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茰I
這個話題很有意思。
起因當然是「掃毒」系列電影的陣容變化。
邏輯很簡單。
當年的《掃毒2:天地對決》,劉德華和古天樂雙雄陣容,打破前一年《無雙》的票房紀錄,突破了十三億票房。
但隨后電影投資方宣布換陣。
系列第三部,空降郭富城、召回劉青云,偕同古天樂一起,組建了“三巨頭”全新陣容。
有人就說了,沒有劉德華,《掃毒3:人在天涯》的票房肯定不行。
這當然是劉德華擁躉的立場和看法。
單純聊聊可能性。
不談對錯。
在結論之前。
先從幾位演員的商業票房情況入手。
劉德華在八十年代末期,開始在香港影壇漸進式崛起,比如1988年的《精裝追女仔2》、《最佳損友》和《法內情》、1989年的《至尊無上》,香港票房皆在兩千萬上下。
步入九十年代,憑破三千萬票房的《五億探長雷洛傳》更上層樓,與成龍、周潤發、周星馳和李連杰一起,號稱“五大巨星”。
在2005年,更以17.3億的歷史累計票房數據,登頂香港影壇冠軍的寶座。
手握三個香港年冠,并數十次闖入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
在內地市場,票房均衡性相當高,僅有極少數作品在票房上失手,迄今手握兩部破十億的作品,即《掃毒2:天地對決》和《拆彈專家2》。
單論票房,當得起“驕兵悍將”四字。
郭富城影壇出道要晚接近十年。
他的崛起速度很快。
早期幾部與劉德華合演的高票房電影,有“借光”的嫌疑,故略過不提。
1996年,一部勵志文藝電影《浪漫風暴》票房破千萬,1998年的《風云雄霸天下》打破雙周一成的票房壟斷,一躍而奪得年冠,此時剛好出道十年,在2000年以《雷霆戰警》破兩千萬票房,與劉德華、梁朝偉和鄭伊健三人一起,并峙而為當年最具叫座力的演員。
零零年代突陷低潮,進入潛心打磨演技的蟄伏期,并在2009年以《風云2》和《殺人犯》重回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
步入一零年代,以《寒戰》為號角正式崛起。
手握三個香港年冠、打破一次香港華語片影史票房紀錄。
以內地市場而論,商業電影的失手情況同樣不多,手握三部破十億的作品,也即《西游記之大鬧天宮》、《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和《無雙》。
品質與票房偕行。
古天樂在2000年后開始發力。
他似乎從劉德華手里接過了「勞?!沟拇笃?,甚至猶有過之。
尤其最近一個十年,若論及作品的密集程度,說他橫壓整個香港影壇,也絕不為過,但即便單談商業電影,也很明顯能看見票房的高低起伏,這可能是作品量太大帶來的副作用。
2003年的《百年好合》、《戀上你的床》和2004年的《鬼馬狂想曲》皆破兩千萬票房,在已經退潮的香港影壇,這個成績不算差。
但他真正比較突出的成績,是《反貪風暴》系列作品,五部曲總票房超過了二十億,另外《使徒行者》和《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明日戰記》的票房皆在六億層級之上。
總體來講,一個香港年冠并破華語片影史票房紀錄,一部《掃毒2:天地對決》突破十億票房,在頭部成績上不及劉德華和郭富城,但實力仍不可小覷。
至于劉青云,實力派是他的標簽,盡管前有《神探大戰》沖破七億,但有特殊檔期因素和偶然性,可暫時略過不提。
而后再看兩部電影的檔期情況。
客觀而論,《掃毒2:天地對決》取得了13.12億的票房成績,雖然劉德華和古天樂兩大偶像派的首次攜手是主因,但當年檔期的情況變化不可忽視。
2019年7月5日,本來是三十億級票房電影《八佰》的檔期,而《掃毒2:天地對決》原本檔期是7月25日,另外一部五十億級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初始定檔是8月16日,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上《蜘蛛俠》、《獅子王》和《銀河補習班》等電影的同臺競爭,結果可想而知。
即將上映的《掃毒3:人在天涯》。
就目前已知情況,將面臨兩部內地人氣喜劇電影和一部好萊塢大片的前后夾擊。
就當下香港電影預售低迷的慣例來看,不容樂觀。
與之同時,在《風再起時》、《斷網》及彭順、麥兆輝新片紛紛鎩羽的情況下,頂級陣容、傳統港式商業電影的《掃毒3:人在天涯》票房表現如何,對接下來上映的港片,將影響極大。
真的或有「榮辱與共」的趨勢。
講到這里,我們再轉頭談結論的可能性。
同樣是邱禮濤導演,但作為續集,很可能在經驗的汲取上有變化,所以《掃毒3:人在天涯》,或有可能規避《掃毒2:天地對決》諸如一些劇情上的小問題、后半程失控和現場調度略混亂的問題。
而就陣容來講,雙雄與三主角對比,感覺上不會有太大差異。
因為按通常的理解,劉德華、梁朝偉、郭富城、古天樂和甄子丹是后港片時代的五大巨頭,而這兩部電影同樣聚齊兩大巨頭,即便劉德華國民度略強一點,也不會造成陣容層級上的迥異差距。
所以歸根到底,影響最大的因素,來自檔期競爭。
不過講到這里,應該可以大致結論。
陣容上的差異可以忽略不計,檔期嚴峻性要考慮,而電影品質上,有略進步的可能性。
這就是兩部電影的態勢對比。
那么結論如何?
第一種可能性,票房崩潰。
原因有三,劉德華的缺陣、自身品質不夠以及檔期競爭過于激烈。
第二種可能性,票房不過不失,在五至八億的區間。
大致就是同檔對手太強,雖然品質不算差,但不敵喜劇和特效動作電影的吸引力。
第三種可能性,面對壓力仍越眾而出。
爆發越過十億票房,這種情況如果出現,除了電影品質不錯之外,更大的原因,則是港式商業電影仍然有龐大的固定觀影群。
驗證也很簡單,屆時觀察黃金場次的票房走勢即可。
大致如此。
香港電影的落幕。
不可阻擋。
上述幾位演員,最年輕的也已經五十有三。
其實大可不必爭鋒。
基本態勢則是,看一部,少一部。
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