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國產劇《隱秘的角落》火遍全網,豆瓣上100多萬人為它打出8.8的高分。
三年后,導演辛爽帶著新片歸來,豆瓣開分9.0,之后一路飆升,大結局播完升到了可怕的9.5。
當年靠“爬山”“禿頭”出圈的張東升,這次挺著啤酒肚,黝黑的臉上滿是痘坑,還有酒糟鼻,一眼真沒認出來…
當年的《小白船》成了陰間童謠,這次,劇組又對《小星星》下手了…
還有人說:上一部是南方陰郁潮濕、讓你窒息的暗黑童話,這一部是北方艷陽天里慢慢生出的凜冽寒意…
《漫長的季節》
(本文有少量劇透,不影響觀感)
1998年,中國東北,樺林鋼鐵第一總廠。
第一批下崗名單擬好了,有人給老職工王響通風報信:名單上有你。
王響18歲頂父親的班,進廠當火車司機,一開就是三十年。
那時候的工廠,有宿舍區、有獨立食堂、有子弟學校、有醫院、有澡堂…
你能想象到的一個社會該有的,廠里都有。
王響在廠里娶妻生子,跟同事天天一起上工、吃飯,互相搓背…
他大半輩子沒離開過廠,所有的社會關系都在廠里,他還惦記著,把18歲的兒子弄進廠,端上鐵飯碗。
他沒想過,樺鋼會有不行的一天…
其實,事情早有端倪。
前幾年,王響媳婦心臟搭支架,花了好幾萬,報銷一直沒批下來。
那可是九十年代的好幾萬啊,王響天天念叨,這錢夠買輛桑塔納了。
而近幾個月,廠里已經發不出工資了,之前談好要合作的港商失蹤了,鍋爐都停了…
廠長也發話了:鐵飯碗要被打碎了,只有接受改變,才是對樺鋼最好的。
王響橫豎想不明白,自己評過先進、當過勞模,接受過廠領導的表彰慰問,這么大的廠子,這么多人,要改變要下崗,怎么也輪不到自己呀…
而與此同時,樺林當地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碎尸案”。
死者是一名年輕女性,被殺害后遭到碎尸,一部分尸塊就丟在樺鋼宿舍區的垃圾桶里。
兇手和死者,大概率和樺鋼脫不開關系。
王響尋思,自己要是能幫助警方抓到兇手,算不算給廠里做出杰出貢獻?能不能從下崗名單里除名?
他怎么也想不到,查著查著,竟查到自己兒子頭上,更想不到,兒子因此搭上了性命…
《漫長的季節》是由辛爽執導,范偉、秦昊、陳明昊等主演的生活懸疑劇,4月22日開播,一共12集,目前已經全部更新完畢。
目前豆瓣評分9.5,極有可能成為今年口碑最佳的國產劇。唯一的遺憾是,類似于《狂飆》,有些臺詞依然要靠后期“整改”。
這部劇觀感很特別。
看前10分鐘,就感受到拍攝手法的高級和新穎;
但看了一半,也不知道這個案件里,到底死的是誰…
直到看完大結局,仿佛陪著劇中人物,走完了近20年…
有網友評價:這很不“隱秘”,但很“辛爽”!
范偉
秦昊
陳明昊
說起來,這兩年爆款劇不少,但懸疑類爆款幾乎沒有,相反,“迷霧劇場”出一部撲一部…
就說著名的“南大碎尸案”吧,不知道給多少編劇帶來了靈感,但拍了半天,都拍了個寂寞。
現在的懸疑劇確實不好拍,因為觀眾看得多了,膩了,什么血腥場面,什么神反轉,各種花樣都玩過了,多少珠玉在前,要超越很不容易。
“南大碎尸案”當年的警方懸賞公告
而這次辛爽導演能突圍,就在于大膽創新。
人家的懸疑劇都求快,不給觀眾思考的余地,但《漫長的季節》卻放棄了快節奏的敘述方式,硬是把一個兇殺案嵌進了日常生活;
人家的懸疑劇都賣大尺度,暴力色情畫面踩著過審線推到觀眾面前,但這部卻故意繞開了此類能吸引眼球的畫面;
以往的懸疑劇,或者東北題材的劇集,都是偏冷色調的,這部還偏偏色調溫暖,給人感覺朝氣蓬勃。
有時,你會以為這是部年代劇,90年代的東北工業小城,還原得那么逼真:舊工廠、游戲廳、電影院、錄像廳、夜總會…
人手一個BB機,找不著得多呼幾遍;
電影院里熱映著未刪減的《泰坦尼克號》;
自行車停門口,會被人拔了氣門芯…
導演辛爽就是吉林人,而該片的文學策劃,是“東北文藝復興三子”之一,《冬泳》《逍遙游》的作者,班宇。
濃郁的九十年代東北味兒,增加了劇作的真實感。
有時,你又覺得這是一部喜劇,同為沈陽人的范偉和秦昊碎碎念飚臺詞,有一種東北小品既視感。
特別是秦昊,出演了一個憨直油膩的中年男人,幾乎承包了這部劇90%的笑點,跟張東升完全不同,讓大家見識了他的整容式演技。
盡管喜劇橋段和兇殺案的肅殺感有點割裂,但真的太好笑了,在我這里絕對算是加分項。
而所有這些細節鋪墊,都跟人物有關,跟案件有關,一不留神,就錯過了關鍵。
