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微果醬(ID:wjam123456),作者:陳出木,授權轉載發布。
AI的發展之快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似乎一夜之間便呼嘯而來。無論是資本的風向標,抑或是生活工作的輔助、流量口,還是茶余飯后的談資,人們都不約而同地加入了這場熱潮。
洶涌潮水之下,除了技術競爭的白熱化,內容領域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各種載體的內容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AIGC(人工智能技術生成內容)成為繼UGC(用戶生產內容)、PGC(專業生產內容)之后的熱門內容生產方式。
在新時代拉開序幕之際,背靠國民App微信的公眾號內容表現如何?
01#
AI繪畫是基操,規避版權深坑
公眾號和AIGC的“友好”關系開始時間遠早于當前的AI熱潮。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發布,并迅速在世界范圍內掀起風暴。
而在此之前,2022年5月18日,知名大號“槽邊往事”發布文章《今天,是我畫的題圖》,開始用AI生成公眾號文章的封面圖和插圖。
“槽邊往事”的作者和菜頭如此描述這件事情:
可能你已經注意到了今天文章的題圖,粗糙,古怪,但是又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生機,還有一點點熟悉的感覺。因為它的畫家是我本人,在多年之后,我終于可以在公眾號文章最后的版權項那里,寫上一行大字:題圖創作者和菜頭。
截圖自“槽邊往事”
在文章中,他使用的AI繪畫工具是DALL·E mini,輸入“一棵黃色大樹位于藍色的湖水之中,天空有白云,梵高風格”的描述指令,AI經過15秒運算便給出了一系列結果。
最開始是為了規避版權問題,但在和菜頭上手玩了兩天之后,AI繪畫的驚艷效果讓他萌發了購買高性能機器,在本地部署一套AI算法,以創作出更好的繪畫作品的念頭。至今,“槽邊往事”的題圖、插圖都大部分由和菜頭用AI工具創作。
在和平臺玩法做結合上,AIGC也有自己的版權優勢。去年過年前,“槽邊往事”的文章封面圖都統一成了兔子的風格,并在獲得制作紅包封面獎勵之后,用AI創作了各種兔子形象來生成紅包封面回饋粉絲。
此外,和菜頭還準備了其他圖片供粉絲生成自己的紅包封面,甚至貼心附上《版權說明》,以減少可能發生的版權糾紛。
翻閱“槽邊往事”的歷史消息,可以感受到和菜頭對AI繪畫工具使用的熟練程度與日俱增,畫風越來越豐富,畫面細節越來越精細。
和菜頭并沒有固定用某一種AI繪畫工具,國內外均有之,出名的如DALL·E、Disco Diffusion、Midjourney,不出名的如CogView等,都在文章末尾占有署名一席之地。
在最近的文章中,Midjourney是主力,版本實時更新。和菜頭還在文末增加了AI繪畫欄目,展示創作成果。
除了“槽邊往事”,還有不少帳號也開始用上了相關的設計技術。比如今年以來熱衷于報告AI大模型成果的百度等企業,官方公眾號文章配圖自然也成了展現技術水平的窗口。
在內容創業者因為圖片版權問題反復踩坑的時候,AI繪畫的出現無疑是天降神兵。在要求不那么高的封面圖應用上,AI創作的圖片顯然夠用,也確實能夠一定程度上規避掉傷筋動骨的版權問題。
而值得注意的是,AIGC的應用和影響并不止于此。
02#
微信內容生態皆可AI
在內容行業,圖片只是其中一種載體,AI繪畫工具也只是AI應用的冰山一角。
以另一個知名大號“劉潤”為例,我們把AIGC放到整個微信內容生態來看——除了在內容創作過程中,使用AI機器人來尋找選題切入點和案例素材搜索,AI還能為不同形式的內容做些什么?
