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企業級“智慧高速”標準在川發布
近日,“四川省智慧高速公路成果觀摩與技術交流會”上正式發布了全國首個企業級《智慧高速公路建設標準體系》,遵循該標準,一批“聰明”的高速公路將于年內現身。
在此之前,ZStack攜手阿里云以云基礎設施形式相繼落地成都市繞城高速公路、巴陜米倉山隧道等項目。并且與阿里達摩院、高德等國內知名科技企業一起探索“智慧高速”建設落地標準。下面我們邀請ZStack技術童鞋朱天順分享“成都市繞城高速公路建設實踐”!
一、四川省內最繁忙的高速公路
成都市繞城高速公路,編號為G4202,全長85千米,雙向六車道,是成都“環狀+放射形”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成都各條高速、主要干道都有立交相通;同時繞城高速是四川省內最繁忙的高速公路,日均站口車流量高達90萬輛,驅車跑完全程大概需要1個小時。
基于高德UGC歷史事故數據統計結果,成都市繞城高速公路的事故主要集中在西南半圈,困擾客戶對高速公路高效管理問題主要包括:擁堵、事故、事件、偷逃。在此背景下,客戶期望在全視頻驅動下融合其他的各類交通結構化數據,最終形成對車、路網、事件的全面立體化的感知能力,通過智能化交通治理提升路網通行效率的基礎。
二、建設需求:實現車、事件、路網全面立體化感知
本次項目需要建設統一的川高系統視頻智能分析平臺,利用現網已安裝高清視頻設備,實現“前端硬件設備低耦合、后端融合分析處理高耦合”的應用機制;模擬“人眼功能”,結合人工智能的態勢分析與感知技術,實現川高公司管理手段從傳統視頻監控轉變為視頻事件的智能感知;融合互聯網路況與行業數據,最終形成對車、事件、路網的全面立體化的感知。
應用全景圖
項目工期緊、任務重,客戶要求硬件、云基礎設施要在2天內上線,部署業務系統。項目中遇到的挑戰非常之多:
1、云基礎設施處理方面
存儲層面,使用分布式存儲,滿足多并發、高速讀寫需求,整合文件存儲、對象存儲、塊存儲、平臺共享;
擴展與升級層面,可靈活擴展,性能和容量隨服務器節點數增長而線性增長,硬件升級與更換需要滿足業務層無感知、無影響,不存在傳統存儲硬件的局限性;
并發層面,計算節點需具備高性能的視頻流處理能力,單點并發處理能力不低于30路視頻流。
2、性能方面
高負載,CPU負荷平均使用率90%以上;內存負載單個虛擬機128G內存;
低延遲,網絡延遲要求:1ms以內;
高帶寬,需要支持數千路視頻并發4M和16M碼流;
強計算,GPU滿負荷,全部長時間處理視頻;
大容量,近PB級存儲需求。
三、方案規劃:繞東機房和米倉山機房兩期建設
項目分為兩期進行,一期、二期分布在繞東機房和米倉山機房兩個地區進行部署,其中:
項目一期規劃通用計算節點、高性能GPU計算節點、分布式存儲節點若干臺;
項目二期通用計算節點擴容、高性能GPU計算節點等分別做了擴容。
ZStack Cloud云基礎設施架構圖
方案亮點表現為:
交付周期短,前期半天搭建好開發測試環境,促進項目應用開發提前開始;生產環境整個底層硬件上架、網絡布線、云平臺安裝部署及交付使用,總共耗時不到2天;
資源利用率高,全部節點用于云平臺計算資源池,前期規模要求小,邊開發、邊運行、邊擴容;
節約投入成本,大幅節省物理資源需求,節約資金給應用建設;
功能完善,GPU直通功能為視頻算法提供高性能計算引擎,災備模塊為平臺數據保護提供持續保障;
平臺健壯可靠,項目前期,云平臺運行環境惡劣,因機房還處于裝修期,經常斷電,但云平臺支持斷電后快速恢復運行。同時,云平臺長期處于高負載壓力下運行一直保持穩定狀態。
四、上云收益:打造四川省智慧高速建設標桿
該項目是四川高速進行的一次智慧高速創新,2019年1月21號在成都市繞城高速公路上線試運行,春運保障期間效果明顯,體現了智慧高速在解決緩堵保暢、安全管控、運行效率提升以及公眾服務方面的業務成效,為四川高速擁抱人工智能與“互聯網+”、探索智慧高速服務轉型的川高模式起到了示范作用。據高德地圖官方發布顯示,2018年未上線該云平臺前,成都市繞城高速公路有16天擁堵指數在2.0以上。上線視頻智能分析平臺試運行后,12個重點路段擁堵平均下降10%,事件智能發現比例達到31.3%,公眾出行感知提升26%。
客戶收益具體包括:
從視頻監控轉變為視頻智能泛感知全面提升路網通行效率;
從被動事件處置轉變為主動發現出擊極大提升路網安全處理能力;
從單點檢測轉變為全網融合軌跡分析為打擊偷逃費提供關鍵線索;從單功能視頻檢測轉變為視頻智能數據服務與大數據融合,成為全國智慧高速變革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