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ChatGPT火熱出圈,AI概念開始加速賦能各個行業,醫療領域也受其催化。
布局垂直領域的AI公司、探索新技術應用的醫療企業以及尋求轉型的醫療信息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紛紛加速涌入“醫療+AI”賽道,渴望抓住人工智能爆發的“窗口期”,得到關注,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不過,科技落地道路的探索向來是“由虛向實”推進的,醫療AI市場也終將走向大浪淘沙階段。誰能率先通過價值驗證,趟出自己的商業化之路?
目前看來,醫渡科技這家企業已經嶄露頭角。
商業化項目持續落地
在擺脫疫情干擾后,醫渡科技喜訊不斷,商業化提速勢頭明顯。
醫渡科技的業務緊緊圍繞“大數據平臺和解決方案”、“生命科學解決方案”、“健康管理平臺和解決方案”三大核心業務板塊展開,今年以來,三大板塊取得多項重要進展。
來源:醫渡科技公司介紹材料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拿下全國性平臺項目,在國家藥監局牽頭下,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共建“臨床試驗機構評價數據平臺”。這之所以成為一個重磅積極信號,不僅在于國家級平臺項目本身的建設難度,更在于其影響力所帶來的輻射效應。
建設全國性平臺要求高度規范、精準的數據分析和評價,在資源整合協調能力、系統可用性穩定性要求方面,也遠遠高于其它項目,“中標”已經從正面驗證了醫渡科技的技術實力和行業認可度。另外,“臨床試驗機構評價數據平臺”將作用于眾多臨床試驗機構以及向學術型、研究型醫院轉型的醫療機構,輻射范圍精準,有望進一步發揮商業化帶動效應。
作為醫渡科技深耕最久的基建板塊,大數據平臺和解決方案業務面向的客戶是醫院及監管機構,這是所有醫療AI企業的“必爭之地”,尤其醫院更是醫療行業最核心的應用場景。除了承建全國性平臺,醫渡科技近期還披露了中標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寧波市第一醫院項目的自愿性公告,為醫院提供數據治理、科研數據庫等產品及服務。
緊抓醫院這一核心場景外,醫渡科技面向藥企(生命科學解決方案)和保險公司(健康管理平臺和解決方案)的業務板塊也迎來多項積極進展。
年初我國首款3CL靶點抗新冠創新藥先諾欣®獲批上市,醫渡科技遠程智能臨床試驗(DCT)數字化解決方案支持了先諾欣®III期臨床試驗,有效提升試驗效率。
5月正式上線的“深圳惠民保”,醫渡科技作為平臺運營方為項目提供一站式運營服務支持,“惠民保”項目又下一城。江蘇、北京、天津等4省12市的“惠民保”項目也都有醫渡科技的參與運營。
醫渡科技健康管理平臺和解決方案業務板塊副總裁在國金證券策略會的演講中透露,醫渡科技正在依托疾病預測模型拓展早篩服務,提高中低風險參保人群獲得感,針對慢病人群,也在嘗試將糖尿病數字療法創新方案融入惠民保產品及服務中。
種種跡象表明,醫渡科技商業化之路在朝著更高階、更成熟、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價值逐步兌現背后
在商業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顯現的背后,是醫渡科技前期在醫療AI領域的全面布局謀慮以及一步一個腳印的鋪墊,這些走過的路悄然構成了現在的壁壘和競爭優勢。
布魯斯·格林沃爾德在《競爭優勢—透視企業護城河》一書中提到,決定競爭優勢的唯一力量是進入壁壘,進入壁壘的存在,意味著現有的在位企業能夠做到潛在新進入者無法做到的事情。
對于醫療AI行業的新進入者來說,要想追趕上醫渡科技,至少面臨著兩大門檻。
首先是在AI技術和醫療知識理解能力的積累上,這從其“醫療智能大腦”YiduCore的核心能力中可見一斑。
來源:醫渡科技公司介紹材料
一是數據處理能力,高質量的數據對于醫療AI產品的效能和安全性都至關重要。YiduCore將原始、零散的數據快速、準確轉換為可計算、結構化和標準化的數據,既要應用自然語言處理、智能語義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也要符合醫學邏輯。
二是分析與洞察能力,YiduCore通過深度學習和其他機器學習算法產生洞見與知識,并將其以知識圖譜、邏輯知識庫和機器學習模型的形式存儲,用于推理和預測。截至2022年9月30日,YiduCore知識圖譜覆蓋的疾病數量就已超過10000種。
醫療行業嚴肅、謹慎,高質量的真實世界數據加上可循證的知識圖譜,即便與行業“新寵”GPT類技術比較,YiduCore在輔助診療、健康風險評測、疾病預測等場景中也具備其獨特和難以替代性。
并且,AI和醫療行業本身都是具有較高門檻的領域,交叉融合也就等于技術與知識門檻的高度進一步疊加,如何對AI技術和醫學知識融會貫通,是新的市場參與者面臨的核心準入門檻。
另外一個門檻則是在廣闊的醫院網絡的建立上。
醫院一旦認可了某家公司的優勢并開始使用某款產品,醫院管理者和醫生就會很容易在每天大量的工作中產生對該公司產品的使用粘性,同時因為較高的轉換成本和搜尋成本,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對公司的產品和服務保持較高的忠誠度。新進入者必將付出極大的商務、營銷、時間成本,才有望建立廣闊的醫院網絡。
此外,醫院之所以是醫療行業的核心場景,正是因為醫院鏈接患者、藥企、保險等產業鏈各方。建立了足夠廣闊的醫院(尤其是頭部醫院)網絡的企業,將享有強大的先發優勢,可以通過擴大產品組合、拓寬院外場景來進一步鞏固其優勢地位。比如,醫渡科技可以利用其廣闊的醫院網絡助力藥企臨床試驗患者招募。
截至2022年9月30日,醫渡科技已經服務了84家中國頭部研究型醫院,覆蓋醫院總數超過1000家。
讓飛輪轉動起來
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復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
醫療AI賽道需要大量投入是業界共識,這也是醫渡科技業績短期承壓的原因。當前,醫渡科技或正處于飛輪轉動的臨界點:算法模型與行業洞察量級沉淀,一定規模的客戶群體尤其是醫院客戶的覆蓋已經實現,商業化項目落地節奏明顯加快。
去年起,醫渡科技開始實施聚焦戰略,提出四個聚焦突破臨界點,即“聚焦核心業務、聚焦重點疾病以及客戶和組織聚焦”。拆分來看,前兩個聚焦的主要目標是成長,通過發力研究、診療、公衛三大場景以及實體腫瘤、血液、眼科、免疫等重點疾病,搶奪市場份額。后兩個聚焦的目標則是提高盈利質量,通過提高核心客戶復購率及三大板塊協同的方式,提升運營效率。
戰略聚焦確實產生了效率和價值的明顯放大,醫渡科技2023財年上半年經調整后的凈虧損收窄至人民幣2.25億元,同比下降30.3%,經營開支總額占收入的百分比同比下降32.1個百分點。
在前期一系列布局和投入的基礎上,加上及時的聚焦戰略助力突破臨界點,醫渡科技的巨大飛輪開始加速轉動起來,相信正向循環形成后,收入和利潤的產生也是完全可期的。
寫在最后:
近日,中金公司也發布研報,首次覆蓋醫渡科技并給予“跑贏行業”評級,同樣是看好醫渡科技通過成熟的大數據平臺業務所積累起的行業洞察和客戶資源,認為醫渡科技有望持續開拓多元的變現空間。
醫療AI市場與資本市場都在期待飛輪效應下加速崛起的醫渡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