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格格
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窮奢極欲,必然帶來資源匱乏。人類從起源到進化以來,都是自然的產物,即從人類誕生之日起,就與自然息息相關、休戚與共。
自古以來,古人就強調尊重、遵循自然。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觀點;孔子說“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要求人要有節制自己的能力。孟子更明確指出:“山林非時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長;川澤非時不入網罟,以成魚鱉之長;不麛不卵,以成鳥獸之長。”這些思想都表示了對大自然的不可抗拒的規律,也警醒著人們保護自然。
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人與自然關系的發展史。原始文明時期,人類依附自然,以簡單的采集漁獵為生;農業文明時期,人類主要靠農耕畜牧獲取資源;工業文明時期,人類利用科技大規模改造自然,無限奪取自然資源,造成生態環境的巨大破壞,而自然也懲罰著人類,大氣污染、酸雨蔓延、溫室效應等一系列生態創傷時刻威脅著人類。20世紀末,人類對保護自然重新覺醒,開始了修復生態、保護環境等措施,人與自然關系進入新發展階段。
“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類應該以自然為根,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之樂豈能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