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典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下行壓力頗大,全球性通脹蔓延、美聯儲多次加息、疫情反復、地緣政治沖突等諸多因素,給科技行業造成巨大沖擊,美國科技企業掀起裁員潮。科技行業面臨由擴張到收縮的結構性轉型、為未來不確定的經營情況和戰略轉型留足空間,以及宏觀經濟變化造成科技公司融資環境日益惡化等,是美國科技企業大裁員背后的原因。或許對于科技公司來說,凜冬的痛苦才剛剛開始。
自馬斯克接管推特(Twitter)以來,已經發起了多輪裁員潮,僅是第一波就裁掉了50%的員工。11月14日,馬斯克開啟第二波裁員。這并不是推特一家的狀況。根據TrueUp的追蹤,今年,亞馬遜、推特、Meta、Lyft、Stripe等美國科技企業在全球已經裁員至少1138次,受影響人數超過18萬人。
美國科技企業大裁員的背后,科技行業的凜冬正呼嘯而來。年初至今,蘋果股價下跌18.3%,谷歌母公司字母表(Alphabet)下跌40.5%,亞馬遜下跌44.7%,Meta則下跌高達73.1%。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下行壓力頗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多次下調全球增長預期。全球性通脹蔓延、美聯儲多次加息、疫情反復、地緣政治沖突等諸多因素,給科技行業造成巨大沖擊。美國科技企業裁員的背后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科技行業面臨由擴張到收縮的結構性轉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后線上流量呈爆發式增長,全球大部分科技企業采取過度的擴張性政策,絕大多數都擴招了大量員工以應對快速擴張的業務,有些企業員工數增長了30%甚至50%。眼下隨著線下的復工復產和宏觀經濟形勢惡化,科技企業進入了需求迅速收縮的“逆周期”。
2020年,美國各地因新冠肺炎疫情陷入停擺,經濟大幅收縮,但硅谷科技公司卻保持強勁勢頭,成為美國經濟的增長引擎,也因此獲得巨大利潤。Meta在2020年和2021年雇傭了超過27000名員工,在2022年的前9個月又增加了超過15300個工作崗位;推特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頭兩年,規模增加了一倍多;亞馬遜的規模從2020年到2022年3月也翻了一番。這一階段可謂是硅谷的“黃金時期”。
而今年以來,全球宏觀經濟表現不佳,由產業資本泡沫引發的危機感傳導到科技企業的經營層,科技企業不得不面對現實。美國哈佛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桑德拉·蘇徹認為,“目前,一些科技巨頭裁員是由于過度招聘和誤判經濟趨勢造成的,現在許多宣布裁員的公司在疫情期間沉迷于無節制的招聘狂潮”。如今,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巨大,美國和歐洲經濟都面臨嚴重的衰退風險,對科技產品和服務的消費收縮,那些擴張過度的科技公司不得不開展結構性轉型。
二是為未來不確定的經營情況和戰略轉型留足空間。科技行業處在重要的結構轉型期。iphone的橫空出世開創了一個移動互聯網的新時代,而當下的科技巨頭也都是移動互聯網的大贏家。但十多年過去了,隨著智能手機全球高普及率的完成,移動互聯網的時代紅利逐漸消失,也再沒有劃時代的創新和新的熱點。
舊的賽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對手,新的賽道卻還沒完全成型。
這兩年整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贏家都在焦急地尋找新的創新增長點。比如谷歌和Meta多年來一直嘗試投資新業務,如谷歌云、Web3.0等,但實際收入仍然依賴于廣告業務,未能找到真正的新增長點。這使得其中一些公司容易受到持有突破性技術的初創公司影響。
