能化的追求越來越強烈,也越來越精細。
有鑒于此,無論是溫度調節、照明設置還是安全保障,盡管智能家居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但這些設備并不是中國式智慧家庭的全部。在中國,智慧家庭還需要一張更加亮麗的名片。
去年5月,海爾智家旗下場景品牌三翼鳥發布了“1+3+5+N”的全屋智慧全場景解決方案,將智家大腦的技術能力與三翼鳥提供的定制化場景服務相融合。再加上卡薩帝等高端品牌形成的智慧成套方案定制,以及衣聯網、食聯網等生態品牌搭建而成的家生活生態定制,海爾智家通過三級品牌戰略落地,正在朝著實現用戶美好生活的第一體驗愿景狂奔。
在小紅書平臺上,李紅分享了春節一家五口團年飯的圖片。兔年春節,全家少有的將年夜飯的位置從飯店改為了家中。如何在家也能做出一頓大餐,一度讓李紅十分頭疼。而在海爾智家APP的幫助下,她在阿爾法魚小程序上訂購了烤乳鴿、焗鮑魚、紅燒獅子頭、剁椒魚頭等各地特色預制菜。然后放進食聯生態蒸烤箱一鍵烹飪,即可輕松享受大餐。
另一個可舉的例子,是有著廚房煥新需求的馮玉,在老城區住了30多年的她,經常因為“高齡”的廚房而遭受各種折磨。比如櫥柜設計過時,吊柜太高拿東西不方便,油煙機嗡嗡作響。在三翼鳥廚房煥新服務的幫助下,僅僅用了7天便讓馮玉家中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收納空間增加了,裝上了大吸力的靜音煙機和消毒柜等,還把洗衣機嵌入了櫥柜,整個廚房簡約又寬敞”。
另一方面,對于整個智能家居行業來說,品牌和消費者,都需要一把和智能家電單品一樣的客觀、公正的評價標尺,來幫助品牌找到明確、優質的參照、讓消費者獲得和“家電能效等級”、“牛肉品質等級”一樣的嚴選標準。
基于這一方向,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共同牽頭制定并發布了團體標準《質量分級及“領跑者”評價要求 智慧家庭服務》,填補了這一行業服務評價體系的空白。能夠作為品牌方參與標準制定,海爾智家在行業的創新引領無疑幫助其贏得了更多話語權。
從家電冠軍到場景領先、從原創顛覆到智慧引領、從極致家電到智慧家庭。在智能家居行業升級迭代的道路上,海爾智家也無疑是其中最亮麗的一張名片。
結語
曾經,“生活在未來”對于人類來說,還是一句遙遠而空洞的口號。隨著智慧家庭行業的生態不斷成熟,品牌不斷推陳出新,消費者對于智能生活的渴望日漸強烈,一幅智慧家庭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而有關“什么樣的智慧家庭值得購買”的答案,也在其中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