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否極泰來——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幾點判斷
來源 澤平宏觀
我們判斷,事情正在起變化,曙光乍現,未來1個季度左右是關鍵時期,投資者可以對未來適度樂觀些。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開會議,2023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是“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大力提振市場信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5日至16日召開,強調“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
凡事物極必反,否極泰來。放在中長期的角度,市場投資者可以對中國經濟未來前景邊際樂觀起來。
過去壓制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主要是四大因素:美聯儲強力加息收緊貨幣、疫情反復、房地產市場調整、民營經濟信心不振。
現在事情正在起變化,這四大因素均在邊際改善:
1、美聯儲加息放緩,這是重大方向性利好。12月美聯儲議息會議宣布加息50個bp,是連續四個月加息75bp后的首次放緩,主因是美國經濟和通脹放緩。
2、防疫措施科學優化,經濟活動全面放開,經濟逐步恢復正規。四季度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重大信號,經濟工作的重點是“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大力提振市場信心”。
3、近期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先后出臺政策,穩樓市“三箭齊發”,形成了信貸、債券、股權等三大融資政策支持體系,從保交樓到保房企三好生,房地產迎來了困境反轉的政策拐點;
4、政策明確提出,推動平臺經濟完成專項整改,推出“綠燈”投資案例,規范和提振民營經濟信心,為創新和就業作出貢獻。
從長期投資的角度,珍惜歷史性低谷期的黃金般估值,風物長宜放眼量。
我們在2020年初倡導“新基建、新能源”,2022年3月提出“從今天起開始樂觀”,7月中旬預判“中性震蕩市”,11月提出“否極泰來,事情正在起變化”。
當務之急是把發展放在首要任務,是該全力拼經濟了。如果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各種問題和風險就會暴露甚至激化。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只要我們把發展放在首要任務,重啟經濟,中國經濟有望重新引領全球。
底部靠信仰,頂部靠理智。沒有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國致富,越是在關鍵時刻,越要和她站在一起。
近期發布文章《否極泰來》《當務之急是把發展放在首要任務,是該全力拼經濟了》《關于放開經濟活動的建議》,以科學家的精神,建設性的態度,推動社會進步。位卑未敢忘憂國,以不負幾千年來讀書人的士大夫精神。
一、美聯儲主席表示12月份加息步伐將放慢,美國通脹水平高位回落,美聯儲加息節奏預期放緩,美元強勢周期已是強弩之末,這是重大方向性利好
12月美聯儲議息會議宣布加息50個bp,將聯邦利率區間抬升至4.25%-4.5%,是連續四個月加息75bp后的首次放緩。
未來美聯儲加息節奏或繼續放緩,但將維持一定的高利率水平。點陣圖顯示2023年的加息峰值在5.1%;鮑威爾發言也表示,需要將利率保持在高水平,在對通脹回落至2%有信心之前,美聯儲不會降息。
美國通脹下行趨勢已經確立,支撐美聯儲放緩加息。美國CPI自2022年6月達到同比9.1%的高點后開始回落,近2個月更是超預期回落,11月美國CPI同比7.1%,比10月繼續下降0.6個百分點,環比0.1%。美國核心CPI同比6.0%,比10月下降0.3個百分點,環比0.2%。
今年美聯儲采取了40年來最大力度的加息政策,連續6次加息,最近的4次是75BP,大幅收緊金融條件,導致美元指數強勢、全球資本流出、股票市場動蕩。同時,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美國的房屋銷售、消費者信心指數、制造業PMI等開始回落,現在輪到通脹水平下降。
美國通脹水平高位回落,這為貨幣政策調整贏得了時間窗口,也為全球資本市場贏得了喘息之機。美股、歐洲等股票市場出現報復性反彈也就不難理解。
我們預計強勢美元周期已是強弩之末。好消息是未來人民幣貶值和資本流出壓力緩解,近期人民幣匯率重回“6”時代,壞消息是由于歐美經濟放緩,外需和出口收縮。
如果這是美元強勢周期由盛轉衰的標志性信號,那么這對中國經濟、資本市場和黃金市場是方向性利好。這是值得重視的。
美國在滯脹,歐洲在衰退,中國在筑底,這就是世界經濟三大版圖的景象。
我們對未來世界經濟三大判斷:第一大判斷,歐洲有可能爆發全面經濟金融危機,提防歐債危機重演,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可能也難逃一劫;第二大判斷,全球經濟正在開啟新一輪深度衰退,美國經濟也難以幸免獨善其身;第三大判斷,如果作出科學應對,中國經濟有望重新引領全球,關鍵是科學防控、新基建、新能源、民營經濟重獲信心、平臺經濟發揮創新作用、穩樓市房地產軟著陸等。
二、近期國內物價、出口、PMI等數據回落,為新一輪貨幣寬松和穩增長打開了空間
