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準備在校內放映電影《長空之王》,很正常,這就叫專業對口。
不正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一位北航的學生向學校有關部門反映,反對校內播放《長空之王》,其理由有“特效虛假”、“低級紅還是高級黑”以及“某站和某乎上有很多批評帖子”等等。
對此,北航有關部門的回應堪稱有理有據有理有節:
《長空之王》是通過審核后上映的影片。
有二十年試飛員經歷的科研試飛英雄同時也是北航校友的王昂對該片予以肯定。
不同觀眾有不同意見很正常,建議同學用客觀的、批判的眼光以及自己的專業知識觀看電影和分析電影。
對此,有網友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安排和回應非常贊同,指出:《長空之王》是電影,不是紀錄片,講的是試飛員們的家國情懷以及他們的勇敢奉獻精神,還有我國的國防發展歷程,展示的是國人的驕傲。
筆者感到很好奇,《長空之王》真的有如此大的爭議嗎?連北航的學生都站出來反對,特意去電影點評比較集中的某瓣看了一下,這一看就發現問題了。
五一檔上映的影片里票房靠前的有兩部電影,喜劇《人生路不熟》和《長空之王》,其中前者的票房還要高那么一丟丟。
《人生路不熟》的某瓣評分是6.5分,這在喜劇片里屬于正常現象,這個分不算低。
《長空之王》的評分是6.7分,不算太低,但也絕談不上高。
問題來了,在兩部電影的評分陣列中,《人生路不熟》的一星差評占比5.2%,而《長空之王》的一星差評占比達到了9.9%。
總分更高,但一星差評占比接近票房差不多同期電影的兩倍,這就是不正常現象:有一些人給《長空之王》打了太多的一星差評。
看了看《長空之王》影評區,發現一星差評基本上都集中在了兩個點,一個是特效和細節存在漏洞,另一個就是主演王一博。
如果說有些影評還是站在裝備角度分析的話,有些人的惡評則已經超出了正常范圍。
有一位觀眾說他帶孩子看了《長空之王》,孩子兩個小時看下來,沒往廁所里跑一次,也就是“全程無尿點”。
這個點評沒什么夸大之處,筆者在觀看《長空之王》時背后就坐著一個母親和一個十來歲的孩子,當時擔心這孩子會不會鬧,還特意多瞅了他們幾眼。這個孩子全程確實沒有上廁所,也沒鬧,一直在看,唯一的槽點是他媽媽時不時會給他解釋一二。
那你看下面網友是怎么回復的,陰陽怪氣“提醒”人家帶孩子去檢查一下,這已經完全超出了影評討論范圍,讓人非常無語。
那么,因為裝備細節、特效和王一博就給《長空之王》打一星差評,這種行為合理嗎?
筆者認為,這非常不合理。
《長空之王》的主題是什么?這是我們首先要弄懂的一個問題。
首先,《長空之王》是一部科普片,向觀眾科普空軍試飛員這個崗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我國在新式戰斗機研發過程中的一些真實經歷。
筆者算是一個歷史愛好者和半個軍迷,但之前對試飛員的了解也非常有限,更不理解為什么有些試飛員完成任務之后會痛哭失聲。
《長空之王》直接刷新了筆者的認知,原來試飛員是如此危險的崗位,他們要在空中完成各種飛行極限,稍有不慎就是機毀人亡,簡直就是刀尖上的人生。
其次,《長空之王》是一部具有紀念意義的電影,通過該片向那些犧牲在試飛崗位以及保衛祖國藍天戰斗中的英雄們致敬,歷史沒有忘記他們,我們永遠銘記他們。
影片末尾那些飛行員們犧牲前最后的留言就是證明:
我回不去了,請轉告我女朋友,我永遠愛她。
兄弟們,我回不去了,拜托替我照顧好父母。
