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央企司庫建設提速
司庫管理體系建設是中央企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戰略舉措。近年來,財政部、國資委高度重視中央企業司庫管理工作。
2021年至今,財政部、國資委陸續出臺一系列強化中央企業資金管理的文件,針對央企司庫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企業要積極適應企業管理能力現代化和國資監管數字化的新要求,主動把握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和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促進業財深度融合,持續提升支撐戰略、支持決策、服務業務、管控風險的財務管理水平,不斷增強企業價值創造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尤其2022年國資委發布1號紅頭文件《關于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司庫體系建設 進一步加強資金管理的意見》,意味著以“司庫”建設為核心的大型企業集團財務精益化管理,成為央國企數智化轉型的重要突破口,也在特殊歷史時期被賦予了“支撐服務國家戰略,支撐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使命。
國資委檢查升級,用友敏捷響應
央企司庫體系建設既有政策引領,亦有監管護航。2023年3月到年底及2024年初,中央企業將迎來國資委驗收檢查。其中,檢查項包含銀行賬戶、資金結算、銀行貸款、應付債券、應付票據、擔保、信用證、保函8大主題報表,基本涵蓋國資委1號文提出的司庫體系建設11項核心職能。
隨著司庫建設不斷落地,監管要求也逐步成熟完善。此前要求報送的8大主題報表擴展為15張主題報表。在原報表基礎上增加應收票據、金融投資業務、供應鏈金融、增值稅發票、合同、應收賬款、應付賬款項目。國資委進一步完善檢查范圍,細化檢查規則,旨在加強企業債務、稅務、投融資業務規范管理,進一步推動企業業財深度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
為滿足央企司庫建設后管理提升及順利通過“檢查口”的需求,根據最新檢查項,用友BIP全球司庫敏捷調整產品側,系統將依據企業實際業務情況生成15張主題報表,并確保數據及時、真實、準確、完整。
眾多領先實踐,強化產品支撐力
針對國資委驗收評價,用友基于眾多企業司庫建設領先實踐,形成一套完整應對方案。
1、了解國資委檢查過程,從自評報告、自評打分到復評工作。
國資委檢查督促央企在司庫建設中在業務、管理中有所提升,既滿足了數字化轉型升級需求,又實現了企業降本增效、加強管控的目標。
2、國資委檢查項分為5部分:
第一部分:工作推進,包含了項目決策(項目立項、可行性研究)、項目實施(項目方案、管理機制)、項目成果(項目完成度、項目成效);體現項目管理的規范性、嚴謹性及制度相結合及項目建設成效等方面制定了評價標準及驗收的支撐材料。
第二部分:系統建設,國資委1號文中提到的11項建設內容的評價標準及驗收的支撐材料;
第三部分:管理制度,國資委1號文中提到的11項建設內容的制度建設的評價標準及驗收的支撐材料;
第四、五部分:管理成效的指標要求及提交材料及數據治理的完整性、一致性、唯一性、有效性。
3、國資委檢查驗收標準共150分,分數分布及要求如下:
應對國資委檢查只是滿足企業司庫建設的需求之一,用友先后開展了多家央企司庫體系建設,部分央企客戶順利通過國資委驗收,并取得優秀成績。
更重要的是用友BIP全球司庫以數據化賦能開啟司庫3.0時代,讓司庫“錢袋子”達到“看得見、管得住、調得動、用得好”的目標。采用“6個關鍵措施”完成司庫一體化建設,實現從業務層到數據層、再到決策層的縱向建設內容,采用新技術iuap數字化建模平臺新底座構建AI人工智能化數據驅動模型,實現“事找人”、智能分析、智能決策、一站式司庫門戶、全棧風險管理的輔助管理能力。
以某大型中央企業司庫體系建設為例:
該集團企業目前擁有29家直接管理的二級企業,13萬余從業人員,13家上市公司,是世界500強企業,且連續多年位居中國機械工業百強首位。集團產業板塊多元、法人戶數眾多、各企業管理水平差異大,存在資金管理難度大,信息化基礎較薄弱等問題。
在國務院國資委關于加快推動中央企業司庫體系建設的工作要求下,用友為該企業建設全球司庫管理體系。線上實現了7000+賬戶的全流程管理、貫通前端業務到銀行端的結算通道、1200+企業的結算應用、三大主題的大屏分析等主要建設目標。
按照“統一規劃、分期推進、分層實施”的原則開展項目建設,通過推進 “五位一體”建設,開創性地實現了資金系統、結算通道等“五個方面的統一”,建立了人員準入、崗位分離等“資金安全五道防線”,初步形成了組織架構、系統集成等“五方面基礎支撐”,也為集團數字化轉型和信息化建設培養了隊伍、積累了寶貴經驗。
目前,用友BIP全球司庫已為國資、地產、現代服務、能源等多個行業客戶提供解決方案并實施建設,幫助企業實現資金等金融資源 “看得見、管得住、調得動、用得好”,助力中央企業邁向世界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