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3日電(韋香惠)近日,奧密克戎亞型分支XBB.1.5引起廣泛關注。目前,上海在境外輸入病例監測中發現XBB.1.5毒株。
2日,據新民晚報消息,針對上海市民對于歐美地區毒株BQ.1和XBB傳入的擔心,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袁政安表示,目前上海所發現的奧密克戎BQ.1和XBB毒株,僅在極少數入境隔離人員中檢出,尚未在社會面上造成本土傳播。
有關專家向中新網表示,對于XBB.1.5致病力和二次感染風險暫不用過于擔憂。
XBB.1.5或將在短時間內成為全世界主要毒株
據澎湃新聞報道,全球共享所有流感數據倡議(GISAID)數據庫新增369條中國本土新冠病毒測序結果,上傳者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陳賽娟與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范小紅領銜的聯合科研攻關團隊。
這些樣本來自上海地區新冠患者,隨機采集于2022年11月23日至12月22日,經基因測序確認30個已知奧密克戎亞型毒株,尚未發現新的新冠病毒變異株。此外,上海此次監測到的25例XBB家族中,有3例XBB.1.5,同樣都是境外輸入病例,未造成本土傳播。
研究人員表示,境外輸入患者中的毒株較為復雜,多為我國境內首次檢測到。當前測序結果表明,針對境外輸入新型病毒株較多,仍需要常規開展病毒株檢測為后續的科學防控提供依據。
據報道,國內外專家預計,XBB.1.5將會在短時間內成為全世界的主要毒株,需要密切關注。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XBB.1.5 的人ACE2結合親和力幾乎與 BA.2.75 相當,可能使 XBB.1.5未來像BA.2.75一樣獲得更多突變,不過XBB.1.5目前免疫壓力不大,還不會很快進化。
XBB.1.5致病力究竟如何?
據媒體報道,此前,美國疾控中心于美東時間2022年12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估計當周美國有40.5%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是由XBB.1.5毒株引起。科學家們還表示,由于具有極高的“免疫逃逸”能力,XBB.1.5已取代BQ.1.1和BQ.1,成美國頭號流行毒株。
研究顯示,XBB.1.5的免疫逃逸能力與 XBB.1相當,但關鍵突變F486P使其具有更高的人ACE2受體結合親和力——ACE2可以被看作是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大門”,這意味著XBB.1.5更容易感染人體。
對此,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病毒學專家金冬雁向中新網介紹,F486P在輕微增加與ACE2受體結合能力的同時,其免疫逃逸能力也有輕微減弱。這再次說明復制感染與免疫逃逸是連動的。現在的變化是遺傳漂變,也就是偶然發生的變動造成下一代基因頻率不同于這一代的現象,實際上沒有離開基線太遠。
金冬雁稱,XBB.1.5目前在美國沒有導致感染、住院、死亡數字出現顯著變化,對其致病力和二次感染風險均不用過于擔憂。“除了免疫逃逸能力有一定程度增強,其他各方面的變化都是比較小的。”他說。
醫療機構能否應對新毒株?
今年1月1日,據央視《面對面》節目報道,2022年12月上旬,不少城市開始出現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感染患者數量猛增,醫院的發熱門診首先承壓。
對于XBB.1.5是否會造成中國內地新一輪感染高峰這一問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張繼明教授向中新網回應稱:“不必要擔心,有些夸大了。”
張繼明表示,目前監測到的新毒株仍屬于奧密克戎亞型,仍屬于呼吸道病毒,即主要感染呼吸道,且致病性并未增強。同時,結合處理第一輪感染高峰的經驗,醫療資源可以應對。
金冬雁也表示,XBB.1.5在美國的出現并沒有改變新冠在美進入地方性流行的基本態勢。在他看來,目前新冠在美國已不存在海嘯式暴發的土壤,XBB.1.5并沒有改變這個土壤,且在美國并未引起類似年初 BA.2的大暴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