在圖文形式上,此前因為考慮到版權和匹配度等問題而極少配圖的“劉潤”,在用上第三方AI繪畫工具之后,文章的視覺美觀性也有了提升。
在音頻、短視頻等動態形式上,“劉潤”的AI嘗試從去年開始,集中在投喂過往素材復刻孿生數字人、文字驅動生成音頻兩大方面。目前,“劉潤”的同名視頻號中的口播視頻,基本都是由數字人出鏡完成,這些視頻的開頭都標注了“本視頻部分畫面使用了AI技術制作”的字樣。
根據“劉潤”團隊接受“見實”采訪透露的信息,原本一周拍攝一次,一次需要至少2小時、一周發6-7條視頻,使用數字人之后,一周可以發10條左右,節省了很多的溝通和拍攝成本,提高了內容制作效率。
此外,AI還可以運用在私域運營上。
“劉潤”團隊一直在測試用結合了ChatGPT的“小潤總”機器人,回答社群用戶的大量咨詢問題,解放運營人員時間。
在“劉潤”偏知識付費的變現模式下,團隊用公眾號文章、劉潤的著書、相關問答來對AI機器人做語料訓練,試圖讓機器人負責回答基礎通用型問題,讓真人老師回答更多專業問題,提升學員和老師的效率。
不過,他們也在訪談中表示,雖然反饋不錯,但更現實的問題是使用ChatGPT的成本高昂,“大概是傳統搜索引擎的1000倍,只有算出投入產出比后,才有可能真正投入到實際場景應用中。”
顯然,AI應用的可能性具備了很大的想象力,放諸微信內容生態,乃至整個內容行業,都能成為煽動海嘯的那只蝴蝶。
03#
AIGC入侵內容行業,
是活水,抑或勁敵?
大眾對于AI發展程度的感知來自接收到的信息。
當隨便一個帳號都在寫AI,科技號寫AI技術有多牛,消費號寫品牌的元宇宙和AI產品有多酷炫,媒體號的標題是AI替代各行各業。于是,AI在大眾心里是炙手可熱的新事物,AI內容遍地。
實際上,這里應該分為兩個層面的內容,一個是以AI為題材的內容,一個是用AI生成的內容。前者是內容的與時俱進,后者是技術的變革,即AIGC。
就目前來看,真正把AIGC變成日常內容生產方式,并標注告知用戶的創作者不多。無論是出于擔心粉絲覺得AIGC敷衍,還是現階段AI應用尚未成熟且成本較高,更多的創作者都是拿AI當選題靈感或繪畫工具使用。
但毋庸置疑的是,AIGC已經入侵,并逐漸包圍內容行業。
B站UP主“說書猿”利用SoVits AI輔助創作了一系列單口相聲作品,最高播放量達到27.6萬。
還有很多如“-AIas”的UP主,利用AI二創來制作視頻內容。其發布的視頻《AI讓你感受不一樣的MV》,播放量破百萬,點贊數高達2.9W。
從AI繪圖,到不少創作者嘗試利用AI創作文章,再到用AI驅動一鍵生成音頻、視頻,盡管AI應用還沒有完全成為日常內容生產工具,但肉眼可見地正在不斷擴大輻射范圍。
推動這種趨勢發展的,既有時代變遷的選擇,也有內容平臺和技術提供方的催動。
當前,內容平臺之間的較量已經到了膠著狀態,亟待注入新的活水,AIGC便是被賦予眾望的流量風眼。因此,百家號力推“AI共創計劃”,B站發起“虛擬之聲創作計劃”,AI孫燕姿火遍全網,背后都是AIGC逼近的縮影。
而作為技術提供方,當前面世的大模型已經開始卷垂直細分功能了,百度文心一言不斷強化中文理解能力,訊飛星火的助手中心分類超過200個,剛剛發布的360智腦標榜自己的多模態能力。總之就是不斷向用戶強調,用自家的AI,分分鐘實現一鍵制作內容的自由。
時代的進程不可逆,AIGC入侵內容的趨勢只會愈演愈烈,其必將成為未來的主流內容生產方式之一。難以預測的未來暫時按下不表,現階段的AIGC是內容創作者新的發展期,閱讀量的提效困難,而換個思路降低運營成本或許可行。
作為內容創作者的我們,與其逆流而上,不如開懷擁抱AI。雖然前期學習有門檻,但當年的我們不也是這樣一點一點地摸索著在各個平臺上發布內容的嗎?
*參考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6LWz0MOeqVcq0wwApAEr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