爸、媽,對不起。
轉告我老婆,我已無法返航,等兒子生了就叫八一。
我已無法返航,你們繼續前進。
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影片中出現了稱呼試飛員為“兄弟們”的臺詞,居然也能成為某些人一星差評的理由,殊不知,在他們日常用語中,這種親昵的稱呼并不少見,影片也是在還原試飛員的真實生活。
最后,《長空之王》在一定意義上還可以算是一部主旋律宣教片,比如有網友總結了一些《長空之王》中的經典臺詞,每一句都有現實意義。
你們趕上了一個偉大的時代。
姓名加使命,才是我們的生命。
試飛是沒有硝煙的戰爭。
以前失去的,我們這代人要拿回來。
總結一下,如果從《長空之王》這部電影的主題出發,那該片不僅是合格的而且是優秀的,有接近一半的觀眾打出四星和五星好評就是證明。
至于王一博,筆者認為他在《長空之王》中的表現是非常不錯的,支撐起了這個角色。
王一博曾經是小鮮肉明星的代表不假,他確實有不少粉絲也不假,但我們評價的是這部電影和王一博飾演的角色,只要電影和角色沒問題,你管他是不是小鮮肉呢。
我們反對的是沒有演技純靠炒作流量的小鮮肉,尤其是那些熱衷于摳圖、替身等不敬業的小鮮肉,對于演技不錯且兢兢業業拍戲的小鮮肉,我們應該客觀看待。
至于那些針對《長空之王》細節問題提出各種質疑的網友,筆者認為他們在客觀上是有一定道理的,《長空之王》也確實存在一些細節上的不足。
但是,筆者認為,有些網友可能存在主觀上的雙標。
有些人不喜歡主旋律電影,但讓人不可理解的是,他們卻喜歡美國的同題材主旋律電影《壯志凌云》。
你說《長空之王》讓很多孩子熱愛空軍想當飛行員,他們對此嗤之以鼻,但是他們同時卻津津樂道于《壯志凌云》成為美國空軍招募飛行員的廣告片,這就是主觀上的雙標。
筆者再舉兩個例子,在某瓣上有一部被國內網友捧上天的電影《末代皇帝》,這部歷史題材的電影在歷史細節上可謂一塌糊涂。
為了迎合西方奧斯卡評委,該片篡改了大量歷史甚至對我國歷史進行歪曲和丑化,在拍攝時不光遭到了我國演員和專家的反對,甚至連日本人都看不下對導演提出質疑。
如果按照某瓣網友的邏輯,《長空之王》細節處理不好就活該一星差評,那《末代皇帝》細節問題更嚴重,更需要批判。
諷刺的是,《末代皇帝》在國外影評網站口碑一般,還不如張藝謀電影《英雄》,五星點評占比只有28%,而在某瓣上,《末代皇帝》比《英雄》高出近兩分,五星影評占了70%!
為什么細節問題更嚴重的《末代皇帝》能在某瓣得到如此高分?可能原因就在于這部電影歪曲和丑化了我國歷史,正好迎合了部分網友“反思”的需求。
同樣的問題也存在國內某知名導演的戰爭電影上,一部和吹號有關的電影。
這部電影如果從細節上看,錯誤多到讓人無法直視,美軍夾克美軍手勢,不存在的坦克不存在的狙擊手,能炸死自己人的沒良心炮,海碗大的地雷反而炸不死人等等,就連電影名字都是臆想的東西。
但是,這部電影也在某瓣得了高分,原因在于該片篡改了原型故事,將“任務”篡改成了“欺騙”,典型的高級黑,也正好迎合了部分網友“反思”的需求。
同樣都是細節存在問題,在《末代皇帝》等影片那里就說“這是電影不是紀錄片”和“藝術應高于生活”,到了《長空之王》就必須一星差評?這就是典型的雙標。
正常情況下,如果正常的觀眾給《長空之王》打分,四星不算過褒,三星不算過貶。
打一星差評的那些網友,你們真實的想法和目的到底是什么,你們心里有數,請自重。
借用《長空之王》的一句臺詞結束本文:過去一百年我們失去的不光是尊嚴,還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