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資源部、中國銀保監會印發《關于協同做好不動產“帶押過戶”便民利企服務的通知》,對協同做好不動產“帶押過戶”做出全面部署。

兩部門明確,各地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以“三個拓展”全面推進“帶押過戶”:
推動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率先實現,并逐步向其他市縣拓展; 推動同一銀行業金融機構率先實現,并逐步向跨銀行業金融機構拓展; 推動住宅類不動產率先實現,并逐步向工業、商業等類型不動產拓展,最終實現地域范圍、金融機構和不動產類型“帶押過戶”全覆蓋。兩部門要求各地結合本地實際,確定適宜的辦理模式。尤其是買賣雙方涉及不同貸款方的業務,鼓勵各地積極引入預告登記,防止“一房二賣”,防范抵押權懸空等風險,維護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保障金融安全。
相關專業人士介紹,民法典第四百零六條明確規定“抵押期間,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財產。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這為不動產“帶押過戶”提供了法律依據。2021年,自然資源部印發了《關于做好不動產抵押權登記工作的通知》,明確已抵押不動產轉移的具體辦理要求,在登記制度方面做好了與民法典的銜接。
新聞多一點>>
什么是不動產“帶押過戶”?
不動產“帶押過戶”是指根據民法典規定,已經抵押的不動產買賣轉移時,不需要提前歸還舊貸款、注銷抵押權,即可完成過戶、再次抵押和發放新貸款等手續,實現不動產登記和抵押貸款的有效銜接。
據了解,目前,全國共有15個省份100多個地市開展了不動產“帶押過戶”,共辦理業務1.3萬多筆,其中天津、山西、山東、江蘇、浙江、福建、湖北等省份已經全面開展。
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不動產登記處副處長許培介紹,在各地具體推行的過程中,形成了三種“帶押過戶”模式。一是新舊抵押權組合模式,通過借新貸,還舊貸無縫銜接,實現“帶押過戶”。二是新舊抵押權分段模式,借新貸、過戶后還舊貸。三是抵押權變更模式,買賣雙方涉及的貸款銀行達成一致,約定抵押權變更等內容,登記機構合并辦理轉移登記、抵押權轉移登記以及變更登記。
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副局長趙燕表示,不管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還是保護各方權益,實施不動產“帶押過戶”針對的就是企業群眾進行不動產買賣轉移時的難點、痛點和堵點。
不動產“帶押過戶”實行以前,對于企業群眾來說,已抵押的不動產買賣轉移的,需要先籌集資金歸還貸款、辦理不動產抵押注銷,再辦理不動產轉移、申請新貸款、辦理新抵押權登記,不僅交易成本高、時間長,而且流程繁瑣復雜,這些成為企業群眾辦事的難點、痛點、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