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愛范兒
千辛萬苦高價買到一副畫,一般人會怎么做?
當然是珍藏。
空氣、濕度、光線、相框等等都有大講究,說是把這幅畫供起來也不為過。
但有的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白癡》被付之一炬
這幅畫作名為《白癡》,是英國畫家、著名街頭涂鴉藝術家班克西 2016 年創作的,畫作描繪的是一場藝術品拍賣會,諷刺 1987 年拍賣梵高《向日葵》創紀錄的銷售歷史,畫作上寫著「我真不敢相信你們這群白癡真的會買這個」,嘲笑那些在藝術品上斥巨資的收藏家。
《Morons(白癡)》
不得不嘆服,藝術家狠起來連自己和粉絲都罵。
經過激烈角逐,最終《白癡》被 Injective Protocol 區塊鏈公司花費 9.5 萬美元買下(約合人民幣 61 萬元),然后他們開了一場直播,點了一把火,在直播中徹底燒毀了它。
正當人們目瞪口呆時,Injective Protocol 區塊鏈公司宣布,燒完畫后,他們會通過 SuperFarm 區塊鏈技術使該畫作數位化保存,以 NFT(Non-Fungible Token)形式出售,拍賣《白癡》的電子版本所有權,把收益捐給慈善組織。
這份經過經區塊鏈技術處理后具有獨一無二標識的虛擬畫作,誰擁有了密鑰,誰就相當于擁有了畫作的所有權。
電子版《白癡》的「白癡」追逐者可不少,競價最高者花費了 38 萬美元(約合 247 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拿到了它。
行為藝術?
說實話,看完這件事的經過,我覺得可能無論畫家、拍賣者、競拍者其實都不是「白癡」,真正在一旁吃瓜的我們才是 —— 有什么比「一副 9.5 萬美元現代畫作被區塊鏈公司直播燒掉,然后 4 倍價賣出獨一無二數字版畫作」更吸引大眾眼球的區塊鏈營銷呢?
這下子很多人都忍不住去查一查 NFT 是什么了。
NFT(Non-Fungible Token)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加密令牌,代表著某種獨一無二的事物,因此 NFT 相互之間不可替代,這使得其與諸如比特幣之類的加密貨幣(例如比特幣)以及許多實際上可替代的網絡或實用代幣形成對比。
天才營銷,不過如此。
圍繞這件事的討論有很多,褒貶不一。從傳統化作收藏的角度看,畫作是人類文明的載體之一,燒掉載體毫無疑問會讓其中的文明信息化為灰燼,但站在人類文明傳承的角度看,利用區塊鏈技術,把畫作數字化且打上了唯一的標簽,再燒掉畫作,是在探索人類文明傳承的可能性,和一般的行為藝術不同,它對人類文明傳統傳承方式的挑戰非比尋常,很有可能在人類史上成為標志性事件之一。
加密藝術家 Beeple 的作品
執行官米爾扎烏丁(mirza uddin)表示:「我們將這次焚燒事件視為藝術本身的一種表達,此外我們特意選擇班克斯的作品,是因為他之前在一次拍賣會上撕毀過自己的一件作品」。
NFT 藝術品已成規模
《白癡》并不是第一件被交易的 NFT 藝術品。
3 月 11 日,佳士得以 NFT 形式拍賣了加密藝術家 Beeple 的《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每一天:前 5000 天)》,價格為 6025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4.5 億元),創造了 NFT 藝術的新紀錄。
《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每一天:前 5000 天)》
2 月時,Beeple 的另一件作品《CrossRoad》震驚全球,通過數字藝術的在線加密貨幣市場 Nifty Gateway 以 660 萬美元的價格售出,這是當時拍賣史上的最昂貴的數字作品。由于畫作中的某個形象自帶話題屬性,除了售價,畫作本身也引發了熱議。
《CrossRoad》
創造井噴,NFT 藝術品交易平臺也如雨后春筍冒出。
OpenSea 被譽為 NFT 界的淘寶,SuperRare 是圈內高逼格的藝術品交易平臺,Rarible 有點類似「閑魚」,KnownOrigin 被看作是藝術家的集散地,類似北京 798。
流行多年的彩虹貓 Nyan Cat 表情包,其原創者 Chris Torres 將重制版通過加密藝術平臺 Foundation 拍賣,最終以 300 以太幣成交,約等于 59 萬美元
在國內,NFT 也在和藝術界不斷融合。
「世界上第一個大型 NFT 藝術展覽」預計于 3 月 26 日在上海開幕,將展出 Beeple、羅伯特 · 愛麗絲、馬里奧 · 克林格曼、羅比 · 巴拉特、帕克、諾諾西、瘋狗瓊斯等 60 多名藝術家的作品。
和上述 NFT 藝術家用電腦創作的作品不同的是,《白癡》是先有實體畫作,再有的 NFT 版本,最后燒毀實體畫作,只留下虛擬數字版,這意味著 NFT 的東風已刮入實體藝術品領域,打破了實體藝術品和 NFT 藝術品的界限。
不知道巴黎盧浮宮的《蒙娜麗莎》得知了這個消息,會不會瑟瑟發抖。
NFT 藝術品有什么不同
和實體藝術品相比,NFT 藝術品最大的區別是,它打破了金錢、時空等因素帶來的束縛,讓每個人都能近乎無成本地隨時隨地欣賞藝術品正品。
如果你想欣賞《蒙娜麗莎》正品,你只能飛往巴黎,去盧浮宮一睹芳容。有人可能會說,網上有很多拍攝的《蒙娜麗莎》,不一樣嗎?
