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旭日東升,天邊泛起了紅霞。雄壯的國歌聲中,21.8萬名民眾在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為祖國慶生。
2022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凌晨3時許,天安門廣場入口處排起長隊,大家自覺拉開距離,有序等候入場。
2022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國慶升旗儀式。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在北京工作生活近20年的余女士觀看升旗儀式有十余次,一路小跑奔向天安門廣場。她清晰記得2003年第一次來到北京,凌晨下火車后即直奔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感覺每一次都是奔向未來和希望。”
這些年,她感受著變化。眼前這條有著600多年悠久歷史的長安街,從當初的“十里長街”變身“百里長街”;每日搭乘的北京地鐵線路網也從本世紀初的2條線路、54公里運營里程,增至現在27條線路、近800公里運營里程。看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她說,在心里默默祝福祖國越來越好,祝愿自己以每一天的努力和大家一起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推著輪椅的劉女士,和父親一起來觀看升旗儀式。她在中關村一家科研單位專注于光子晶體的研究。在她看來,國家持續加強科研支持力度,在經費審批、人員待遇等方面不斷改善,讓她“甘坐冷板凳”也“敢坐冷板凳”。
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國慶升國旗儀式,來自四面八方的市民游客齊聚廣場,共同見證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莊嚴時刻,慶祝新中國73周年華誕。 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這些年,劉女士欣喜地看到很多從國內外高校畢業的高素質人才加入團隊,“這是中國科技的活力與希望,推動國家科技發展的步子會更快一些。”
身穿紅色T恤的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2021級博士生黨張弛搭乘學校大巴來到廣場。“上一次在天安門廣場觀禮是在5年前,那一年正值十九大召開。”他說,祖國變化可謂日新月異。作為一名高校學生,希望能為國家和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揮舞著手中的五星紅旗,香港姑娘朱倩婷踮起腳尖望向前方,希望能有更多特殊時刻的畫面存于記憶中。今年夏天,她從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畢業,在證券專員的崗位上開啟職業生涯。
“這是我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她凌晨3時起床,4時許和同事們一起進入天安門廣場。除了觀升旗,這個假期,她還想去看音樂劇。
這個假期,她不會失望。據悉,北京在百余場館準備了220臺1222場文藝演出,還將舉辦1348場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
2022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國慶升旗儀式。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隨著五星紅旗升至桿頂,萬羽和平鴿騰空而起。“我愛你,中國!”“祝祖國生日快樂!”天安門廣場上,響起了祝福祖國的歡呼聲。
天安門廣場中央的“祝福祖國”花籃,成了民眾合影的最佳背景。從1986年天安門廣場首次擺放國慶立體花壇至今,“打卡”花籃成了無數中國人獨特的國慶記憶。
“今年天安門廣場的大花籃最大的亮點是選用了‘十花十果’來表達‘十全十美’,花團錦簇、碩果累累迎接二十大召開。”天安門花壇總設計師藍海浪參與國慶花壇設計25年來,眼見北京的天更藍、水更清,城市處處可見綠樹繁花。
2022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國慶升旗儀式。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北京成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賦予了花壇設計諸多“自然靈感”。藍海浪稱,今年,北京雨燕成為花壇元素里別有深意的存在,與亞洲象、大熊貓、麋鹿一同出現在“綠色發展”主題花壇,展現生態優先的美好景象。(完)
作者 杜燕 徐婧