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是底層硬件基礎設施的核心,也是智能設備的心臟。而高端處理器更是人類科技制造的皇冠,既代表一國的技術實力,也關乎一國產業發展的未來。
在沖擊高端處理器這一科技巔峰的道路上,從不缺少中國企業的身影。目前,我國共有14萬家與處理器相關的企業,并逐漸形成了海光、龍芯、申威、兆芯、鯤鵬、飛騰六大廠商作為中堅代表,并稱國產CPU六君子。我們將以系列文章回顧國內六大CPU企業的研發歷程,以思考國內高端CPU的破局方向。
本期,我們先來看看已經默默前行20多年歷程的龍芯。
二十年百折不撓自研路
2001年,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成立龍芯課題組,龍芯正式開始研發。20多年,雖然龍芯經歷過技術路線錯誤這樣的重大挫折,但依然堅定地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在龍芯研發的早期,需要靠犯錯誤積累經驗,因此不斷踩坑。龍芯CPU的性能一度落后同期主流的x86指令集CPU產品10倍。但經歷過前期的試錯積累,2009龍芯發布LoongArch指令集,緊接著推出基于LoongAarch指令集的3A5000,這是目前國內唯一的純自研指令集,從此我國也有了自己的CPU“語言體系“。這是國產CPU獨立自主研發之路上里程碑式的勝利。
今年,龍芯又發布了龍芯新一代高性能CPU3D5000。這是龍芯5000系列的最新成員,也是國內首款采用芯粒(chiplet)技術的服務器CPU,主要面向高性能計算領域。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3D5000與目前主流CPU仍有性能差距,但這表明了國產CPU自研路線,也能達到相當卓越的水平,是國產CPU自研之路上的又一關鍵突破。
正如馬斯克說,技術不一定會自動進步,它需要有很多人不斷努力。龍芯二十年自研路,就是龍芯團隊在屢次失敗,一度四面楚歌后,依然不放棄自主研發CPU的歷程。這一路走來,龍芯已經儼然成為國產CPU百折不撓的精神圖騰。
彎路比直路長,落寞比喜悅多
“百折不撓“這四個字,事實永遠比后來者的回憶更沉重。
2001年,龍芯研發上馬,選擇了MIPS架構+Linux系統設計的技術路線。當時生態競爭格局還未完全確定,MIPS架構+Linux系統的組合確實不失為后來者另辟蹊徑的選擇。但很不幸,Intel的x86架構和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很快在市場上建立了絕對壟斷地位,WinTel聯盟主導了市場生態,MIPS架構+Linux系統被遠遠甩在后面。
2010年,龍芯團隊轉型成立公司,企圖通過企業化運營讓龍芯可以投放到更大的市場,為龍芯的研發帶來更多的資金,但當年冬天推出的龍芯3B1000 CPU連操作系統也啟動不了。這次失利,讓龍芯意識到單核性能是CPU性能的關鍵,盲目堆核的數量的路線走不通,這是龍芯真金白銀砸出來的經驗。
這表明我們對CPU設計能力的差距體現在理解深度上。有過編程經驗的人都知道,程序不是寫出來的,而是調試出來的,花足夠多的時間,犯足夠多的錯誤,對CPU設計的理解越深入,就越可能走對方向,但國產CPU起步時間短,犯錯誤少,流片成本高都是國產CPU落后于國際巨頭的地方。
龍芯調整技術方向,在單核微結構上下足力氣,并在借鑒MIPS指令集后,于2019年開始宣布自研指令集,第二年發布了LoongArch指令集。但接著龍芯又陷入了專利糾紛。2021年上海芯聯芯認為龍芯的LoongArch指令集是對MIPS的二次開發,且未繳納相關授權費用,而并不是龍芯宣稱的“徹底拋棄MIPS發布自主指令系統”,并因此向龍芯提起訴訟。