豆瓣上最高贊的一條評論這樣說:如果這部劇因為節奏慢被罵,那么錯的不是劇,是我們被短視頻侵蝕的人格。
《漫長的季節》是懸疑劇的異類,它挑戰了觀眾的預期,卻又憑借強大的故事把控能力,將觀眾牢牢抓住。
比如,劇集分了三條時間線,分別為2016年,1998年,1997年。
故事敘述從2016年開始,一起出租車套牌撞人事件,牽扯出1998年的碎尸案,而在講述碎尸案的同時,又穿插了1997年,案件核心人物之間的愛恨糾葛。
聽我這么說,沒看過劇的讀者可能已經暈了…
但劇集厲害的地方就在于,大部分時候,它都沒有特意標明時間,卻用細致的服化道引導轉場。
這不僅是主創團隊的自信,更是導演對觀眾的信任和尊重,他相信仔細看劇的人,一定能夠厘清時序,也能夠體驗發現前后細節呼應的樂趣。
再比如,劇集把敘述重點幾乎都放在了人物塑造上。
執著查案的警察、中飽私囊的廠長、單純的女大學生、人狠話不多的小混混…故事中無論主角配角,都鮮活生動,令人印象深刻。
故事的核心人物,是范偉飾演的王響。
他在廠里開火車,他能獨當一面,他認真仔細,對同事講義氣,對工作有責任感,多年兢兢業業,才評上了勞模。
但在家里,他卻是一個大男子主義的暴君,要求老婆孩子都圍著自己轉。
老婆有心臟病,還得天天伺候他。油條沒拿盤子裝,他都要數落兩句。
他最在意兒子,但又要樹立威信,要求兒子服從自己。
兒子寫詩,他吐槽不押韻,兒子去夜總會當服務員,他罵兒子不務正業,兒子要出去闖闖,他覺得那是瞎折騰,反正不管兒子干什么,他都看不慣。
但兒子死后,他悲痛不已,一輩子都不過去這個坎兒,到死都想查出真相。
王響這個角色,太真實了。
一個人就是會這么復雜,他可能既聰明又糊涂,既高貴又卑鄙,既溫情又粗暴。
而這樣的父子沖突,我們中國人都再熟悉不過。
特別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整個中國都在發生巨變,兩代人之間有著巨大的認知差異…
余華在某篇文章中寫道:一個歐洲人活四百多年才能經歷這樣兩個天壤之別的時代,一個中國人只需四十年就經歷了。
王響就在經歷了這樣的巨變,下崗前和下崗后,是截然不同的時代。
不僅我們的房子變了,食物變了,手機變了,我們賺錢的方式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變了…
曾經我們認為的“驕傲”“榮譽”,現在變得一文不值;
曾經我們認為“絕對正確”的東西,現在可能是“大錯特錯”;
曾經我們認為“見不得人”的事情,現在可能特別的“光明正大”…
身處其間的人,有多少感到驚慌失措,甚至絕望幻滅?
九十年代的王響,沒去過別的地方,樺鋼就是他的全世界,他對兒子的期望是,老老實實進廠。
二十年后的王響,下崗后開了出租車,經歷過市場經濟的大潮,體會過喪子之痛,他對小兒子的期待是,無論如何,一定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時間,改變了一個人。
辛爽說:我想把故事從一個講案件,變成一個由案件引發出來的人和世界的關系,人和人的關系。
他把故事的視角放在一群老人身上,他們經歷過物質沒有那么豐富的時代,過著整齊劃一的生活,但突然有一天,這個世界開始變了,開始加速,他們得跟在后面追著跑…
在他們身上,我們能夠看到時間的流逝。
劇中還有個角色,樺鋼保衛科的邢科長。
九十年代,他是個領導,風光無限。他整天穿著那件黑大衣,那仿佛一個符號,是那個時代給他的價值。
20年后,他老了,那件大衣也舊了,但他還是穿著,他要披著當年的威風和面子。
嚴格來說,他是反面角色,年輕時偷廠里的設備出去賣錢,年紀大了,又做起了汽車套牌的偏門生意。
但當他被王響抓住,衣服里突然掉出一個尿袋,你對這個角色的厭惡,突然減少了幾分…
他畢竟是老了,得了尿毒癥,每周要透析,掙來的錢,都花在看病上。
有網友說:在時間面前,什么都是浮云。
時間讓愛美的姑娘長出了眼角紋,讓健碩的小伙兒得上了慢性病,時間吹散了家庭,留下幾個老友,也讓死對頭一笑泯恩仇…
那些被時代大潮推著走的普通人,被動、窘迫,卻又頑強地活著,經過時間的洗禮,歲月的磨難,沉淀出人生的厚度。
這哪里拍的是兇殺案,這拍的明明是一代人的命運悲歌…
原來,真正的主角,是時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