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預期的是,在全面注冊制落地之后,將為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豐沛的能量支持。
▲2023年2月1日起,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正式啟動。資料圖。圖/IC photo新京報社論
據證監會發布的通知,自2023年2月1日起,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正式啟動。《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上市公司證券發行注冊管理辦法》等規則已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至此,持續多年的注冊制改革迎來關鍵性里程碑。
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指出,本次改革借鑒科創板、創業板經驗,以更加市場化便利化為導向,進一步改進主板交易制度。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新股上市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二是優化盤中臨時停牌制度。三是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納入融資融券標的,優化轉融通機制,擴大融券券源范圍。
自1990年A股市場啟程以來,中國資本市場制度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從未停止。近年來,資本市場制度建設更是全面提速。而注冊制毫無疑問是本輪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工程。從2018年11月科創板注冊制“試點”,2019年起更是陸續經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試水,再到如今資本市場正式迎來全面實行注冊制,隨著這些重大改革相繼成功落地實施,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架構也已經基本落成,并得到了市場的充分檢驗。可以看到,發行、上市、交易、持續監管等基礎制度,如今都在不斷實現體系化改善的過程之中。
如今,我國資本市場實現了從核準制向注冊制的跨越,看起來這似乎只是資本市場進入方式的一次轉變,但恰恰這一扇大門,在資本市場的整體發展中扮演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角色。
應該說,在一定歷史階段,受限于資本市場發展歷程較短、配套監管不夠完善等因素,IPO(一般指首次公開募股)企業上市發行核準制度有其存在的歷史價值,在中國資本市場走過初創期過程中發揮了保駕護航的重要作用。
但與此同時需看到,與核準制并存的,是殼資源炒作、上市難、IPO屢屢出現“堰塞湖”等多重問題,特別是隨著中國經濟體量的不斷增長,有限的資本市場容量,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資本市場對經濟發展支撐作用的發揮。
從其他發達經濟體的發展經驗來看,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對于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企業發展需要資金支持,但以往受限于資本市場的高門檻,很多有成長價值的市場主體需要等待很長時間,有的甚至還可能與資本市場失之交臂,這不僅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創新投入,反過來也使得A股市場往往遭遇缺乏優質成長性投資標的的質疑。
如今,隨著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正式啟動,以往存在的門檻被拆除,對于廣大市場主體來說,這一刻的到來,意味著之前受限制的資本市場大門被完全打開,也意味著市場主體站在了一條更為公平公開的起跑線之上。誰能獲得投資者的青睞,考驗的將是公司的真正硬實力,而不是講故事的炫技。
在未來,對于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來說,都能夠在對應的資本市場板塊中找到自己的融資支持。可以預期的是,在全面注冊制落地之后,更多市場主體參與、交投更為活躍,而資金流通更為順暢的金融體系,將為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豐沛的能量支持。
當然,也需看到,全面注冊制的落地并不意味著改革的停止,資本市場制度的現代化建設依然是一個長期工程。相比成熟資本市場百年發展經驗,我們依然還需要持續優化市場結構和生態,更好發揮資本形成和資源配置功能。從橫向來看,未來同樣更需要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步伐,推動滬倫通機制拓展優化,穩步擴大商品和金融期貨市場雙向開放,豐富國際化品種供給,全面提升資本市場制度競爭力。
編輯/遲道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