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操夜夜添-日日操影院-日日草夜夜操-日日干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不卡

公告:魔扣目錄網為廣大站長提供免費收錄網站服務,提交前請做好本站友鏈:【 網站目錄:http://www.ylptlb.cn 】, 免友鏈快審服務(50元/站),

點擊這里在線咨詢客服
新站提交
  • 網站:51998
  • 待審:31
  • 小程序:12
  • 文章:1030137
  • 會員:747

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怪盜團(ID:TMTphantom),作者:裴培,授權轉載發布。

2022年底,經濟活動全面放開之后不久,所有社交媒體平臺都在熱烈討論一個話題:“疫情結束之后,房價是漲了還是降了?”

著名精英論壇知乎,出現了一個點贊量數千的匿名回答。根據我的記憶,一開始是這么寫的:

“今年4月,我在徐匯濱江花1500萬買了一個大平層,前幾天中介問我2200萬賣不賣。我還在松江新城有一套800萬買的房子,朋友在同一小區類似的房子剛剛掛了1100萬。以上是我的親身經歷,你們看著辦。”

知乎

這個回答相當符合知乎用戶一貫的“精英人設”:高冷,傲嬌,張口就來,深藏身與名。在評論區,多空雙方展開了激烈爭執,不過總體上還是多頭占據優勢,因為誰也不想被視為“因為沒有房子,所以希望房價下跌”——那就意味著你是一個徹頭徹尾的Loser, 而在知乎的第一生存法則是“絕不能被視為Loser”。

在討論進行了兩三天之后,突然有人想起了什么,于是在評論區留言:“咦,等等,2022年4月你是怎么在上海買房的?!”

這個巨大的BUG居然存在了這么久才被發現,只有一個可能的解釋:評論區的所有人(以及答主本人)都沒有嘗試過在2022年二季度的上海買房。答主立即意識到了這一點,馬上將正文中的“今年4月”改為“今年2月”。有趣的是,在發現BUG之后,評論區異乎尋常的平靜,也許是大家都在忙著刪評論,也許是本來就沒人指望展開任何有營養的討論。

總而言之,知乎嘛,不就是個玩的地方。Why so serious?

嚴格的說,對于創作者而言,所有社交媒體都承載著三重價值:第一找優越感;第二是賺錢;第三是社交或積累人脈。顯然,知乎是一個很不適合賺錢的地方,如果一個想賺錢的KOL竟然選擇知乎而非抖音、小紅書、微信公眾號為主陣地,那他肯定是跟錢過不去;早期的知乎曾經很適合積累專業人脈,但隨著用戶群的急劇擴大,這個功能也喪失殆盡。因此,“找優越感”成為了知乎的最佳生態位,而什么有比編段子吹牛皮更適合建立優越感的呢?于是有了下面這首知乎用戶耳熟能詳的經典民謠:

“謝邀。

人在美國,剛下航母。

麻省畢業,長相彥祖。

玉樹臨風,一米八五。

白宮任職,通今博古。

面見普京,會晤川普。

剛訂完婚,沙特公主。

鶴發童顏,仙風道骨。

神功護體,青春永駐。

悟道修仙,心無旁騖。

閑來無事,玩玩知乎。

熟人太多,利益相關,匿了匿了。

以上。”

(感謝某知乎匿名用戶的創作。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文字流芳百世。)

上面這段是韻文,可能還不夠通俗。所以我還原創了一個散文段子,僅僅在自己的微信群里小范圍流傳過,與上文精神是一致的:

“謝邀。人在美國,剛出頭等艙,晚上去見扎克伯格。但是,高盛前同事(馬上升合伙人)非要請喝酒,讓我很頭騰。這讓我想起十年前,同時被哈佛、耶魯、斯坦福全獎錄取的時候,在某要害部門擔任廳長的父親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如果沒有信心以最高榮譽畢業,就別去了,隨便讀個清華算了吧,我賣幾套湯臣一品的房子,養你沒問題。’當時,我的校花女朋友拼命鼓勵我,還教我拉丁文日常對話,以備不時之需。前幾天看到她當選世界小姐的消息,讓我很高興。好了,接我的加長型勞斯萊斯到了,回頭再跟大家分享。以上。”

