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3月12日電 題:硅谷銀行風波對中國市場有何影響?
作者 許維鴻 甬興證券副總裁
當地時間3月10日,硅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因資不抵債遭金融監管部門關閉。此前一日,硅谷銀行股價暴跌逾60%,創紀錄最大跌幅,引起市場極大關注。硅谷銀行破產因何而起?是否會蔓延至中國市場?
硅谷銀行為何破產?
硅谷銀行是何方神圣?硅谷銀行1983年成立于美國,是主要專注于服務科技型企業的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硅谷銀行是在美國互聯網產業發展初期就成立的銀行,伴隨著科創型企業的發展成長,成功幫助過Facebook(臉書)、Twitter(推特)等明星企業,可謂是根植于硅谷的老牌科創型銀行。
不過,近5至10年來,硅谷銀行沒有在“老本行”也即科創企業投資領域有過多的成績,而是開始做傳統銀行業務如債券投資等一些所謂低風險投資。此次出現問題的也恰恰是這低風險領域的業務。
這一次,硅谷銀行爆發流動性危機導致擠兌、破產,直接原因是硅谷銀行的證券投資組合虧損,因而決定采取措施提振資本,硅谷銀行表示會發行股票、出售其投資組合中幾乎所有的可供出售證券,并更新了對2023年的預測,包括預計凈利息收入將大幅下降等。
而這跟美聯儲過去一年的持續加息直接相關。債券等固定收益投資是專業性很強的金融業務,看來并非硅谷銀行高管們熟悉的領域,而進行相關投資需要放杠桿,俗稱借短貸長。屋漏偏逢連夜雨,美聯儲2022年持續、快速、大幅度加息,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倒掛嚴重,所有銀行的美元債券損失慘重,造成硅谷銀行資不抵債、黯然離場。
不過,雖然表征在美聯儲加息,但硅谷銀行的危機有著更深層次的來自自身的影響。實際上,近幾年來美國并沒有出現更多科技創新類的可投資增長點。不同于之前臉書、亞馬遜、推特等,如今美國討論更多的AI、元宇宙、虛擬貨幣、ChatGPT等要么是炒冷飯的老故事,要么是缺乏應用場景,往往討論度只有一陣子。硅谷銀行作為服務科技型企業的商業銀行,缺少了可投資的增長點、缺少了“故事”,便沒了挺直腰桿的主心骨,這是硅谷銀行危機的深層次原因。
會是下一場“雷曼危機”嗎?
有些觀點擔心硅谷銀行的危機會否出現在其他美國銀行身上?以至于會否發生再一次“雷曼危機”?
就美聯儲持續加息而造成固定收益債券等投資組合資產減值的角度看,硅谷銀行的業績下跌情況,有一定可能會出現在其他美國銀行身上。這也是市場擔憂其他銀行資產負債表縮水,進而使整個美股銀行板塊出現下跌的原因之一。
不過,對于再一次“雷曼危機”觀點,筆者認為目前不足以擔心至此,硅谷銀行是2000億美元級別的中等規模銀行,本身體量不大,只能說是美國金融業的冰山一角,與雷曼兄弟的體量更難以相比。而且,此次硅谷銀行的危機根本原因還是缺乏新的熱點或利潤增長點,并非實體經濟的資產泡沫破裂所致,而當年雷曼兄弟事件是由于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進而影響了整個銀行體系,情況與今日不可相比。
對中國市場有何影響?
前文提到,硅谷銀行的危機有美聯儲加息的影響。而美聯儲加息自然不只影響美國,也影響著全球資本市場。
首先,比較明顯的是反應在股票市場。美聯儲加息造成全球資本回流美國,造成港股在2022年的下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A股走勢。而2022年年底至2023年初的這一輪反彈(港股率先反彈,A股跟著反彈),一定程度上也是資本市場對于美聯儲加息進入下半場或進入尾聲的樂觀預期所致。更具體地看,美聯儲2022年的加息造成美國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縮水,部分美國銀行計提債券投資損失,引起市場擔憂,進而導致美股下跌,這也可能帶動港股及A股走勢。
其次,硅谷銀行此次危機也間接為中國的銀行業提了個醒:金融機構的管理層高管既要懂投資銀行、商業銀行的自身業務,也要懂對投資組合的管理。銀行的債券投資部門是非常重要的部門,它具有杠桿投資結構,因此對它的杠桿率、信用債評級等風險控制非常重要。2022年底中國債券市場價格下跌,許多券商、銀行也遭到損失,包括理財產品凈值出現較明顯的下跌,這其實與硅谷銀行因為債券投資組合虧損拖累銀行有相似之處。硅谷銀行的危機也將是對中國銀行業的一個警示。(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