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國內的云端筆記協作平臺,不得不提到國內的新秀產品——我來,自去年9月份上線至今,“我來”用戶已超過20萬,每月正以200%-300%的速度持續增長中,活躍用戶日均使用時長超過300分鐘。在快速成長的背后,“我來”擁有著獨特的成長智慧。本文將嘗試多角度解讀“我來”產品與團隊優勢,并淺析其高速增長下通過神策數據的大數據思維的應用與實踐。
我來,回歸知識應有的樣子
有人曾提問:“為什么叫‘我來’”?有粉絲調侃:言外之意是,你們的軟件太爛了,讓我來!雖為玩笑,但用其CEO馬銳拉的話來講,“我來”確實融合了他體驗過的國內外所有的同類產品的優點,經市場驗證的產品力、用戶使用體驗,推動著“我來”快速發展。經過對比,“我來”的優勢如下:
首先,網狀結構,讓筆記自由鏈接。“我來”通過“塊引用”的方式,支持雙向鏈接。這為用戶創造了一個豐富觸發器、提示和鉤子的環境,一方面可以盤活舊知,重塑知識網;另一方面,這種去中心化的思考方式,能激發靈感,創新知識。
其次,對中文極致友好。細節成為產品或服務質量的最有力的表現形式,友好到在全角模式下輸入的Markdown語法,無需頻繁按下shift切換;友好到逐像素地調整中文標題字體大小、中文段落間距的大小;友好到即使增加了復雜度,也能確保中文鏈接的下劃線不會和文字粘連在一起。
第三,“我來”有著得天獨厚的訪問速度優勢和穩定性。團隊在前期花了大量時間在設計基礎架構上,現在應對千萬級用戶都能輕松如探囊取物。
總之,相比同類產品,“我來”更符合人類的思考與信息組織方式,讓協同辦公更加便捷與順暢,它重塑了個人閱讀經驗和知識體系的建構流程,是個人知識管理領域的一次革命。
泡在社群里的“狂熱者”
“知識不是線性的存在,而發散的代價是‘一發不可收拾’,我們都希望能有‘更好的知識組織形式’,‘我來’是‘集所有優點’于一身的‘完美云端筆記’,而知識管理的布道者,才是其最大價值。”
作為“我來”的深度用戶,昵稱“我沒有三顆心臟”用戶在知乎高度認可了其產品價值。
自上線以來,憑借精益求精的產品打磨、低調口碑傳播,“我來”快速聚集了大量粉絲。他們活躍在10+個微信社群以及若干個QQ群中,人數已過萬。
“每天一睜開眼,拿起手機就是幾百條微信社群未讀消息,打開QQ群更夸張,每天群里有數千條留言。”
“我來”市場與運營總監Nemo介紹,這是一群自發組織、自發裂變、自發傳播的狂熱者。每個群都有一個可愛群名后綴“-西瓜”“-葡萄”等,大家在群里交流產品、討論隱藏功能,與研發人員直接溝通并參與新功能測評,熱議每一次改版。在使用中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有專業同學,甚至粉絲自發回復。
另一面,粉絲的熱情也給予研發團隊極大的動力,在粉絲的“日常催更”中保證產品高速迭代。馬銳拉也會親自解釋“該功能究竟做還是不做”。有人說:“3月每天都在上新,研發速度快到令人發指,別人花了兩年才做好的行內公式,‘我來’竟只用了四天,令人感動,研發太厲害!”甚至有粉絲直言:“這速度幾乎是某OB軟件的三倍”。
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的“我來”,請在微信公眾號“神策數據”后臺回復“我來”,通過邀請碼注冊體驗哦:SCSJ666
筆記產品的“Aha Moment”
粉絲狂歡的背后,一定有一款走心的“產品”。而每個“走心”背后,一定有個高逼格的“洞察”。而“我來”的“洞察”,源于“數據”。
“我來”團隊均來自國內外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團隊成員不乏同業的工作經驗,盡管如此,“在‘我來’做產品,不是拍腦袋、靠經驗、不是誰經驗豐富誰就能掌握全局。”Nemo說,“任何主觀的想法都是靠不住的,是模糊的。在‘我來’,經驗和數據要同時并行。”
“我來”研發人員占比75%以上,工程師氛圍塑造團隊很強的數據意識,一切靠數據決策:內部一切的溝通與匯報都是基于神策的后臺數據完成,OKR設定中所涉的Objectives、Key Result都是根據數據情況制定。用戶的留存率是衡量產品對用戶價值高低的重要指標。
