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要先向托尼·斯科特表示敬意,他是一名以獨特方式開創好萊塢動作片的范本,造就出數個著名演員。本來,我是打算說“天”嫉妒天才的,但看了這部影片之后,這個說法就變得有些不一樣了。也有人認為本片太“悶”了,沒有看到《Alien》的身影。再加上劇情上的空白,改成《十萬個為什么》估計比較合適。
現在的社會,影片中娛樂的作用遠遠超過了哲學的作用,將影片變成了一種消遣品,要是能像Ridley Scott那樣,將自己融入其中,慢慢地去講述自己所要講述的東西,哪怕再高深,將自己的價值觀念,融入到影片中去的,少之又少。從一九七九年開始,到現在為止揭開了一段新的故事,實在是太讓人震撼了。本片一開始就以一個令人驚訝的宏偉題目為主題,那就是對人類根源的探究。
Ridley Scott所提出的觀點,是一種硬科幻的視角,33年來沒有人意識到這一點。在影片的開頭,一名Engineer(工程師)(片中對創造出人類的祖先的叫法)倒在了一個巨大的瀑布旁,用這種方式,從自己的體內提取的 DNA和水混合在一起,創造出了最開始的人。這就是片名的由來,與希臘泰坦有關,也解釋了這個傳說的真實性。
對于創造者的信仰,讓人們不斷的去尋找,甚至想要和他交談,去感恩他的賜福,但誰也沒有料到,當他們的虔誠化作了一種發自內心的畏懼。一種強烈的危機感和反省感,讓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越是對被摧毀恐懼,就越是渴望去探索被摧毀的種種可能。“信仰”和“恐懼”,這兩個對立的概念,相互依賴,相互補充。關于人類的來源,片中有很多疑問;至于外星人的來歷,片中已經說的很清楚了,但卻讓人有些許的失望。
據我所知,最初的外星人都是Engineer制造出來的,一開始他們很好控制,目的就是為了精簡我們。但最終,意外發現了一種新的變化,讓所有在其他行星進行試驗的Engineer都死了。而這個胚胎,則在經過了與人類的基因融合后,變成了一只類似于章魚的龐然大物,然后又以Engineer為宿主,不斷進化,直到《Alien1》中出現的母體。從那以后,母體就會誕生出影片里常見的異形。
我更愿意看到的是天然形成的,擁有強大的繁衍和難以想象的掠奪性。在他們眼中,任何技術都是可有可無的,只有適應環境,無性繁殖,快速成長,這才是真正的強者。Ridley Scott是“異形”的創造者,也是他所創立的新文明,無數的產物都與他的理念有關。在《星際爭霸》中,“異形”就是以蟲族為交通工具的。無數部這類的影片,都是以“Alien”為原型的。這部影片并沒有繼承《Alien》系列中的“精髓”,在影片的結尾,只留下了一道殘影,除了強化科幻外,還要留給觀眾思考的空間。
而“異形”這個詞已經徹底進化成了一個象征,代表著人類下意識的畏懼,而Ridley Scott就是這樣理解的?!爱愋巍边@個名字,仿佛自然而然的就誕生了。在片中的最后,女主角Shaw決定前往創世者所在的行星,詢問他們為什么會創造出人類,為什么又要消滅人類,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答案很明顯,那就是人類并沒有按照創造者所設定的軌跡前進,也沒有達到創造者所能接受的極限,讓創造者認為人類的存在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這種“產品”不合格。
這個世界上,最可憐的就是人類,信念和畏懼都已經到達了頂點。片中充斥著人性的卑微和無奈。無論你如何努力,都無法改變自己的宿命,Charlize Theron的離奇死亡,被戲稱為下一部可能請不起了,更準確地說,這就是上天的殘酷。如果創造者要毀滅我們,那么一定能夠做到。對于創造者,既要有一種虔誠的信念,又要有一種從心底深處產生的畏懼。除了信念和畏懼,我們更需要反思的,是我們自己的所作所為。哪怕是有千百種不能滅絕人族的原因,但起碼對創造者而言,他們找不到任何一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