——以上摘自本人2019年8月的微信朋友圈,歡迎轉載,不用注明出處。

啊,人生啊。無論人生多么痛苦,只要刷一刷知乎,看看KOL及匿名用戶們使出渾身解數的自吹與互吹,我們就可以笑口常開了。誰需要脫口秀?誰需要德云社?誰還需要開心麻花?在疫情宅家期間,我的一位朋友發明過一種極富創意的娛樂方式:把一條知乎高贊回答發到微信小群,看看群友們花多長時間能找出其中所有的吹牛和浮夸之處。這個娛樂方式為我們五十多位群友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既然是吹牛和編段子,就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矛盾。整個知乎都籠罩在矛盾之中,其中最大的一個矛盾就是:明明人人年薪百萬,卻還處處流露著一股“不愿消費”的情緒。眾所周知,在知乎,一切消費品都會被指為“智商稅”:鉆石是智商稅,玉石是智商稅,高端顯卡是智商稅,游戲本是智商稅,手游氪金是智商稅,掃地機器人是智商稅,所有標價高于二十萬元的車是智商稅,所有美妝護膚用品全是智商稅……

每天都有無數自稱年薪百萬的社會精英,寫下幾千字的長篇大論,向你論證為為什么肯德基瘋狂星期四的優惠活動趕不上隔壁麥當勞,所以也是智商稅。大型滑稽。

別誤會,知乎用戶確實有社會精英,總體而言肯定是有消費能力的。但是有句話叫“包子有肉不在褶上”,無論用戶有沒有消費能力,他們都不會在知乎表現出來。這幾乎已經成為了知乎的一種“社區文化”。我們可以說:

  • B站的社區文化是“唉,資本;唉,昂撒;唉,美國”;

  • 小紅書的社區文化是“我漂亮我聰明我還愿意讓你圍觀,羨慕不?”;

  • 微博的社區文化是“你竟敢對我家哥哥陰陽怪氣,給你拼了!”;

  • 雪球的社區文化是“我一年四季關燈吃面,但我是股神”;

  • 知乎的社區文化是“我年薪百萬、常春藤博士畢業,但我太聰明,以至于從不亂花錢”。

所以你可以理解,為什么知乎從來沒有成為一個主流廣告平臺,它的商業化程度比公認商業化孱弱的B站還要低。在知乎,大家除了會把一切消費品打成智商稅,還會把一切大金主打成“爛公司”。請注意,在這一點上,知乎比B站還是公平一點的——后者的用戶會把火力集中在“互聯網巨頭”身上,卻盛贊華為、大型央企等“中國經濟的脊梁”;前者的用戶則是一視同仁地猛打,管你是華為還是阿里,是騰訊還是米哈游,是中移動還是小米……反正一言以蔽之,“爛公司”。

我平時刷知乎的主要目的是看段子。但是最近一年,我明顯地發現,可能是市道不好,導致知乎KOL(以及匿名用戶)編段子的水平也日益下降,氣度越來越小了。這嚴重影響了知乎對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人的娛樂價值。具體而言:

  • 以前是暢想“做出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算不了什么”,“我手頭的商業計劃書已經吸引了8家VC的注意”,“有一艘自己的大型游艇對談生意而言好處很多”;現在則只能幻想“我在徐匯濱江買的房子,半年多賺了800萬”。下降了至少兩個數量級。

  • 以前是豪氣干云地發問“我選調進了體制,若干年后能不能對大政方針有影響力”;然后墜落為“在體制內如果一輩子混不上廳級算不算失敗”;然后進一步墜落為“在小縣城考公成功后如何盡快升為科級實職”。目測接下來也沒有墜落空間了?

  • 以前是隨便誰都自稱認識徐翔、雷軍、王思聰,在工體酒吧包廂里見過王思聰的答主有數百人(那個問題至今還在,你可以去參觀);現在只敢自稱認識本地的市長、廳長,故作神秘地提一句“他兒子是我大學同學”或“他跟我住在同一個小區喔”。

這一點在職場類或個人發展類的話題體現得尤其明顯。2018年以前,熱門問題都在指導大家怎么盡快在互聯網、金融等“高端金領行業”完成原始積累,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2019-22年,熱門問題變成了如何考上或選調進熱門廳局,一邊步步高升,一邊利用關系網把自家七姑八大姨都安排上;現在,最熱門的問題是“在體制內擺爛真的不會被開除嗎”,以及“讀博期間如何既躺平又能按時畢業”。

或許我們可以說,在被現實毒打過之后,知乎更接地氣了,更“真實”了。可是對數百萬像我這樣的知乎潛水用戶而言,這絕非好事——我們都知道“知乎,與全世界分享你剛編的故事”,但我們想看的就是剛編的故事,編的越大氣、越恢弘、越不接地越好。是的,我們都知道知乎上真正認識王思聰的用戶幾乎為零;我們也都知道他們做不出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沒有游艇(哪怕是最小的那種),晚上不會跟扎克伯格一起吃飯。可這就是娛樂的意義所在啊!我們都知道現實中的郭德綱跟于謙夫人并沒有一腿,也知道現實中的于謙他爹不姓王,但這并沒有妨礙我們為德云社貢獻門票。市道越不好,你做的夢難道不應該越大才對嘛?

