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深夜最人潮的地方不是三里屯也不是工體,而是北京東五環的大柳樹市場。如果凌晨3點來,你會看到這里熙熙攘攘,人們擦肩而過,但每個人都只是默默地走來走去,沒有人發出任何聲音。
每個攤位前只有微弱的燈光,賣家不喊,買家不問價。
當地人稱之為“鬼市”。它不僅有特定的開門時間,而且還有統一的關門時間。很多外行人一聽就一頭霧水,有的人一聽到“鬼市”二字,都能驚出一身冷汗。
吸引了大批商販和古玩愛好者的“鬼市”究竟是何來歷?
“鬼市”的由來
鬼市文化其實從古至今一直流傳至今。那時候的“鬼市”和黑市沒什么兩樣,基本上賣什么都買不到。
有的人用自己的剩飯補錢,眼瞎的可以一個一個賣掉;有的人帶著偷來的贓物,趕快賣掉。
甚至還有紈绔子弟偷家里的寶物換錢,古玩字畫、瓷花瓶,這些都是“鬼市”里的“好東西”,普通人難得一見看他們。不過,即便是這些稀世珍寶,也基本都不是很光彩,生怕戳中人的脊梁骨,不愿讓人看到。
“鬼市”里的鬼,恐怕有些賣家心里也有“鬼”的意思。
久而久之,這個半夜開張的隱蔽處逐漸形成了集市。大家心照不宣,半夜前來賣貨,天一亮就撤退。“鬼市”文化一直延續至今。
“鬼市”的規則:看貨不問價,看貨不看人
“不買就別問,決定買就買”它,我會告訴你的。”基本上去鬼市,隨便問個價錢,人家就會被老板這樣訓斥。
因為鬼市的特殊性,“看貨不問價”也是買賣雙方的一種默契。自知見不得光的賣家見人就出價,很容易生氣。他們只會給真正想買的人一個價格。
不過,如今的“鬼市”雖然沒有什么黑幕,但也延續著以往的“江湖規矩”。你隨便問價,賣家就會把你當外人。
“看貨不看人”的規律,與“看貨不問價”如出一轍。
賣家的攤位前往往只有微弱的燈光,讓你只能看清商品,看不清他們的臉。
為了方便現在有經驗的買家,他們一般都會自帶手電筒照亮商品,但也嚴禁照亮賣家的臉,否則賣家也會不滿意。
《鬼市》也是中國萬億文娛市場的縮影
時代變了。盡管“鬼市”文化一直流傳至今,但現在的“鬼市”已經逐漸發生了變化。近年來,各種珠串、工藝品大行其道,舊款悄然退出市場。
“鬼市”悄然發生變化,也是中國萬億文娛市場的縮影。
這幾年,隨著文玩市場的繁榮,大量假冒偽劣產品涌入文玩市場。很難找到真正的老貨和正品。這也是文玩人心中的隱痛。
以我一個混跡沉香圈多年的朋友為例。他告訴我,現在的沉香市場不比以前差,假貨泛濫。如果不學點真本事,出門基本上就得被商家下藥了。他最近在看這本書《破解沉香投資收藏謎中謎》。據他說,是他們圈子里的一位老先生推薦的。不僅詳細描述了如何辨別沉香的真假、產地,還寫了各種行業套路和行業。內幕。
本書作者孫玉輝深耕行業十余年。十年來,他每年都堅持飛到國外親自上香。圈內寶貴的精神財富。
中國文化游戲市場還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洗牌,如同“鬼市”的變遷。我們都認為,這種“變化”是短暫的,是市場沉淀的正常過程。
縱然文玩市場跌宕起伏,但文玩精神依然是中國寶貴的傳統文化,也承載著我國的歷史變遷,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