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文化是無形力量,牽引順風車正確前行,蔚然成風”
首屆順風車法治文化座談會 法律專家這樣說
經過近十年發展,順風車已逐漸形成自身獨特文化生態,合乘同路人之間平等互助相互尊重,友善,包容,讓順風出行有著區別于商業出行的人文魅力。
無疑,對于順風車行業的健康、良性、可持續發展而言,文化是內驅力,而法治則是重要保障。那么,法律人如何看待順風車的文化價值?在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如何匯聚更多法律智慧,來更好推動順風車行業的健康良性可持續發展呢?
近日,北京交通大學國家安全法治發展研究院下設的順風車法治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并舉辦首期順風車法治文化建設工作座談會。中國法學會網絡信息研究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國家法官學院、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出版社、經濟日報集團《經濟》雜志社、《法治時代》、順風車法治及標準化專業委員會的專家、學者,以及嘀嗒出行企業代表齊聚一堂,深入探討順風車法治文化建設方略。同時,與會專家對于順風車增進人際與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價值,予以高度一致的肯定。
l 知識產權出版社法律編輯室主任 齊梓伊:
“順風車是雙向奔赴,能重塑人和人的關系”
我對順風車的理解,不僅是方便快捷又省錢,而且還是人際關系中雙向奔赴的緣分,相比之下,其他出行中更多的是單向的、商業的、工具化的關系。
我是順風車高頻用戶,從單位到家15公里,每天上下班經常趕上車流高峰,打車成本120元。于是,價格便宜一半的順風車,成為了我的日常通勤選擇。并且,順風車距離越長,單價越低。
因為搭乘順風車,在車主引薦下,我招到了一個很好的法律編審,也遇到了很多有趣的車主,了解了各行各業。其實對于開車上下班的人而言,順路接單補貼用車成本,是非常現實且“雙贏”的需求。
法治是一個大前提,保障順風車存在的合法性,而文化則以潤物細無聲的姿態,悄無聲息沁潤到每個人的心里,社會的每個角落,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多年搭乘順風車經歷,我感受到了嘀嗒出行的情懷和理想。我非常認同和支持順風車法治文化的弘揚和傳播,也愿意持續關注、講述順風車文化的故事。
l 順風車用戶委員會主任 方莉:“人與人之間因為順風 而有了溫度”
我喜歡順風車,不僅是因為出行成本節約,也不僅因為順風車真的幫我們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更多是在于順風出行過程中,車主乘客之間的互信和互助。順風車不是基于商業價值交換,更多是人性關懷。人與人之間因為順風,而有了溫度。順風車車主和乘客身份是經常變換的,你今天是車主,明天可能就是乘客。
作為順風車的忠實擁躉,我從近十年前就開始搭乘順風車,到現在,順風車平臺其實已經形成了很多文化積淀,不僅是車主把空座讓給更多有需要的人,還有綠色低碳的出行氛圍,在這樣一種大的情懷和背書之下,順風車的健康發展,作為用戶我們是非常希望看到的,期待順風車行業能健康可持續發展下去。
l 嘀嗒出行創始人&CEO宋中杰:“順風車增進城市交通和諧與社會和諧”
順風車自古就有,過去傳統順風車是同事鄰里順路,范圍很小。傳統模式本身撮合能力也有限,難以形成規模。順風車能有今天的規模,還是歸功于新技術特別是移動互聯網,讓朋友鄰里間的撮合,變成一個城市,甚至全國范圍內的供需撮合。
相比商業出行,順風車當前市場規模要小很多,但為何我們對這一業態此有熱情呢?首先,城市交通里面臨的一大根本挑戰就是道路和車輛矛盾,尤其是很多人口密集的中大型城市。而順風車是以車主自我出行需求為前提,順路分享座位給同路人,是真正的共享出行,能緩解城市道路擁堵,提升城市交通運行效率,緩解停車位等公共資源緊張的情況。事實上,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58號)中,對于順風車緩堵減排的價值予以了認可。沒有一個出行方式能像順風車這樣,在不增加任何社會成本前提下,緩解城市交通擁堵。
第二,作為集約出行,順風車既能滿足人們的擁車需求,也能節約出行成本,也能滿足很多年輕車主的溝通交流需求。現在購車成本降低了,但養車用車成本更高了,油錢,保養,維修等經濟賬,以至于很多人有車也不想開。順風車對于車主乘客雙邊都是好事,都能省錢。
當下,年輕人依然愿意買車也愿意開順風車,這既是年輕人生活方式的表達:追求駕駛樂趣,更愿意拓展人脈和視野;也是基于現實考量:降低用車成本,沒有負擔、輕松地享受有車生活。
第三,通過順風車,增進陌生人的互信與社會和諧。順風車能重塑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激發陌生人之間的信任與善意和互助,讓人與人之間,讓城市都更有溫度。通過順風車我們看到,人與人之間不是那么冷漠,有很多愛心和利他精神在里面,還能激發人們的環保低碳意識。
l 中國法學會網絡信息研究會副會長徐家力: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為貴,在順風車上得到充分體現”
如今,大城市生活的快節奏,拉大了人與人之間距離,人們溝通的機會越來越少,缺乏傾訴和交心的機會,這一定程度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漠。
順風車則互聯網科技技術,實現了一種新型的人際關系和社會構架,能很好應對上述方面。比如,鄰里之間,陌生人之間的和為貴,在順風車得到了充分體現。
順風車行業的發展,可以充分發揮對促進社會和諧和城市溫度的意義,而這是一個長期過程,要有耐心,要循序漸進,也并非單個企業可以完成,需要社會各方來共同推動。
l 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院長李巍濤:
“順風車增進人和人關系的價值,值得開拓”
順風車不單是節約能源,而是更多人性上的分享與升華。相比純粹商業化的搭乘模式,順風車車主乘客之間的交流更為多元化,可聊的話題會更多。因為短暫的合乘,車主乘客找到了一些慰藉,增進了人和人關系,這是順風車人文關懷的表達,也是法治文化議題之下,順風車值得去開拓的價值體現。
l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主任謝鴻飛:
順風車有很多傳統文化淵源,關鍵在一個“和”字
順風車出行方式,其實有很多傳統文化淵源,關鍵在于一個“和”字,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首先,順風車車主乘客都是從A點到B點,更容易形成車乘之間的平等交流,實現人際關系的良性賦能;第二,順風車在不增加額外車輛基礎上滿足更多出行需求,有助于提升城市交通運行效率,降堵減排,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第三,順風車是資源成本耗費最低的方式,通過共享方式,沒有帶來任何一方利益減少,而是每一方都有增加。這點非常難得。
l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法治時代》編委會執行主任、法宣在線總編輯、桂客學院院長、順風車法律及標準化專業委員會主任 劉桂明:
“法治文化是一種無形力量,牽引順風車向著正確軌道前行,蔚然成風”
新業態要有新規則,新規則也要有新文化。順風車基于平等互助的非商業出行,實現了分享資源、幫助他人、節省能源、降低成本和完善管理這五大核心價值,增進了陌生人之間的和諧友善。
同時,順風車順應了民眾對于更方便、快捷、集約、安全的出行訴求,也實現了高效管理。在此基礎上,順風車逐漸形成了一種平等、包容、誠信、友善的新出行文化,也形成了平臺文化中的程序規則文化;管理文化中的公開公正文化;社會文化中的共享共建文化。
我相信,法治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將牽引著順風車這一新業態向著正確軌道前行,蔚然成風,讓每個人的工作生活都更加順暢、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