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課不上進只上香?”據報道,燒香拜佛近來在年輕群體中頗為流行。還有數據稱,今年2月以來,預定寺廟景區門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近50%。連帶著社交媒體,每到祈福旺季,都會被電子禱告刷屏。
對廣大年輕人的“突然佛系”,不少人十分憂心,認為這純屬年紀輕輕消極避世。其實,大可不必上綱上線。正如有網友所言,進廟上香未見得就是要“求菩薩顯靈”,有時不過是一種心靈減壓。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就是喜歡那種清幽禪靜的環境,或將其當做旅行途中的一個站點,購買手串佛珠之類,希冀的也無非一個“好兆頭”。就像風靡一時的“樹洞”,把自己難以對他人言說的心事吐露,也像不斷普及的“心理輔導”,讓大家得以歇歇腳步、舒緩情緒,為下一次出發蓄力罷了。
事實上,與其憂心年輕人上香,不如關心他們在“求”什么。當下社會生活節奏太快,不確定性極大提高,初入社會的年輕人,面臨的煩惱和挑戰比以往更多。工作選擇、談婚論嫁、適應社會等各種壓力接踵而至,生育子女、贍養老人、自我提升等操心事分外集中,而就所處人生階段而言,他們剛剛接觸社會,生活經驗不足,也難免對現實的復雜程度預估不夠,都可能造成一定的迷茫與無措。在這個時候,祈福許愿、期待美好實屬人之常情,大可不必渲染什么遁世逃離,似乎是不得了的大事。
青春如白駒過隙,怎么才能過得豐富而有意義,幾乎是每一代年輕人的困惑。闖過眼前的迷茫,開啟廣闊的人生,既需要個體自身的努力,也離不開社會支持的援手。關注年輕人的所思、所憂、所盼,努力為他們提供更加豐富的舞臺,給予他們才能施展的空間,方方面面都需要行動起來。也許,有時候不經意的問候,雪中送炭的援手,就是年輕人頂過壓力、跨過坎坷的重要支點。
“早起上完香不耽誤坐地鐵搬磚”,誰還不是一邊祈福一邊奮斗?其實,年輕人從來都是最富朝氣、最有進取心的可愛群體。正如路遙在《平凡的世界》的那句感慨——“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滿泥濘”。人生漫漫,盡管此刻跌跌撞撞,但只要堅持走下去,必能迎來一樹一樹的花開。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評論員 田聞之
編輯 湯華臻
流程編輯 馬曉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