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篩選過的“造富神話”蒙蔽了雙眼。
▲2020年5月29日下午,成都市中心的成府路,水果商販騎著三輪車去擺攤。新京報資料圖據上游新聞報道,護士兼職擺攤兩周賺1.5萬后全職開店、“95后”大廠裸辭賣盒飯月掙4萬……關于年輕人擺攤致富的案例在網絡上屢見不鮮。
這些故事大多大同小異。比如對忙碌、內卷的工作感到厭倦,對自身的財務狀況還有更高的期待,想干點兒副業。于是,在一番調研之后,果斷選擇擺攤,最后結果似乎也不錯,擺攤收益很好,以至于辭去主業專職擺攤了。
這些案例都是被媒體挖掘出來的,在相關的報道中,這些年輕人有著敏銳的商業嗅覺、敢想敢做的行動力,加之運氣上佳,很快在“擺攤界”取得了成功。而這樣的故事,顯然也賺足了眼球,吸引著躍躍欲試的年輕人紛紛投身其中。
某招聘機構發布的《2021大學生就業力報告》也顯示,如今“年輕人的就業去向呈現多元化趨勢,選擇自由職業、自主創業和慢就業等方向的人數在逐年遞增”。這顯示了新的就業取向,很多年輕人更傾向自由、從容、感興趣的工作,而不再是執著于傳統的“體面”“穩定”。
而擺攤,無疑能符合年輕人的脾胃。擺攤門檻低,資金要求也不高,還沒有“老板”“領導”和復雜職場人際關系。年輕人完全可以輕裝上陣,一個鋪蓋或一個汽車后備廂,就可以來去自由、瀟灑從容。且擺攤的每一筆收入,都是對自己努力的直觀報償,不用再眼巴巴地等著“發薪日”,這種自我掌控的感覺,可以想見對年輕人很有吸引力。
但在誘惑面前,可能還是要清醒一些:那些成功案例,其實是被選中的;而遍地都是的“造富神話”,更像是一種情緒釋放,而非真實的市場反應。
擺攤的門檻低,幾乎不需要太高的資金成本,也不用煩瑣的店面租賃等。但這一定意味著入局者眾、競爭激烈,這也一定會帶來新的“內卷”——選址、質量、包裝等,都會面臨更加嚴苛的市場選擇。
同時擺攤的“隨意”,也可能成為其隱患。比如食品安全、三無產品等,擺攤更有可能面臨這類法律風險。對于消費者來說,這些或許就是地攤購物的“元問題”,由此產生的法律糾紛可能層出不窮。
其實在網絡上一搜就能發現,相比于上熱搜的造富神話,擺攤“勸退”的帖子更是不少。許多腦門一熱就入局的年輕人,等到真的置身其中會發現,看似低門檻的擺攤卻有非常多的門道,甚至遇到許多始料未及的困難。難以搶到好位置、無法預估客流量、長時間站立的辛苦等,很快就讓擺攤喪失盈利能力,也讓一場轟轟烈烈的創業迅速熄火。
說這些,倒也不是給年輕人潑冷水,但有必要提醒年輕人的是,入局前不妨保持一份清醒和冷靜——擺攤不等于發財,也不代表適合每一個人。個人稟賦不同,知識積累也不同,各行各業也終究有可見或不可見的門檻。對擺攤,不可低估,也不必抱有浪漫化的想象。
不可否認,現在的年輕人頗有一點兒“副業焦慮”的樣子,不停地尋找著各種造富機會。就像此前炒作的年輕人兼職,鋪天蓋地的各種廣告,有多少年輕人最后不過是被良莠不齊的培訓班收割了一波。現如今面對擺攤的火熱,年輕人也要擦亮雙眼,避免貿然進場后只剩“一地雞毛”。
最后,也希望有志于擺攤的年輕人,可以理性評估自身條件和行業現狀,在做好充足準備之后投身其中。有一點應該是肯定的,那些月入數萬的背后,絕不可能是輕輕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