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直播觀察(ID:zhibogc),作者:直播觀察,授權轉載發布。
最近,憑借洗腦兒歌“挖呀挖”,幼教黃老師的“音樂老師花開富貴”賬號在抖音爆火。在受到網友追捧的同時,伴隨黃老師的爭議也持續不斷,特別是對黃老師樣貌的討論,僅“素顏照”就傳出好幾張。
這些照片因為和短視頻中的黃老師差距甚大,讓不少網友議論紛紛。但是后來這些所謂“黃老師真實素顏照”,均被證實是AI人工智能換臉。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除了黃老師被AI換臉,有不少直播間里也被爆出使用明星AI換臉,還是不同的主播共享同一張明星臉,網上也出現了一些“換臉直播”的課程。
毫無疑問,這些圍繞主播和直播間的事情被曝光后,都引起了輿論的廣泛討論。關于虛擬主播、無人直播的合法合規問題,也再次成為從業人士關心的話題。
1
直播間用“AI換臉”明星帶貨
根據南方都市報報道,這次涉及明星AI換臉直播的是女裝品牌SDEER的微信視頻號直播間。打開該品牌的直播間,會看到一個主播長相酷似女明星楊冪,而在不同時段內,該直播間更換不同的主播,也都有著和楊冪相似的臉。
有長期觀看該女裝品牌直播的網友就發現,這個女裝品牌的視頻號和淘寶直播間的主播是同一批人。但相同的主播在兩個直播間用的是不同的臉,“他們在淘寶直播間就是用的自己的臉,在視頻號直播間就用AI換過的臉”。
同樣采取AI換臉直播的,還有八馬茶葉的直播間,也曾出現過神似“楊冪”、“迪麗熱巴”“佟麗婭”等一些當紅女星的主播。
其實,對于從業人士來說,直播間的主播是否存在AI換臉,只要長時間觀看直播就能分辨的出。因為在很多技術儲備不足的直播間,主播在低頭、轉身時都會掉特效,暴露出主播原有的相貌。但對一些不了解的網友,分辨難度還是有的,特別是AI技術逐漸成熟,仿生的能力也在加強。
那有人肯定會問,既然都請主播了,為啥還要換臉呢?這個原因也很簡單,一些直播間利用當紅明星的“臉”賣貨,既是因為AI換臉技術可以實現形象實時替換,也是因為此舉可以免費讓“明星”代言,從而增加流量、提高銷量。
可是需要正視的是,此類AI換臉技術應用于直播帶貨,可能涉嫌侵權。一方面,若沒有事先經過相關明星許可授權而利用其肖像直播盈利,涉嫌侵犯肖像權。另一方面,用AI技術更換明星的臉帶貨,會誤導消費者,不排除一些網友從始至終都把AI換的“明星臉”視為明星本人。
2
AI換臉侵權問題頻發
事實上,存在AI換臉侵權的事情早有發生。比如2年前,曾發生“假靳東”事件,江西一位六旬已婚女性自稱在抖音上結識了“靳東”,甚至在他的“召喚”下去長春找他,想要和他一起生活。但她所結識的“靳東”其實是不法分子盜用名人的照片或視頻片段通過剪輯配音制作出短視頻。
隨后,不少中年女性被“假靳東”騙的案例被曝出,內容平臺相關的內容也進行了一波嚴打。不過,現在通過關鍵詞“東弟”搜索,仍能發現部分使用深度合成技術發布的虛假短視頻在內容平臺傳播。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網紅博主身上。今年4月26日有百萬粉絲的“caro賴賴_”發文稱,有人盜了她的“臉”。據其介紹,大約在半年前,其視頻評論區有多人說看過她的“視頻”。
本著清者自清的原則,她沒進行任何回應。但前幾天,其朋友給她發來一些截圖和視頻。但當她看到視頻里的女演員的臉和自己一模一樣,這時她自己意識到“臉”可能被盜用了。
“caro賴賴_”稱,在境外社交平臺上有人冒充注冊了假賬號,先是搬運其社交賬號的日常內容,積累一定粉絲后,就會以會員訂閱的方式販賣視頻。
她還發現“AI盜臉”背后好像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產業鏈的一端是不法分子通過ai換臉技術賺錢。這些不法分子,將明星、博主甚至普通人的臉制作成不雅照片或視頻,明碼標價獲取利益。
3
每月99就能讓明星“代言”
正如此前沖上熱搜的“AI孫燕姿”一樣,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AI直播技術也在普及,在網上也有很多工具或教程廣為流傳。這些教程通過視頻、文章等形式傳播,并提供換臉直播工具的下載渠道。有的需要付費,有的通過點贊、關注、評論就能獲取。
在一個“AI換臉”的教程中,發布者聲稱實時變臉軟件可以幫助用戶輕松變臉,打造特效直播間,極大地助力引流賣貨。同時他們表示有很多模型可供選擇,這些模型用中外明星藝人、影視角色或政商名人的名字命名。
同時,市場上,對于“AI換臉”教程的售價從每月99元錢到10萬元,存在巨大差距。售價幾十元的商家,多數只提供軟件的使用,以及現有模型的選擇。而售價高達萬元的商家,會提供AI模型的定制,和一些硬件設施。不同的價格,最后AI呈現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區別。但多數商家都會說使用者只需更換素材照片,軟件就能自己運行完成“換臉”。
而正如前文中出現的各種亂象,技術的普及也會引出監管的問題。從監管層面看,今年1月生效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中指出,提供智能對話、合成人聲、人臉生成、沉浸式擬真場景等生成或者顯著改變信息內容功能的服務的,應當進行顯著標識,避免公眾混淆或者誤認。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采用技術手段刪除、篡改、隱匿相關標識。
抖音在本月初也發布了“關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平臺規范暨行業倡議”,明確禁止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創作、發布侵權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權、知識產權等,一經發現,平臺將嚴格處罰;同時還提出“發布者應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進行顯著標識,幫助其他用戶區分虛擬與現實”“發布者需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產生的相應后果負責”等要求。
當然,直觀也要呼吁從業者,利用好人工智能技術,以自律的要求去解決行業的實際問題。平臺也需要更加主動地識別相關內容,做標簽化的處理,從而限制侵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