在我看來,知乎編的段子越來越小氣,除了宏觀環境的原因之外,還有商業環境的原因:最近兩年,知乎鹽選(付費內容訂閱)的發展態勢還不錯,儼然有成為收入和利潤擔當的勢頭。至少有三個朋友對我說過,他們被知乎鹽選官方賬號下的內容吸引,隨手就訂閱了,反正價格也不算貴。知乎鹽選里面有各種各樣的內容,但是最吸引流量、最受歡迎的是短篇小說,也就是“剛編的故事”。

我相信,你一定在知乎時間線上刷到過無數次下面的故事:

  • “取經回來第三天,有人在天庭的花壇邊發現了豬八戒的尸體。”

  • “你曾是盲人,你復明了,耳邊突然傳來一個聲音:‘不要告訴他們你能看見’。”

  • “男朋友給了綠茶一個最好的考評分,還縱容綠茶搶我的客戶。”

  • “白天看著喜羊羊,晚上變身大灰狼,弟弟能對姐姐有什么壞心思呢?”

在大部分情況下,你會跟我一樣,毫不猶豫地叉掉這條消息,甚至要求系統屏蔽知乎鹽選賬號。但是沒有用,它們還是會反復出現。總歸會有一群人(比例還不太小)好奇地讀下去,讀到關鍵時刻被提示付費,然后就入坑了。這是知乎目前增長最快的商業化板塊,也是作者最容易賺到錢的途徑。那些真正的編故事高手,不禁陷入了沉思:“與其編吸引眼球卻不賺錢的故事,為什么不干脆編能賣錢的故事?”

換句話說,當“找優越感的需求”與“賺錢的需求”發生矛盾的時候,水平最高的一批寫手選擇了后者。對于那些像我一樣,對短篇小說不感興趣、只想靜靜看人裝X出洋相的圍觀群眾而言,知乎的吸引力反而大幅下滑。所以,現在我的興趣點已經轉向了歷史板塊,看“知乎大神”們如何把歷史討論變成一種飯圈討論——現在三國話題是蜀粉占據絕對優勢、魏粉跟在蜀粉屁股后面一起踩吳粉;唐代話題流行吹唐高宗(這個邏輯讓我頗為驚訝),五代十國話題則流行吹周世宗。這些話題勉強還能看,就是趣味大不如前,還不如N刷《間諜過家家》。

附帶說一句,通過“知乎鹽選”賣短篇小說,這一招雖然能解燃眉之急,但是上限很低。微信、頭條、閱文……等巨頭沒有積極染指這一領域,恰恰是覺得不值得去做。例如我那三位訂閱了鹽選的朋友,已經有兩個明確表示到期不會再續訂,因為“知乎的故事看來看去都一個味道”,而且真正有懸念、讓人有付費欲望的只是極少數。

我無比期待著“鹽選”失去熱度的那一天,因為那意味著一批寫手將回到原來的編段子路線,繼續講述他們與王思聰在工體酒吧包廂、與馬云在西班牙游艇上的故事。與此同時,我又害怕這一天的到來,因為這可能意味著知乎最靠譜的商業化路徑失敗,假如社區因此生存不下去,我們還要到哪里去看段子呢?

矛盾啊,矛盾。這人生,這社會,這人類世界,不就是在矛盾之中慢慢前進的嗎?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標簽:知乎
用戶無頭像

網友整理

注冊時間:

網站:5 個   小程序:0 個  文章:12 篇

  • 51998

    網站

  • 12

    小程序

  • 1030137

    文章

  • 747

    會員

趕快注冊賬號,推廣您的網站吧!
最新入駐小程序

數獨大挑戰2018-06-03

數獨一種數學游戲,玩家需要根據9

答題星2018-06-03

您可以通過答題星輕松地創建試卷

全階人生考試2018-06-03

各種考試題,題庫,初中,高中,大學四六

運動步數有氧達人2018-06-03

記錄運動步數,積累氧氣值。還可偷

每日養生app2018-06-03

每日養生,天天健康

體育訓練成績評定2018-06-03

通用課目體育訓練成績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