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子柒重歸輿論場頂流,登上數個熱搜,無數網友都在關心:她還能否繼續做好那張“對外傳播中國文化的名片”?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截至目前,李子柒在YouTube上擁有1720萬粉絲,視頻播放量均在上千萬。作為YouTube中文訂閱頻道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保持者,“李子柒算不算文化輸出”曾一度引發各界大討論,然而比討論的結果更值得探究的是,一個女孩的鄉村生活何以在這個領域引發熱議。
在李子柒走紅之初,支持者極盡贊美之詞,其中有一種廣為流行的說法:“一個李子柒能頂500所孔子學院。”盡管這一說法有失公允,但也從側面反映了長期以來中國文化“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困境。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趙永華認為,阻礙國外受眾接受中國故事的并非信息不暢,而是根深蒂固的文化觀念和偏見。講故事的終極目標是要尋找到文化之間的可通約性。
而李子柒之所以成為中國對外傳播的一張名片,正是因為她找到了人類文化的共鳴之處。她曾經說:“土豆在中國可以做土豆燒牛肉,在其他國家也可以做咖哩土豆、土豆沙拉,多元味道中多元文化也得以彰顯。文化有不同,但總有共通的地方。”
2021年10月12日,李子柒出席太湖世界文化論壇。
在YouTube中國區綜合排名中,前三位都屬于美食類,美食是人類起居行動的最大公約數,但李子柒的美食又不止于此,每一道美食、每一個制作美食的物件、場景,都是站在一個平民的視角講述生活的五味雜陳。這樣的形式相較于以往文化輸出中主題先行、單方灌輸的形式,更容易達成潤物細無聲的傳播效果。
李子柒為世界提供了一個打量中國普通人的窗口,頑固的隔閡便開始消融。美國馬里蘭大學營銷學教授安姆娜·柯瑪尼曾表示:“李子柒的形象與美國人對中國和中國制造的刻板印象完全相反一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她有助于改善美國人對中國的認知。”
李子柒的視頻沒有旁白,偶爾兩句和奶奶、鄰里的對白是視頻中唯一的人聲。也沒有英文字幕,也正是因為沒有語言,才沒有邊界。在評論區,曾有很多外國網友自發介紹“中國高鐵很厲害”,原因是視頻中段出現了李子柒坐高鐵回到綿陽的畫面。
李子柒搭乘返回綿陽的高鐵
YouTube的推薦機制始終以“內容為王”為根本原則,僅僅是載體和形式的相通是不夠的。李子柒的每一個內容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比如《水稻的一生》《柴米油鹽醬醋茶》《活字印刷》……文化自有其法道,自然而然的,這些中國鄉土文明和傳統文化在“天下一家”的敘事中為更多人所理解。在《筆墨紙硯》的視頻下,外國網友說:“她在重新向全世界介紹被我們忘記的那些中國文化、藝術和智慧。”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中國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44年,講好中國故事的機制更加市場化、多元化,民間和個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這是黨代會的報告首次將文明傳播力影響力與國際傳播能力放在一起闡述。
北京大學國家戰略傳播研究院院長程曼麗表示,這意味著中華文明不僅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方面,也將為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供更有力的價值支撐。而在這條道路上,李子柒已經完成了從“探路者”到“領路人”的角色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