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探索類綜藝節目《行進中國》正在山東衛視熱播!上期行進團成員涂松巖、泰維、吳思嘉在北海首次集結,欣賞了海島美景、感受了島民生活、配合完成了各項挑戰,其中有歡樂也有磨合。盡管獲得了任務足跡燈,但是吃喝住行一路消費也讓行進團負債累累。
探索的第二站,行進團三名成員走進了廣西欽州,在足跡燈為負的情況下,他們能否還清“欠款”繼續享受之后的旅程?
汲取自然饋贈
行進團徒手撈100斤生蠔
欽州是著名的 “中國大蠔之鄉”,目前全市大蠔養殖面積有15多萬畝,欽州灣茅尾海是全國最大的大蠔天然苗種繁殖區。進入欽州后,行進團成員涂松巖、泰維、吳思嘉第一時間前往龍門港口找到“生蠔爸爸”,開始了本期第一個任務——在限定時間內提取100斤生蠔并完成拆解。
提取生蠔首先需要把生蠔串從水中拎起,涂松巖一下子就找到在蠔排上行走的技巧,干勁滿滿地在蠔排上一個接一個地提取生蠔串。拿到工具后的泰維也不甘示弱,找到合適的地方坐下開始收蠔。但另一邊吳思嘉卻再次遇到了困難,海上蠔排晃動不定導致無法站立行走,早已預見這種情況的導演組提出附加任務,如果吳思嘉個人能完成規定生蠔量即可獲取額外獎勵。在此激勵下,吳思嘉能否克服身體和環境困難,與行進團成員一起完成任務呢?
理解生命之間的相互依存
海上尋找好運白色精靈
欽州的第二站需要自駕100公里前往三娘灣中華白海豚之鄉監測保護中心。涂松巖、泰維、吳思嘉首先尋找到了白色精靈的守護者——趙一、潘岳夫婦。2004年,生物學界泰斗潘文石教授因為與受傷的白海豚“欽欽”的一面之緣,毅然留在三娘灣,開啟了研究與保護中華白海豚的科研之旅。在他的感召下,他的女兒潘岳、女婿趙一放棄了在北京的事業,跟隨他留在欽州研究和保護白海豚。經過兩代人十八年的努力,如今三百余頭“白色精靈”正和當地的漁民和諧地生活在一起。
了解北部灣白海豚歷史和現狀后,節目組告知行進團目前的足跡燈不足以支撐當晚住宿費用,因此安排露營代替,首次體驗海邊露營的行進團會如何度過這一晚呢?
第二天行進團前去完成本期數字挑戰任務——在10海里范圍內拍攝十張清晰的可用于科研識別的白海豚照片。他們出海到達了能見度3海里的地方,發現了兩對共五只不同花色的白海豚母子。行進團立刻開始了數字任務挑戰,泰維、吳思嘉完成打點位、測水深、取水樣任務后,隨即參與到拍攝白海豚照片任務中,兩人記錄白海豚呼吸間隔并喊出計時時間,協助涂松巖判斷白海豚浮出海面的時間,大大提高了拍攝效率。
雖然船只不停晃動、拍攝的白海豚行動不可測,但行進團共同努力、默契配合,涂松巖共拍攝了710張照片,這些照片能否達標?行進團是否能完成此次可用于科研的圖片拍攝挑戰?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周日21:30山東衛視《行進中國》,22:00愛奇藝平臺準時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