在產品設計中,Aha Moment是新用戶在體驗產品初期發現產品價值的時刻,一旦找到了用戶的Aha Moment,那么用戶就更有可能留存下來。經過多次A/B測試來對比留存效果,運營人員發現,新用戶注冊后第二周仍產生留存的用戶,產品黏性很高,這說明新用戶在前兩周的產品體驗是影響其去留的關鍵。
基于此分析,“我來”的邀請碼機制中,設置規則為:用戶能夠直接通過積分兌換共計15天的專業版會員的免費試用。同理,在收費方式中,不同的空間版本提供不同的服務,其中個人試用版所支持的“塊數量”設定為3000,這也是根據DAU前10%的用戶的使用特點來決定的,如此設置提升了用戶后期留存率,以及升級至專業版、團隊版的概率。
數據驅動下的精細化運營SDAF閉環
“我來”的成功之處,在于將感性的內容與理性的數據做到了很好的融合:用數據聽取客戶聲音。作為“我來”的合作伙伴,神策數據配合其搭建了SDAF(洞察-決策-行動-反饋)運營閉環。
1.產品:用戶行為數據決定產品迭代方向
“我來”倡導的是,讓筆記像樂高一樣隨心拼接,這正如同人的大腦。然而,產品的改進是否能夠符合用戶預期?用戶體驗是否順暢?對此,除了社群中粉絲的直接反饋外,Nemo說:“通過神策我們搭建了很精細化數據指標體系,任何一次產品迭代,都會對用戶行為進行跟蹤,我們通過用戶表現洞察用戶需求,判斷哪些是用戶喜歡的,哪些是不喜歡的,并在下一次產品升級中做出改進。”
這是一個基于數據流的“洞察-決策-行動-反饋”運營框架閉環,也是神策一直給客戶帶來的價值。除產品之外,在營銷和運營方面亦是如此。
2.營銷:玩轉“裂變”,轉化率高達88%
在營銷方面,相比砸錢做品牌廣告,“我來”更傾向以數據為導向找到精準用戶。Nemo介紹,工具型產品天然具有社交屬性,尤其是內容類具有豐富的分享場景,比如工作中的內容匯報,這極易實現裂變。基于此,“我來”通過邀請碼的形式,實現了用戶的快速裂變——每位用戶都擁有一個專屬邀請碼及專屬邀請鏈接,當新用戶從該鏈接、或輸入定制邀請碼進行新用戶注冊時,可獲得20積分,該積分可用于兌換半個月的“個人專業版”。
目前,“我來”通過邀請碼的產品引流已經占據每日新增注冊用戶量的50%以上,通過神策分析,運營人員發現通過邀請碼注冊的用戶,轉化率高達88%;而通過知乎等渠道的自然流量的轉化率為30%+。
通過邀請碼進行裂變營銷,是“我來”行之有效的運營方式。伴隨持續的數據分析與用戶洞察,營銷具體策略與細節會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
注冊轉換漏斗(數據為模擬)
3.用戶:分層與差異化運營策略
在用戶運營方面,“我來”運營人員根據用戶的行為特征和偏好,進行了用戶分群,將用戶分為預流失用戶、活躍用戶、付費用戶等,并針對不同分層的用戶進行不同策略的運營:針對預流失用戶,制定個性化的推送內容,例如App Push,發送短信等用戶召回干預,如果進行兩次動作后仍未被召回,則不再做投入;針對活躍用戶,運營人員保持跟蹤用戶的使用情況,會適時做付費提醒、新功能上新提醒等方式等。因為用戶需求在不斷發生變化,運營策略的調整也會隨著數據情況作出不斷的調整。
讓團隊都具備數據分析能力
“我來”希望團隊都具備獨立數據分析的能力。在選型第三方數據分析平臺時,團隊有著高標準的考量,而選型神策數據是綜合評估產品專業性、易用性、服務等方面的結果。
在選型之前,Nemo體驗了多家用戶行為分析平臺,她坦言,有些產品用起來“異常痛苦”,簡直是“上世紀的產品”。他認為數據分析廠商的服務響應必須及時,保證文檔足夠清晰……這樣才能保證非技術出身的同學能看懂,能操作。
關于神策數據與“我來”的合作,Nemo補充介紹:“有一些細節能讓我感受到神策的用心,比如,追蹤鏈接生成十分方便;留存率上的柱狀圖的顏色變化——一天比一天淺,這種UI設計讓我自然感覺到用戶流失的“緊張感”,關注這些細節的公司不會差,未來會持續深入合作。”
綜上所述,在工具型產品中,“我來”圍繞數據分析的探索、不斷拓寬應用場景,其數據化建設具有前瞻性,這無疑走在了行業的前沿。未來將持續在云端筆記尋求突破,打造讓用戶滿意的產品,實現深度體驗和情感上的最佳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