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資訊】6月19日消息,科學家最近發現,由于人類大量抽取地下水,地球的自轉軸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發生了變化,這對地球的傾斜角度產生了影響。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結果,1993年至2010年期間,人類從地殼中的天然水庫中抽取了21500億噸的水,這導致地球的傾斜角度增加了31.5英寸(約800.1毫米)。科學家通過模擬地球自轉極點的位置變化,得出了這一令人驚訝的結論。
地球自轉極點是指地球假想軸線與地表相交的點,其位置不完全與地理北極和南極相重合,并隨時間推移而發生變化。之前的研究已經表明,自轉極點受到與氣候相關的過程的影響,例如冰山融化和水質量的重新分布。然而,直到將抽取的地下水考慮進模型之后,研究人員才發現結果與觀測吻合。如果不考慮抽取的地下水,模型的偏差將高達78.5厘米。
據ITBEAR科技資訊了解,首爾國立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徐基元是這項研究的負責人,他表示:“我們的研究表明,地下水的重新分布對自轉極點的漂移影響最為顯著。地球自轉極點實際上變化很大,而觀測其變化對于理解大陸尺度的水儲量變化非常有價值。我們可以利用自轉極點數據來了解過去100年里大陸水儲量的變化,以及是否存在由于氣候變暖導致的水文循環變化。自轉極點可能會揭示這些問題的答案。”
此外,研究結果還指出,地球自轉極點每年會移動幾米,而被抽取的地下水對這種移動的貢獻取決于地下水庫在地球上的位置。研究表明,在中緯度地區抽取地下水對地球傾斜角度的影響最為顯著。因此,全球地下水流動的有效管理可以有助于限制自轉極點的移動,從而減輕潛在的氣候影響。
這項研究的發現引發了對自轉極點變化是否對長期氣候產生影響的進一步研究。科學家們希望通過觀測地球自轉極點的變化來更好地理解大陸尺度的水儲量變化,并進一步探究氣候變暖是否對水文循環產生了影響。自轉極點的研究可能為解答這些問題提供重要線索。因此,管理全球地下水流動并限制自轉極點的移動可能對緩解潛在的氣候變化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