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創業創新熱土。
來源|AI藍媒匯
ID:lanmeih001
作者|葉二
編輯|魏曉
無論是位于南開區的八里臺,還是位于津南區的海河教育園,北望是實事求是,南望是公能日新,一墻之隔的近鄰關系,說的正是天津的兩所知名985高校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
不同于清北復交的彼此較勁,很多在天大南開求學的學子,倒是將兩者的關系形容為一對情竇初開的戀人,相親相愛。
過去一同跨越世紀,現今更是攜手走向未來。
就在八里臺校區,沿南開大學、天津大學交界線往西延伸不遠處,一片被藍色圍擋圍住,總共1.1平方千米的區域正在開足馬力動工。
這里,正是天開園的先導區。
新時代浪潮下,在頂層設計中,天津被賦予了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這一使命。
依托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眾多高校資源的天開高教科創園,正是天津市推動自主創新與原始創新的關鍵支撐和主要平臺。
按照規劃,天開園以南開區環天南醫大片區為核心區,以西青區大學城片區為西翼拓展區,以津南區海河教育園區片區為東翼拓展區,在功能上形成以研發孵化為主的“一核”和以研發轉化產業化為主的“兩翼”。
高校,是創新的源泉。
無論是舊金山的硅谷,還是北京的中關村,都是高校科教產業孵化集群效應的典型代表,在過去三十年的互聯網時代,分別于大洋兩岸高唱主角。
現在,天開園設立。
可以預見,隨著高校創新資源與產業應用的融合連接,這里也將成為新的創業熱土、創新前沿。
接下硅谷中關村的接力棒
很多美好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改造世界的奇思妙想,如果追溯源頭,往往萌芽于高校象牙塔。
1995年,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在斯坦福大學相遇。在成為朋友后,他們發起了一個斯坦福大學內部的半學術半實驗的科研項目,旨在通過更優的規則與算法(即早期的Page Rank)來提升搜索引擎的效率。
這正是谷歌的雛形。
2003年,在哈佛求學的扎克伯格,每天都喜歡在自己宿舍里鼓搗些計算機。
9月,他做了一個叫Course Match的程序,學生們可以用它輕松查看別人的課表,也可以看到某一門課的選課名單。10月,他開發了一個叫Facemash的網站,干啥的呢?選“校花”和“校草”。再之后,便有了Facebook。
類似的故事,也在國內的高校不斷發生。
1999年,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宿舍樓,陳一舟一腳踹開了王小川的門。ChinaRen到搜狗,再到現今火熱的AI大模型,王小川波瀾壯闊的互聯網創業史就此拉開。
甚至在那段互聯網創業浪潮中,背靠清華北大,坐落于中關村東路附近的華清嘉園,成為了國內互聯網發展史上最顯赫的存在。
王興的校內網曾租在13號樓805,吳世春的酷訊曾經租在11號樓1706,宿華和程一笑曾經租在7號樓305……穿過小區的格子衫海洋,你知道這些人很可能就在不久的將來改變世界。
正如舊金山有硅谷,北京有中關村,正如車庫中走出來的谷歌蘋果,華清嘉園也走出了美團快手,故事都是如出一轍——始于高校、創于周邊、成于生態。
這一路徑為什么能在過去三十年,深刻改造世界,引領技術革命,其實道理很簡單,最具活力且豐富的創新創意資源、人才精英匯聚、還有低廉的啟動資金成本,再加上時代風口,創業夢想也就有了最為牢靠的支撐。
現在,接力棒交到天開園手中。
清北之于北京,天南之于天津。
據了解,天津科教資源豐富,聚集了國家級院所和國內高水平研發機構超過170家,擁有研究生培養單位24個,普通高等院校56所,在校師生70多萬人。僅在天開園核心區,就有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等3所“雙一流”高校,人才匯聚,他們將成為創新成果、科研成果轉化的主要輸出源頭。
啟動資金方面,除了高校周邊原本的價格優勢之外,天津市還發布了支持天開高教科創園高質量發展的34條政策,以及17套相關政策的實施細則,全維度多層次的支持創業創新。
尤其是資金扶持上。比如每年安排不超過1000萬元資金,對在校大學生和畢業5年內大學生在園區創辦企業給予0.5萬元至1萬元一次性創業獎勵,符合條件的還有租金物業等優惠政策;比如設立一定規模的天開園創業種子基金,用于投資扶持園區內初創種子企業等等。
最后就是時代風口了。
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創新在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凸顯。
宏觀層面,黨的二十大對統籌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作出了新的頂層設計,為天津一體推進科教興市、人才強市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水平建設天開園提供了遵循和機遇。
市場層面,產教融合,大勢所趨。尤其是天津本土產業基礎雄厚、升級需求旺盛,將高校創新與城市產業連接起來,想象空間無疑非常巨大。
事實上,市場已經給出了熱烈的響應。
據了解,僅南開大學目前便已有27個入駐項目,涉及信創、生物醫藥、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領域。
在理想愿景中,繼硅谷、中關村之后,天開園或將成為新時代下高校創新產業生態的又一典型。
留住人才,招攬人才
21世紀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
這個出自于馮小剛電影《天下無賊》的一句話,正是現實社會中最為真實的注腳。
人才是發展的基石,尤其是科技創新領域,更是發展的根本,一旦缺乏人才支持,壓根就無法運轉。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天開園的底層邏輯,聚焦的正是人才。
對于天津來說,一個很尷尬的現實是,過去很長時間以來,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畢業生選擇留津發展的比例相對偏低。在天津求學,在北京發光的人生經歷,屢有發生。
人才流失歸根結底,還是在于土壤不夠肥沃,環境不夠充實。無論是科創服務資源,還是就業崗位上,缺乏足夠的吸引力與競爭力。
應運而生的天開園,能夠補足這一短板。
首先便是在留住人才,留住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人才上發揮作用。
天開園針對高校師生科研以及創業的扶持,鼓勵并資助校友創辦科技型企業,還有組織校企對接活動,推動高校每年走進千家企業等,都是為了讓本地高校人才有豐厚寬廣的發展空間,成就自己的夢想人生。
再者,更是能吸引國內外高端人才入津。
圖據津云
天開園的視野不只是是服務高校科研,更是要成長為天津市科技創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技服務資源集聚區的“希望熱土”。
這意味著,引入國內外高端人才,自然而然。
為了吸引人才,天開園可謂是不竭余力,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扶持。
比如為高端創新創業人才提供一次性50萬元至100萬元獎勵資助;為園區內工作、簽訂3年以上勞動合同的人才提供為期3年的人才公寓,按照天津市廉租房標準收取租金。其中,高端創新創業人才、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免費入住;對選擇不入住人才公寓的高端創新創業人才、科技成果轉化人才,采取前補助方式分別按照5000元/月、2000元/月標準給予3年房租補貼等等。
都是真金白銀的投入,都是誠意滿滿的招攬。
這些留下以及聚攏而來的人才,將匯聚成為一股全新的力量,以他們的專業學識、創新精神、創業理想,為天津帶來全新的活力。
如此,天津成為創新之都,也就有了足夠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