出口和外需大幅回落,意味著擴大內需、拼經濟的重要性緊迫性提升。11月出口同比-8.9%,比10月降幅擴大8.7個百分點,增速創2020年3月以來新低。主因海外需求回落拖累,對發達經濟體出口和高技術產品出口均明顯下滑。我們維持做好應對全球經濟新一輪衰退周期的判斷。出口大幅回落,主要受美歐經濟放緩外需收縮影響,12月美、歐、日、韓的制造業PMI指數分別為46.2%、47.8%、48.9%和47.1%,全球制造業PMI降至48.6%,連續四個月收縮。在外需持續大幅回落的背景下,穩增長擴大內需的重要性提升,新基建、穩樓市、降息降準等值得期待。
物價大幅回落,通縮風險上升,為貨幣寬松打開了空間。11月CPI同比上漲1.6%,比10月回落0.5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落;核心CPI同比0.6%,持續處于低位。PPI同比-1.3%,與10月持平,連續兩個月負增長。反映居民和企業需求均疲軟,PPI落入負增長區間,存在通縮風險。通脹對貨幣政策掣肘大幅減弱,同時由于美元指數回落帶來的人民幣貶值壓力減輕,貨幣政策寬松的空間已經打開。
11月社融信貸數據放緩,預示著未來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這進一步為穩增長寬信用提供了契機。1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0.0%,前值10.3%。新增社會融資規模1.99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少增6109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1.21萬億元,前值6152億元。M2貨幣供應同比增長12.4%,前值11.8%;M1同比增速4.6%,較上月大幅回落1.2個百分點,M2與M1剪刀差持續擴大,反映實體經濟活躍度下降。
12月PMI和高頻數據顯示經濟顯著收縮,未來全力拼經濟,推動中國經濟走出低谷,走向回暖復蘇。12月制造業和非制造業PMI分別為47.0%和41.6%,分別比上月降1.0和5.1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新訂單、新出口訂單下滑;服務業尤其是接觸性聚集性服務業收縮明顯。穩增長就是穩就業,重點關注解決就業主力的小微企業經營困境。12月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8.3%、46.4%和44.7%,比11月下滑0.8、1.7和0.9個百分點。大、中、小型企業主要經營指標均景氣收縮,市場主體仍需政策支持。
三、支持民營房企融資的“三箭齊發”,傳遞出三好生還是要保的,是該出手穩樓市了
證監會副主席李超發言指出,要進一步擴大REITs試點范圍,盡快覆蓋到新能源、水利、新基建等基礎設施領域,加快打造REITs市場的保障性租賃住房板塊,研究推動試點范圍拓展到市場化的長租房及商業不動產等領域;進一步明確REITs稅收征管細則,推動社保基金、養老金、企業年金等配置型長期機構投資者參與投資。
11月28日,證監會射出“第三支箭”,決定在股權融資方面調整優化五項措施,恢復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資。房企股權融資時隔6年再次放開,意義重大,助力優質房企改善融資和資產負債表。措施包括:1)恢復涉房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及配套融資;2)恢復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資;3)調整完善房地產企業境外市場上市政策;4)進一步發揮REITs盤活房企存量資產作用;5)積極發揮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作用。
11月8日,交易商協會發文稱,在人民銀行的支持和指導下,交易商協會繼續推進并擴大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即“第二支箭”),支持包括房地產企業在內的民營企業發債融資。“第二支箭”由人民銀行再貸款提供資金支持,委托專業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通過擔保增信、創設信用風險緩釋憑證、直接購買債券等方式,支持民營企業發債融資。預計可支持約2500億元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后續可視情況進一步擴容。
交易商協會指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作為“第二支箭”,有力引導市場機構改善對民營企業的風險偏好和融資氛圍,有效緩解了民營企業信用收縮問題,促進了民營企業融資恢復,降低了民營企業融資成本。
11月11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出臺十六條措施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具體包括:1、穩定房地產開發貸款投放;2、支持個人住房貸款合理需求;3、穩定建筑企業信貸投放;4、支持開發貸款、信托貸款等存量融資合理展期;5、保持債券融資基本穩定;6、保持信托等資管產品融資穩定;7、支持開發性政策性銀行提供“保交樓”專項借款;8、鼓勵金融機構提供配套融資支持;9、做好房地產項目并購金融支持;10、積極探索市場化支持方式;11、鼓勵依法自主協商延期還本付息;12、切實保護延期貸款的個人征信權益;13、延長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政策過渡期安排;14、階段性優化房地產項目并購融資政策;15、優化租房租賃信貸服務;16、拓寬租房租賃市場多元化融資渠道。