不一樣。拍攝的 JPEG/PNG 等格式的照片不是「正品」,比如拍攝時的光線、角度等因素都會影響《蒙娜麗莎》的真實,流轉不可追溯,也可能被壓縮而損失信息,而 NFT 藝術品則是把藝術品正品本身數字化放到了區塊鏈上,它的流轉、交易都是公開化的,只要不做修改,它所承載的信息是不會受損的。
NFT 藝術品都是區塊鏈上獨一無二的 token,看上去是一幅畫,實際上是一串代碼和密鑰
NFT 國內最高拍賣價格保持者宋婷在接受「全球知識雷鋒」采訪時表示,NFT 藝術和傳統藝術的區別在于:
從實物儲存到數字貨幣錢包儲存
所有的收藏都是圍繞轉賬開始的
收藏群體從貴族變為信息科技市民
藝術家可以把畫作、照片、歌曲、視頻等作品使用 NFT 技術加密,向想購買和收藏它們的人出售官方版本。
收藏者擁有擁有區塊鏈上對應藏品的所有權,也可以用任何形式賣給下一個人,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下載和觀看這件藝術品,但持有這件藝術品密鑰的人才是它的主人。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如果《蒙娜麗莎》被 NFT 化,那么理論上每個人家里都可以用屏幕顯示一副《蒙娜麗莎》正品,但巴黎盧浮宮才是《蒙娜麗莎》真正的主人。
哪怕同一個人在同一個角度拿同一個相機使用同一個參數拍兩張《蒙娜麗莎》的照片,這兩張照片都是不同的,也不是真正的《蒙娜麗莎》
NFT 藝術品的出現,無疑是對傳統收藏和拍賣制度的挑戰,博物館和拍賣行這兩個中心節點將會式微,而對于創作者來說則是利好,他們不僅不用再擔心畫作被偽造,更無須過度依賴平臺來宣傳自己的畫作。
NFT 藝術品的反叛和傳承
宋婷分析了加密文化的反叛力量,認為它來自于上個世界的美國:
上個世界五六十年代,美國青年人的生活沒有那么幸福,他們歷經過戰爭,看到了人性的脆弱 …… 而且他們發現,戰后大資本主義工藝發展起來了,經濟好像變得更繁榮了,可是我真的有變得更快樂更自由嗎,沒有,所以他們有很強的沖動,去反對過度理性化的舒服和中心的權威,…… 我們今天擁有的繁榮的信息科技大廈,底層也埋藏著這種亞文化年輕人提出來的神奇的改造社會綱領的影子 …… 談到加密藝術的時候,離不開開源文化的協作精神。
但宋婷認為,這種反強權反中心的思想,并不是和現實世界對立的關系:
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人類智能、人工智能、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是四元并立的,這個濃度會發生變化,但是這個結構已經不會發生變化,所以在我有生之年,物理派(實體)和數字派(虛擬)會彼此撕扯,創造空間,會有人非常激烈,會有人非常保守,這樣才能給那些現實的理想主義者,那些或許帶著投機心態卻客觀上促進程度上促進了創新的實踐者,給他們以創造共識創造機會的的空間。
內核為反叛力量的 NFT 藝術品,同時承擔著探索傳承的責任。
小說《三體》中有一句經典臺詞,延續文明最好的方式是「刻在石頭上」,比什么樣的文明延續方式保存的時間都要久。
回到現實世界,《蒙娜麗莎》總有灰飛煙滅的一天,或許 NFT 化將會是這些人類文明載體的最好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