科技企業傾力“燒錢”打造新賽道,但研發投入和預期產出始終不成正比,不得不進行戰略性裁員。從前兩年開始,扎克伯格就積極幫助Meta開拓一個元宇宙的未來。作為開發元宇宙業務的主要部門,Meta現實實驗室(Reality Labs)2022年三季度收入2.85億美元,運營虧損36.7億美元,今年以來已累計虧損94億美元,去年虧損超過100億美元。顯然,Meta的元宇宙戰略還未成為Meta的機遇和新增長點,但即便如此,現實實驗室幾乎沒有受到本次裁員的影響。
三是宏觀經濟變化造成科技公司融資環境日益惡化。今年以來,由于高通脹的影響,美聯儲不斷收緊貨幣政策,加快資本泡沫和風險出清。結果就是不斷拉高美國企業的融資難度,融資環境逐漸惡化。對于科技公司來說,凜冬的痛苦才剛剛開始。
過去十余年,相對樂觀的經濟增長環境,讓投資者偏好回報率更高的風險資產,尤其是曾經留下許多黑馬傳說的科技企業。融資根本不費什么力,稍有創新的點子加上自洽閉環的盈利模式,往往就能得到資本的青睞。在這個環境下,盈利與否不知道,但初創科技企業越來越多,團隊也越來越大。而今年,人們對于經濟衰退的恐慌徹底讓投融資進入寒冬。
為了給高企的通脹“降溫”,美聯儲今年3月以來已累計加息375個基點,大幅提高企業的融資成本,而許多大型科技公司也因此遭受重創。今年上半年沒有一家由風投支持的估值達到10億美元或以上的科技初創公司在美國上市,許多科技初創公司已擱置其上市計劃。美國多家科技企業正在取消、暫緩或削減募資規模。
能否高效地調集和使用資本,可能成為新一輪高利率時代企業表現的一個關鍵因素。《經濟學人》最近的一篇文章表示,融資成本的增加或提振整個經濟中的傳統行業。回顧疫情三年,除了科技行業外,表現最好的就是能源行業,而此次的大規模裁員也主要集中在科技行業,其他行業的就業崗位處于增長之中。
看來,疫情之下各行各業偃旗息鼓,科技行業卻迎來“黃金時代”;后疫情時代,科技行業漸入寒冬,但傳統行業或正處于需求復蘇的“春日暖陽”之中。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帕特·格爾辛格說:“目前難有任何理由認為,很快會有什么好消息。”科技行業的凜冬才剛剛開始,未來可能將有更多痛苦。英特爾公司已下調全年的銷售前景,并計劃2023年削減30億美元成本,從2025年起年均節省80億至100億美元。格爾辛格說,公司當前已著手裁員,并考慮剝離部分業務,以應對當前的經濟狀況。
在過去兩年中,科技行業是美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重要的引擎,現在整個科技行業面臨結構調整。有人擔心,硅谷的寒冬,會演變為一場大衰退。
有金融分析師向媒體表示,目前硅谷的狀況很像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前的情況。如果真是如此,或許預示著新的大衰退或者經濟危機的到來。有分析指出,硅谷的這一趨勢“可能成為更大經濟風險的風向標”,并補充說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90%的美國企業CEO認為經濟衰退即將來臨。
但也有經濟學家認為,科技行業目前只是從“不正常”回歸“正常”。裁員表明科技行業的需求在經歷了不可持續的繁榮之后有所下降。在線就業市場網站ZipRecruiter首席經濟學家朱莉婭·波拉克認為,促進科技企業不正常成長的條件已經消失了,目前他們對其他經濟領域的影響非常有限。
面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各個巨頭都在尋求出路。對于中國企業來說,結構調整和賽道探尋從幾年前就開始了,但在今年的科技凜冬之下,巨頭們也紛紛在準備過冬。包括受到全球流動性收緊、市場增長趨緩和政策環境變化等方面影響,中國科技行業的高速發展勢頭將有所減弱。而一些處于行業前沿、存在價值泡沫和內生增長問題的科技企業則會面臨更大的危險。在中美科技競爭的大背景下,這一場凜冬對國家和企業而言都是一場考驗。
科技行業狂歡的結束或許也意味著一個經濟野蠻生長的時代的結束。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市場更加注重圍繞可持續發展和共同發展實現總體的增益效應。但顯然,通過大規模全球裁員不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作者系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高端智庫咨詢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