受此影響,最近民營房企的股債大漲,符合我們之前講的“是該出手穩樓市了”的困境反轉邏輯。
房地產是周期之母,國民經濟第一大支柱行業,穩樓市有助于穩經濟、穩就業、防風險。
當前并不是簡單傳統意義上的救房市,而是在穩房市的同時,要發揮其實體經濟屬性,避免其金融屬性死灰復燃;實現既能通過短期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又能通過長期制度建設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在堅持“房住不炒”前提下,各城市應因城施策對前期偏緊的調控政策進行適度松綁,促進軟著陸。
根據我們對發達經濟體住房制度和房地產市場的研究,結合中國住房制度現狀和發展階段特點,建議以城市群戰略、人地掛鉤、金融穩定、房地產稅、租購并舉為五大支柱構建長期住房制度。
預計這一輪大部分的民營房企可能出清,但是中國城鎮化還有15個百分點的空間,將會重演剩者為王的故事,類似2015-2016年的鋼鐵煤炭邏輯。
四、優化疫情防控,未來將更加科學和實事求是,經濟活動逐步恢復正規,經濟復蘇和困境反轉可期
12月7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新十條”:不得采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離;等。
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11月30日召開座談會,聽取有關方面專家對優化完善防控措施的意見建議,提出,隨著奧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減弱、疫苗接種的普及、防控經驗的積累,我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隨后北京、廣州等全國各地優化疫情防控措施;
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認真落實新階段疫情防控各項舉措。”
疫情演變到奧密克戎階段,傳染性增強,重癥率降低,似乎是科學界的共識。如何科學抗疫,這需要聽取科學家的建議。我作為一名經濟學科研工作者,不懂疫情的情況和專業,但是我呼吁醫學界相關領域的專家和部門一定要實事求是,一定要說真話、不要說假話、可以不說但不要說違心的話,一定要對黨和國家忠誠,一定要心中裝著人民。
在這里,致敬為科學、民生和社會發聲的人,你們是這個冬天最溫暖的人。我看到近期很多科學家、學者、媒體人為經濟、民生和社會發聲,在這里向您們致敬。
相信只要我們尊重科學,科學決策,實事求是,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深信曙光就在前方。
五、推動平臺經濟完成專項整改,推出“綠燈”投資案例,規范和提振民營經濟信心,為創新和就業作出貢獻
7月28日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對平臺經濟實施常態化監管,集中推出一批“綠燈”投資案例。
在10月28日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上,受國務院委托,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作了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對于備受市場關注的平臺經濟,報告明確,將支持和引導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實施常態化監管,集中推出一批“綠燈”投資案例。報告指出,必須把數字技術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大進展。適度超前部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筑牢數字經濟發展根基。加快深化產業數字化轉型,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經過規范之后,有助于發揮平臺經濟對科技創新、解決就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意義,發揮了“56789”的重大作用,民營經濟信心的提振將極大地有助于恢復市場經濟的活力和經濟增長的動能。
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建議推出一攬子擴大內需的經濟復蘇計劃,中國經濟潛力大,韌性強,信心比黃金重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3年經濟工作,2023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2023年的重點在重啟經濟,全力拼經濟,把發展放在首要任務。
建議2023年GDP增速目標設定為5%以上,把過去幾年失去的時間抓緊補回來,向各界傳遞把發展放在首要任務的重大信號,提振各方信心。
隨著全球經濟陷入新一輪衰退、國內三駕馬車全面回落、經濟面臨新一輪下行壓力、物價水平回落提供了時間窗口,建議推出一攬子擴大內需的經濟復蘇計劃。
如果能夠推動市場化導向改革、科學防控、支持新基建、發力新能源、穩樓市軟著陸、發揮平臺經濟在創新和帶動就業中的作用、激發企業家精神、調動地方積極性、發放些消費券等,各界將不斷增強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
