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證監會近日已經制定了《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5)》(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在八方面作出部署,力爭到2025年,上市公司結構更加優化,市場生態顯著改善,監管體系成熟定型,上市公司整體質量邁上新的臺階。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步。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也是實體經濟的“基本盤”,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不僅是增強市場活力和韌性的必由之路,也必然持續成為助推經濟轉型的重要抓手。
行動方案布局八方面措施
上市公司是我國經濟的支柱力量,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對于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行動方案》在八方面提出了相應措施,具體內容包括:
優化制度規則體系,提升監管規則的科學性;
聚焦公司治理深層次問題,夯實上市公司規范發展的基礎;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上市公司的透明度;
優化上市公司整體結構,提升發展的韌性和活力;
推動上市公司穩健發展,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健全打擊重大違法長效機制,營造上市公司發展良好環境;
加快上市公司監管轉型,提升監管效能;
加強協作聯動,形成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證監會上市部主任李明近日在金融街(5.170, 0.04, 0.78%)論壇上表示,如果說過去兩年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的主要特點是“治亂”,那么,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新一輪方案的核心將是“提質”。力爭用3年時間,大力推動上市公司能力持續提升。
在規則管理方面,證監會將健全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規則,引導獨立董事歸位盡責、權責匹配、有效履職。推動完善公司治理內部機制,強化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誠信義務,完善法律規則,加強責任追究。引導各類主體有效參與公司治理,促進機構投資者積極參與上市公司重大事項決策。建立上市公司業績說明會常態化機制,督促上市公司加強與投資者溝通。著力解決治理領域突出問題,督促解決一批長期未履行的承諾事項,減少控制權爭奪中的亂象。
證監會還將強化“入口”和“出口”端。《行動方案》明確,在入口端,將持續落實優化發行上市條件的要求,嚴把審核質量關,加大資本市場對優質企業的扶持力度。在融資端,持續優化資本市場融資制度,完善并購重組監管機制,更好促進產業鏈供應鏈貫通融合。在出口端,鞏固深化常態化退市機制,堅決把“空殼僵尸”和“害群之馬”清出市場。
另外,還將嚴格防范打擊欺詐發行、財務造假、資金占用等違法違規行為,從完善法制、優化機制、強化發現查處力度等方面綜合施策,構建綜合防治體系。對第三方配合造假行為,探索與相關部門建立聯合懲戒機制。對占用上市公司資金、操縱違規對外提供擔保、指使公司造假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強化行政、刑事、民事責任追究。
著重提升上市公司五種能力
“建設高質量上市公司,除了完善外部制度環境,更需要上市公司立足自身,苦練內功,培養提高質量的原動力。”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認為。
我國上市公司治理水平這幾年已經有了長足進步,但仍需進一步鞏固提高。上市公司在取得良好業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財務造假、大股東侵害上市公司利益、“雙頭”董事會治理僵局等情況仍時有發生。究其原因,很多是因為上市公司治理機制運行不暢。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除了依靠監管機構的外部推動,更需要上市公司自身做出努力。
《行動方案》更加強調治理意識的深化,激發治理的內生動力,促進形成一批治理標桿企業,推動上市公司整體治理水平躍上新臺階。
廣發證券(15.390, 0.01, 0.07%)策略分析師倪賡認為,上市公司是實體經濟的“基本盤”和資本市場的基石。要踐行“五種能力”,上市公司需有所作為。一是健全企業管理制度,提高信息披露質量。二是穩扎穩打擴大規模,保證業務發展與風控能力相匹配;不搞外延式并購分散主營業務,推動各類要素向主業集中。三是積極增加研發投入,提高企業研發強度,培育及引入高端人才。四是用合理的資產結構助力企業提高安全系數,秉持“控增量、消存量”思路來防范和化解股權質押風險。五是優化投資回報機制,適度提高分紅比例,通過積極的激勵機制鼓勵多元化長期投資者加入。
對中介機構而言,倪賡表示,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應做好四方面工作。首先,要提高中介機構執業水平,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其次,要有效提供多元化融資服務,穩步增加直接融資比例。再者,要完善內控體系,強化項目風險管理。最后,要加強上市公司與投資者關系管理,幫助上市公司優化股東治理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