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見實(ID:jianshishijie),作者:見實,授權轉載發布。
從事虛擬人直播、數字人短視頻的從業者們,從抖音今天(5月9日)發布的“關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平臺規范暨行業倡議”中看到了規范的可能。他們認為,這份倡議不吝為平臺開出的首個通行證,接下來的爆發或在眼前。
于新倡議中,抖音對大眾普遍關注的諸如虛擬人直播、AI 輔助生成內容、流量是否支持 AI 內容等做出了公開且直接的回應,其中至少做出三大約束。
某種程度上看,部分觀察者認為倡議措辭比較嚴謹且保守,如對 AIGC 產出的內容傾向認為是“低質”,因此不用幻想會有特別流量支持等。而樂觀者則認為,約束背后意味著規范,意味著可以通過運營、技術、產品等方面滿足平臺要求。
但更重要的是,這是首個平臺給出的公開態度。預計接下來,會有更多平臺跟進和表明態度。
01
抖音率先劃出了紅線
在抖音今天發出的規范和倡議中,明確提及和回復了大眾比較關心的幾個問題:
第一,使用AI進行輔助創作是否被允許?
抖音表示,使用人工智能輔助創作本身是被允許的行為,但會對此進行顯著標識。
這意味著,使用 AI 進行輔助創作的內容將會被明確標識出來,方便用戶分辨真人創作還是 AI 輔助創作,以及分辨虛擬場景還是現實場景。
另外,結合倡議中的一個關鍵詞“避免利用虛假信息的生產傳播”,顯著標識也將減少通過人工合成等技術,所產生的哄騙、造謠等惡劣情況的倫理與法規問題。
第二,平臺會給AI生成內容流量支持嗎?
抖音強調內容為王,利用人工智能輔助的創作內容與其他內容擁有同等的流量分配規則。抖音也再次強調,可以依托技術進行輔助創作具有更高質量的內容,但不提倡利用低成本技術優勢生成低質內容。
這表明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并不會為創作者帶來高流量紅利,專注高質量內容,依舊是創作者在平臺上獲取流量的主要方式。
第三,允許虛擬人直播嗎?
抖音表示不會限制虛擬人直播的發展,也就是肯定了虛擬人直播這種形式,無論對品牌方還是服務商,這項表態無疑是利好的表現。但和前述第一條一樣,虛擬人直播需要進行實名注冊,并需要真人進行互動等。
其中,平臺還表示將對已注冊的虛擬人形象進行保護。于倡議中,還有幾個基礎被抖音不斷強調著:
如以人為本,新技術輔助的創作應該尊重并充分保障個人權益;鼓勵創作優質內容,禁止發布違規內容,無論該內容是否采用新技術輔助創作;堅持真實美好,新技術輔助的創作應該避免虛假信息的生產傳播。
且生成內容時,“發布者需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產生的相應后果負責,無論內容是如何生成的;虛擬人需在平臺進行注冊,虛擬人技術使用者需實名認證;禁止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創作、發布侵權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權、知識產權等;禁止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創作、發布違背科學常識、弄虛作假、造謠傳謠的內容。一經發現,平臺將嚴格處罰。”
02
行業非常振奮
平臺的態度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不得到平臺的肯定和支持,商家心里總會忐忑,擔心賬號有被封等風險。繼而讓服務商也無法順利推進和解決行業的需求。
就在這份“倡議”發布之前,見實也曾和另一大短視頻平臺負責人討論虛擬人直播時,對方委婉“建議”暫時不要去做,因為直播的背后,是人和溫度,是真實。
這個說法和抖音所堅持的“真實美好”并無不同。也因此,抖音這份倡議發出后,許多行業人士認為是積極利好的。
如見實在“AI山脈”社群中討論時就留意到,和對紅線的擔心相比,從業者對“通行證”的頒發更為欣喜——對,他們認為這就是平臺開出的通行證:
第一,這是抖音正式發文認可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創作行業,因此在規則范圍內,服務商能從容用技術、運營、產品等來解決市場需求和平臺要求。
第二,內容質量的高低不取決于工具,而是取決于工具背后的人。高效的工具當然會利于優質內容的產出,也利于IP的浮現。
平臺開出了通行證,那么接下來或是大爆發的時刻。以 AIGC 技術為基礎的創作,將會成為未來發展的風潮。
見實在撰寫《AIGC 新浪潮和沖擊》白皮書時,也約聊了諸多創業團隊,其中不少是以 AI 創作和虛擬人直播為經營主體的公司,他們也同樣看到:一些消費/教育企業把數字人技術應用到了在線培訓、短視頻和直播中,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從事虛擬人直播和人工智能輔助創作的從業者在此前一直過著隱匿于規則之下的日子,這些領域從未被官方平臺拿出來劃定規范,行業能否持續發展,該如何發展的話題,此前一直沒有明確定論。
現在,這些領域被平臺肯定了,商家可以不用再心生擔憂,市場也可以加速跑起來了。
03
還有什么擔憂?
雖然抖音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進行了一定的規范,未來也會有更多平臺對此進行規范化處理,但由人工智能引發的問題火苗依然存在。
深度學習三巨頭之一、2018年圖靈獎得主 Geoffrey Hinton 曾表示,非常擔憂 AI 所帶來的虛假信息傳播:虛假圖像和文字大量充斥網絡,導致大家難以分辨什么是真實;更進一步,擔心隨著AI技術提升,AI 開始編寫和運行自己的代碼,會對人類生存造成更大威脅。
這一擔憂不無道理,前幾天網絡上一個名為 Chirper 的 AI 網絡社區爆火。Chirper 社區規定,人類在創建了 AI 人格之后,禁止參與聊天,僅可以用觀眾的身份觀看 AI 們的聊天場面。AI在不斷成長后,其生成的內容已經脫離了一眼就能分辨的程度。
另外除了文字生成內容外,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工具的人工合成技術也引起了廣泛的熱議。近期社會上曝出多起以人臉合成技術、聲音合成技術為手段進行的詐騙活動,也有報道稱不法人士利用人臉合成技術對原照片作者進行造謠等,這一系列的事件不免讓人們擔憂人工智能技術的紅線究竟在哪里。
見實正在撰寫的一份《AIGC 新浪潮和沖擊》白皮書中,也有多家公司提到了人工智能技術可能帶來的風險,如 AIGC技術的可解釋性和透明度問題。
由于 AIGC 技術通常都是采用深度學習等黑盒模型,因此很難理解 AIGC 模型是如何做出決策的,這也會導致一些安全和隱私問題。
很難一眼辨別的 AIGC 內容加上并不透明的 AIGC 模型,使得“我們在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我們”,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未來是黑洞還是藍海,以目前的形式來看還無法肯定。
目前,也有多個國家/地區已經發出了諸多相關監管條例,預計在接下來的時間中,上到政策的制定,下到各平臺的具體實施,會有更多規范對人工智能進行約束。但有一點不變的是,我們要做工具的主人,而不是被工具奴役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