目前,這場訴訟以一審判定龍芯勝訴暫告段落,而上海芯聯芯已表示將上訴,這場糾紛仍然未完待續。這不是龍芯第一次陷入專利糾紛。在2006年,龍芯即曾被MIPS指出抄襲,此糾紛在2009年以龍芯與MIPS達成授權協議結束。顯然,在技術上的試錯之外,現實世界中龍芯也在摸著石頭過河,一不小心就遇上麻煩。
這幾乎是所有不甘放棄的后來者的必然命運。
生態建設的孤獨之路
提升性能不是設計CPU 真正的難點,這是一個靠投入資源和自身努力后,靠時間和經驗積累終究能解決的問題,建設CPU的軟硬件生態,才是真正的困難。
因為一個生態的建成,是CPU廠商、開發者和使用者形成共同意愿后的結果,這是一個純粹的市場競爭過程,靠CPU廠商單方面的努力,起不到多大作用,而行政指令和民族情懷,在這個領域都無能為力。
當前,無論PC還是服務器,x86架構都占到了絕對的主導,Counterpoint Research的調研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服務器市場上,x86指令集仍然是服務器CPU市場的主導,占到了91%左右,贏家通吃的局面已經形成。
而龍芯采用的MIPS路線與主流計算機體系絕緣,如果龍芯自己不去培養生態,龍芯的芯片就沒有配套,如一片荒原寸草不生,這使用者來說是絕對不友好的。
設想一下,一個說漢語某個小眾方言的人,要跟世界各地的人溝通,只能先學會說英語,還必然會因為口音問題而增加學習難度。對龍芯來說,只要想繼續堅持自主路線,就必須做的比別人更多,沒有捷徑可走。
因此,龍芯天然了包括了系統、中間件到最上層的應用。在系統層面,龍芯規定好從CPU、BIOS到操作系統的技術規范,統一系統架構,在中間件層面,龍芯做好API接口方便軟件開發,在應用層面,龍芯還要針對目標市場,優化瀏覽器、辦公軟件等應用。也就是說,一家龍芯,在努力做完Intel和微軟兩大世界級企業的工作,形成一個像蘋果那樣的封閉生態系統, 中間艱難可想而知。
而且,為了兼容Windows和安卓,龍芯還要給CPU配備翻譯器,用來把x86指令集和ARM指令集翻譯成LoongArch指令集。這種做法是給“說方言的人配上兩個翻譯”,本質上是犧牲性能換取生態兼容性。從降低生態建設難度的角度說,這是一個是正確但無可奈何的做法。
在CPU市場上,有性能與生態相互促進的現象。性能優異的CPU受市場歡迎,就有更多使用者,更多使用者帶來好的市場前景,就有更多開發者愿意做配套,使生態更加繁榮。而CPU廠商因此提高收入,投入更多研發從而進一步提高性能,再吸引更多使用者。這種”滾雪球”的增長方式,是x86 CPU建立絕對壟斷地位的根源。
而顯然,龍芯在性能上還在追趕主流水平,又與主流產品不兼容,沒辦法形成生態,也就更難以增加研發投入,又進而限制性能的提升。這是一個“反向的”滾雪球。 因此,龍芯只能暫時依賴政策市場的扶持,從特種領域切入,先保持著跟隨的局勢不掉隊,尋求一點點建立生態的機會。
沒有人否認龍芯在探索國產CPU發展之路上的豐功偉績,自主研發走過的彎路、積累的經驗和人才,都是國產CPU寶貴財富。龍芯就像一名屠龍的勇士,在面對國際巨頭時,以弱小的身軀持劍矗立,沒有主角光環,只有拼盡全部力氣,但依然無所畏懼更寸步不讓。這是英雄的風姿,是戰士的榮譽。
但眼下也不得不承認,龍芯若想在主流市場、主流用戶的核心業務上替代其他產品,還力不從心,這也像屠龍勇士,深夜摘下榮耀的冠冕時,孤獨縈繞,傷痕滿身。
這是要建立一個新時代時必然要面對的現實,但愿龍芯能讓那個屬于理想主義者夢想,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