當前穩增長優先于防通脹,寬信用優先于寬貨幣,關鍵要提振市場主體信心,信心比黃金重要。中國經濟潛力大,韌性強,如果措施得力,將極大的提振各方信心。
推出一攬子擴大內需政策的經濟復蘇計劃,工具箱包括:
發放消費券,打通國民經濟循環,讓部分民眾渡過暫時性困難;
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下達“提前批”專項債,支持新基建、都市圈城市群建設和鄉村振興投資;
是該出手穩樓市了,因城施策,松綁之前偏緊的房地產限購限貸,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軟著陸;
繼續推進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支持民營三好生;
平臺經濟完成專項整改進入常態化監管,部分開“綠燈”,發揮平臺經濟在拉動就業和創新中的作用;
加大對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的減稅力度;
減少地方政府對微觀主體的過多干預,防止合成謬誤;
降息降準等。
七、當下可以考慮發放消費券,打通國民經濟循環,幫助部分困難群眾度過暫時性困難,提振民眾信心
當下可以考慮發放消費券,目的在于幫助部分困難群眾度過難關、惠民生、穩經濟、提振消費、提振信心。
我原來也是贊同搞新老基建“以工代賑”的,但是現在居民收入和就業受限,可能當下發放消費券配合基建效果更好。有三大好處:
第一大好處是有助于恢復居民的消費能力,打通國民經濟循環,消費需求起來了,生產和投資就能夠恢復,經濟就盤活了,這是恢復經濟的關鍵一招。
第二大好處是有助于提振消費信心,增強居民度過暫時性困難的信心,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讓每個人都感到政府的溫暖和關懷,共渡難關,點燃希望。
第三大好處是借此推動銀行數字貨幣改革的普及,減輕地方本就偏緊的財政壓力。
一張小小的消費券,既打通了國民經濟循環,又緩解了財政壓力,更收獲了民心和信心,一舉三得。
發放范圍,消費券應覆蓋所有行業、按人均發放,體現普惠性和公平性,可用身份證輔助,帶動全民消費。個別蜻蜓點水式消費券無實質意義。
消費券可以設置補貼率,比如80%,即消費滿100元,使用80元,刺激使用,避免儲蓄漏出,真正發揮消費券的作用。
在發放通道上,線上發行為主、多平臺結合,有條件的城市可試點采用數字人民幣。線上發放具有“成本低”、“見效快”、“覆蓋范圍廣”、“定向精準”的特點;發放結束后可定量評估發行效果,形成一套成熟高效的發放標準。數字人民幣的發放方式有助于推廣改革。
在資金來源上,可以定向與公開市場操作相結合發行特別國債,中央向地方轉移支付,既可保障消費券發行力度,又可兼顧公平,也不增加財政負擔。
不用擔心消費券會引發通脹。當前物價回落,需求不足,關鍵是穩住宏觀經濟大盤、扭轉市場預期,提振消費已刻不容緩。
困難是暫時的,前景終將是光明的。
八、宏觀上是數據,微觀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歡離合,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勇敢前行,世界終將屬于理性樂觀主義者
這是公布數據的日子,是無數個平凡日子的一天,照例會有很多的點評、解讀和分析。
但是,在這個特殊時期,我想寫點什么,寫在時代的黑板上,寫在厚重的大地上,寫在所有經濟學者、科學家、媒體人等的良心上,以此來記錄一代人的沉思。
做了20年的研究,越來越感到經濟形勢不簡單是一個冷冰冰的枯燥數據,宏觀經濟也不簡單是微觀的抽象集合,它們的背后是一個個有溫度的家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是我們每個人的身影。
經濟數據如果好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就可能追逐自己的夢想,建筑工人就能給家鄉的老人孩子郵寄生活費,大廠的碼農就能繼續編出創新的代碼,小酒館的老板就能喜迎八方來客。
宏觀上是數據,微觀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歡離合,宏觀上是數據,微觀上是無數人的汗水、淚水、奮斗、失敗、夢想、希望和光!
這一串串數據的背后,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和命運。我深信這些數據是有溫度的,有情感的。
當下這個形勢,建議經濟學者、科學家、媒體人盡可能實事求是,盡可能建設性,盡可能為科學抗疫、穩增長和民生建言,或實際做點什么,以不負幾千年來讀書人的士大夫精神。
我們經歷過無數次的戰爭、危機、瘟疫和蕭條,在人類社會的至暗時刻,總有人站出來建立愿景,經營希望,點燃未來,激發勇氣。
悲觀者正確,樂觀者前行。事在人為,在自己的范圍內發光發熱,相信大家一起努力,定能共度難關!
人微言輕,位卑未敢忘憂國。希望能有所改變,推動社會進步。當務之急是把發展放在首要任務,是該全力拼經濟了。只要我們科學抗疫,尊重科學,實事求是,深信曙光就在前方。只要我們把發展放在首要任務,重啟經濟,中國經濟有望重新引領全球。
如果有一天寫墓志銘,我希望上面寫的不是什么最貴經濟學家之類,而是“這個人說了一些真話,為民生、市場經濟、新基建、新能源、放開生育發過聲,這人雖然毛病不少,但老任這人能處”。
展望未來,我們選擇深愛自己的祖國,深愛這片土地。我們選擇深信時代的進步,深信自由的光芒。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不放棄底線和夢想。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勇敢前行。世界終將屬于理性樂觀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